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32

第32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与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分论坛综述(1)

福建省特色研究会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特色研究会、福建农林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省亚太合作与经济发展研究会承办、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协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分论坛--“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与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2011年11月27日在福建农林大学禧强楼三层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省社科联副主席谢孝荣出席论坛并致辞,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副主任、省特色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张绳华代表省特色研究会致辞,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尤民生教授代表福建农林大学向与会专家学者致欢迎辞,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传芳教授、省社科院潘叔明研究员、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家骅教授、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研究员、省海洋渔业厅党组书记刘修德(陈思增处长代表)、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研究员、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处处长郑孝国博士等近20多位领导、专家、论文作者作了主题发言,10多位论文代表作了论文发言交流,省特色研究会、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大、漳州师院、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界等全省各地380多人参加了论坛,其中参会的博士100多人。

一、分论坛筹备与举办概况

2011年5月,福建省社科联以“凝聚学界智慧,服务海西发展”为基本思路,以“管理创新与跨越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学术年会分论坛”申报工作。我会积极组织力量,联合了福建农林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亚太合作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单位共同申报。我会提交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与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分论坛申报方案经专家评选和省社科联领导审定,2011年6月获闽社科联〔2011〕63号批准立项,成为全省33个入选分论坛申办方案之一。2011年7月至11月,在省社科联的指导下,我会联合相关承办、协办单位积极调动资源、认真组织筹备论坛工作:研究确定了本次论坛要凸显特色的理念、倡导开放的学术交流、积极“建言献策”的鲜明定位,围绕论坛定位,组织召开了近20次的筹备会和与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的沟通协调会议,落实论坛各环节的工作,并借助网络、短信、QQ等手段多渠道提前做好专家邀请、论文征集等宣传发动工作。论坛准备和召开期间,得到了省社科联、省特色研究会、福建农林大学社科联、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发改委企业策划中心、福州明日广告公司、福州道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11月27日,本次分论坛以“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与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如期顺利在福建农林大学召开。论坛的举办同时也结合了论坛主要负责人福建农林大学郑庆昌教授正主持承担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部省合作)“基于国家区域战略部署的海西特色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结合国家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省委贯彻落实的有关精神,与会专家学者以特色的视角,围绕总体战略、海陆联动、城乡协调和创新驱动的4个领域,区域特色发展、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文化产业发展、同城化的4个热点,展开了广泛的、富有创造性的讨论,为更好地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海西特色发展,提出了多角度、多领域的理论观点与决策建议。论坛交流成果和具有建设性的观点近期将进一步梳理提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也将提供国家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本次论坛凸显了特色的理念,突出了前沿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发挥了“凝聚学界智慧,服务海西发展”的省社科界学术年会的重要平台作用,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论坛共征集到自国内外作者论文60多篇,其中高级职称的作者论文20多篇,专著2部。经专家评选,共评出优秀论文20篇。本次论坛是一场层次高、影响广的学术交流盛会,达到了交流经验、研讨政策、建言献策、共谋发展的目的。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媒体的关注,福建日报要闻版、中新网、东南网做了报道,中国日报网、中国台湾网、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等媒体相继转载。

二、论坛交流主要观点

通过精彩的主题报告,热烈的专题讨论,论文与对话交流,本次论坛共同探讨了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果。代表性观点综述如下:

(一)特色居上

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副主任、福建省特色研究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张绳华认为,大千世界充满神奇的特色,人类社会正是在波澜壮阔的特色中孕育、成长、前进。特色事物层出不穷,特色思维日新月异,特色意义非同凡响。特色理念抚育了特色的人群,特色维系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要培育特色,维护特色,升华特色。福建省发改委企业策划中心主任、福建省特色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清福指出,特色不是特殊的颜色,特色是创新中选优,简单而不简约,时髦而不时尚。福建省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家骅教授指出,特色是很崇高的理念,对特色的理解,不能世俗化,需要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来认识,打造特色就是打造竞争力。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所长、福建省特色研究会会长郑庆昌教授等指出,特色,不仅是差异性,更是系统集成优化显现的独特优质性,是系统内外部动态发展演化中的不断自优化。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感悟,一个民族有了特色才能崛起,一个国家有了特色才能兴旺发达,一个人有了特色才能精彩,特色要活在我们心中。福建农林大学刘飞翔副教授认为,特色要坚持创新,在创新中要永葆特色。

(二)凸显海西区域战略特色

陈清福主任指出,未来的世界能够发展主要来源于国家的竞争,而国家的竞争主要是来源于区域的竞争。他认为,区域特色的建设,正成为区域竞争非常核心的思想、内容。谢孝荣副主席指出:特色作为一种区域发展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帷幕已经拉开,区域发展潜力正在不同程度地被释发出来,特色也由此成为一种观念形态更加深入人心,并转化为竞争的智慧。他强调,现在各地政府要倍加重视区域定位和发展方向,重视突显区域特色。他认为福建省要在未来发展中取得主动权,必须立足于福建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发展基础、国民素质等方面省情和条件,在全面了解、正确评估、充分尊重、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中央先行先试政策,真正激活内在潜力,形成特色优势,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走出福建发展的大格局。

郑传芳教授认为,根据省情,要进一步凸显海西建设区域特色。福建除正在致力打造成的“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外,他建议还应致力于实现成为“两岸交流先行之区、山海优势凸显之区、创新人才汇聚之区”:(1)两岸交流先行之区。在两岸交流中,福建不仅要在经济、文化上达到先行,还要发挥前沿和窗口的示范带动作用。(2)山海优势凸显之区。福建既有山的资源,也有海的资源,这是其他一些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福建需要利用好这种优势,统筹山海发展。(3)创新人才汇聚之区。福建要力争成为创新人才的汇聚之地,吸引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否则就无发展后劲。

郑庆昌教授认为,海西建设要坚持特色,走科学的跨越发展之路。他强调:(1)正确认识特色发展的价值。对于海西而言,特色之价值与贡献,在于能够相对稳定地支撑区域在更大空间、更长远发展进程中保持和提升区域发展的活力与竞争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2)要在服务全局中突出特色。海西的发展路径,必须注重在全局中谋划发展的机会、资源与空间等,在更直接、更有效服务全局中凸显海西的特色,为海西的跨越发展积蓄和形成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