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65

第65章 再论南洋闽籍华侨与辛亥革命运动(4)

(3)闽籍华侨在南洋多从事于商业贸易,其中不乏富商,他们有的原来就是当地华侨社团的领袖,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如陈楚楠、陈嘉庚、吴世荣、黄金庆、陈新政、郑螺生、李源水、庄银安、徐赞周、萧佛成等著名革命骨干,都属于这一阶层。因此,闽籍华侨在建立革命组织和筹款助饷方面能有特别重要的贡献,应当充分肯定华侨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注:

[1]张永福:《南洋与民国》,绪言,第1页,中华书局,1933年。

[2]《东方杂志》,1907年,第10期,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印;林金枝:《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第7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第941-942页,三联出版社,1957年。

[4][日]福田省三:《华侨经济论》,第91页,东京岩松堂,1940年。

[5]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华侨志》,第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6][日]福田省三:《华侨经济论》,第64-70页,东京岩松堂,1940年。

[7]林金枝:《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第7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8]陈允敦:《辛亥革命前后的南洋华侨》(回忆录),油印本(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资料室收藏)。

[9]刘子政:《黄乃裳与诗巫》,第106页,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

[10]刘子政:《黄乃裳与诗巫》,第108页,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

[11]《庄银安先生七十晋三寿言·自序》,林金枝:《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第7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12]中华书局编辑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第405页,1983年。

[13]冯自由:《革命逸史》,第5集,第10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

[14][15]冯自由:《革命逸史》,第5集,第11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

[16]冯自由:《革命逸史》,第5集,第16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

[17]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第187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

[18][36][37]傅无闷,郁树琨主编:《南洋年鉴》,第100页,新加坡南洋报社有限公司,1951年。

[19]颜清湟,李恩涵译:《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第261页,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

[20]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编委会:《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第1编,第10册,第227页,正中书局,1962年。

[21][33][51]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第100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

[22]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第118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23]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专刊:华侨与辛亥革命》,第11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24][27]孔立,等:《华侨与辛亥革命》,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第7页,1981年。

[25]厦门华侨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华侨志》,第124页,鹭江出版社,1991年。

[26]王振邦:《光复厦门漳泉永纪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泉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泉州文史资料》第9辑,第36页,1981~1982年(禾里山应为胡里山)。

[28]厦门华侨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华侨志》,第124页,鹭江出版社,199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厦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厦门文史资料》第14辑,第85页,1988年。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泉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泉州文史资料》第9辑,第94页,1981-1982年。

[30]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第184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

[31]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第72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

[32][54]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第88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

[34]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第87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

[35]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第89-92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

[38]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华侨志》,第152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39][40]张永福:《黄乃裳君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专刊:华侨与辛亥革命》,第12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福建文史资料》第6集,第110-11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

[4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漳州文史资料》第2集,第7-8页,1982年。

[43][4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福建文史资料》第6集,第120-12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

[4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泉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泉州文史资料》第9集,第109页,1981-1982年。

[46]孔立:《厦门史话》,第12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47]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胡汉民:《总理全集》第1集(下册),第923页,上海书店,1990年。

[48][49]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第188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

[50]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专刊:华侨与辛亥革命》,第175页,1981年。

[52]陈宗山:《陈新政传》,刘继宣,束世澂:《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第310页,国立编译馆,1934年。

[53]邹鲁:《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第17页,国民图书出版社,1944年。

[55]颜清湟,李恩涵译:《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第281页,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

[56]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编委会:《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第2编,第4册,第389页,1963年。

[57]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陈嘉庚先生纪念册》:陈嘉庚先生年谱,1962年。

[58]颜清湟,李恩涵译:《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第353页,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

[59]刘子政:《黄乃裳与诗巫》,第123页,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

[60]陈宗山:《陈新政传》,刘继宣,束世澂:《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第310页,国立编译馆,1934年。

[61]丘廑兢:《辛亥革命在厦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厦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厦门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2页,1963年。

[62]国立暨南大学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南洋研究》第3集,第1期,第16页,1930年。

[6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福建文史资料》第6辑,第65页,1980-1981年。

[64]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编委会:《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第2编,第4册,第249页,正中书局,1963年。

[65]厦门华侨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华侨志》,第125页,鹭江出版社,1991年。

[66]张希哲,陈三井:《华侨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38页,台湾国史馆印行,1997年。

[67]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华侨志》,第153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