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诗
8738700000023

第23章 千寻有影,万里无踪 (2)

闻一多说:“中国的伟大诗人可举三位作代表,一是庄子,一是阮籍,一是陈子昂,因为他们的诗都含有深邃哲理的缘故……综合陈子昂的复杂思想,可以说纵横家给了他飞翔之力,道家给了他飞翔之术,儒家给了他顾尘之累,佛家给了他终归人世而又能妙赏自然之趣……拿哭来做比喻,太白之哭像婴儿,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人生痛苦,子昂倒是像成年人的哭声,他诚然是有所激而发,也就容易感人。”

作罢《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便上表辞职。

不久他返京,跟一众朋友诗酒相别:

别冀侍御崔司仪

有道君匡国,无机余在林。

白云峨眉山,岁晚来追寻。

他说各位都是有道君子,都在朝廷匡扶国政,而自己却没有机会来报效国家了,只能退隐山林,回到白云深处的峨嵋山,等候诸君前来松下问童子。

当年他带着一腔报国的热情离开金华山,来到长安应举。但在这个富贾云集高官扎堆的长安,却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有一天,他正无所事事地在长安的大街上闲逛,看见有一大堆人在围观一个卖胡琴的人。陈子昂挤进去一看,原来这个卖胡琴的人要价太高,张口就要百万。大家围着看这把价值百万的胡琴,议论纷纷,不知它为什么如此金贵。而陈子昂则看到了自己引人注目的大好机会。他大叫一声:“我出一千缗钱买它!”

在一条绳里串上一千枚铜钱为“一缗”,亦名“一贯”。“千缗”就是一千串,共计一百万枚铜钱。按汉朝每枚铜钱重五铢,折今制为3.35克,“千缗”就有3.35吨重!当然,陈子昂是不会抬着3.35吨的铜钱来买这琴的,他只需抛出黄金二百五十两即可。

二百五十两!在围观的人纷纷怀疑陈子昂是不是这二百五时,陈子昂跟大家说:“我弹得一手好琴。”大家问他:“能弹来听听么?”陈子昂热情地说:“明天大家到宣阳里我家里来,我给大家准备好好吃好喝的,我给你们弹。”

于是第二天,闻“百万胡琴”之声而来的人密密麻麻地挤满了陈子昂的家。陈子昂摆出美酒佳肴,等大家吃好喝好,又吊足了听琴的胃口后,才抹一抹嘴捧起胡琴说:“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说着拿起琴来摔碎在地上!然后,他又拿出自己的诗文百轴,分发给大家。

一日之内,陈子昂以此举声华溢都。

虽然这个事件很符合陈子昂年少轻狂的本色,但毕竟只是一个传说。有一件真实的事是,陈子昂的三十首感遇诗被一个叫王适的官员看见了,惊呼:“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果然后来凡其所著,世以为法。

陈子昂曾落第一次。后于684年,他24岁的时候得以高中。

这一年,唐高宗驾崩于洛阳宫,灵驾将西归长安乾陵。陈子昂献书阙下,盛陈东都形胜,可以安置山陵,关中旱俭,灵驾西行不便。他在上书里还勇敢地说:“臣闻,明王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列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有非常之时者,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镬而不回,至诛夷而无悔。岂徒欲诡伐夸俗,厌生乐死者哉?实以为杀身之害小,存国之利大,故审计定议而甘心焉!况乎得非常之时,遇非常之主,言必获用,死亦何惊?千载之迹,将不朽于今日矣。”

这篇文章多么激扬,那杀身为君的正气扑面而来,让武则天惊为奇才,召见于金华殿。

曾经的金华山上,一个少年静静地读着书,胸中满是激扬文字指点着江山。

而如今,金华殿上,他站在这个大唐王朝权力最大的女人面前,却是个柔美却又带着一点邪气的年轻人。

《新唐书》说此时的陈子昂:“子昂貌柔野,少威仪。”但就是这个柔野的年轻人谈起王霸大略,慷慨激昂、文采飞扬,武后下敕给了他最高的评语:“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为女帝一语,陈子昂名扬天下:“时洛中传写其书,市肆闾巷,吟讽相属,乃至转相货鬻,飞驰远迩。”即说全洛阳都在传着他的诗文,大街小巷,人们互相吟诵欣赏,甚至有人到处售卖他的文章。

武则天为陈子昂的文采擢升其为麟台正字。麟台,武则天天授年间曾改秘书省为麟台。正字,就是与校书郎同掌校勘典籍之事,订正讹误。官职不大,但是符合武则天对陈子昂的定位。她只把他定位在文人上,她看中的只是他的满腹文采,而不是满腔治国策略。所以,陈子昂给武则天屡屡进言治国良策,武则天听完辄罢不给回应。

这时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让陈子昂的满腹策略获得了一次重视。

御史大夫赵师韫,在出差途中被人杀死于一家驿站。而凶手是驿站里一个叫徐元庆的佣仆。一个小小的佣仆为什么要杀朝廷大官呢?原来赵师韫曾在做县尉时,将徐元庆犯罪的父亲正法。而后他升了京官,徐元庆则以这家官方驿馆的佣仆的身份潜伏下来,认为自己总有一天能等到时机杀了到此驿馆的赵师韫。果然,他在此报了杀父之仇。

这个既是孝子又是杀人犯的案件引起了大家的激烈争议,一种占上风的观点是,徐元庆杀人动机彰显孝义,朝廷以德治国,所以应以德服人,赦免其罪。

陈子昂当时写了一篇《复仇议》,反对无罪释放凶手:“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

陈子昂的意思是,让凶手为其所犯之罪承担后果,而朝廷在他死后为其孝义之心开表彰大会。陈子昂的建议解决了当时为大家争执不下的“礼”与“法”的冲突,获得了采纳。最后徐元庆案就按陈子昂的建议结了案。

这篇《复仇议》后被“编之于令,永为国典”。不过,几十年后,这篇《复仇议》的逻辑错误被柳宗元指出。柳宗元写了一篇《驳复仇议》,说此案的关键点应该看徐元庆的父亲是否真的有罪,若有罪,那么被县尉正法就是罪有应得;如果无罪,赵师韫就是草菅人命,该杀,而徐元庆不仅应被释放还应被表彰。同样,柳宗元这篇文章也被收入了唐朝的法律文献内。

徐元庆一案是陈子昂从政经历里,唯一的一次辉煌经历,居然还在几十年后被人指出了错误。这个实在是身为朝廷官员的陈子昂的悲哀。

后来,陈子昂的母亲去世了,陈子昂就辞去了官职奔丧。丁忧期满后,朝廷升其为右拾遗,但陈子昂此时身体多病,居职不乐。

这时,正当武攸宜讨契丹,聘陈子昂为其参谋。到了渔阳,前军败,举军震恐,而手握百万大军的武攸宜却犹豫不前。

陈子昂携着一篇慷慨激扬的文字进谏:“今大王冲谦退让,法制不申,每事同前,何以统众?前如儿戏,后如儿戏,岂徒为贼所轻?亦生天下奸雄之心。圣人威制六合,故用声尔。非能家至户到,然后可服。况兵贵先声,今发半天下兵以属王,安危成败,在百日之内,何可轻以为寻常?大王若听愚计,即可行;若不听,必无功矣。须其成功报国,可欲送身误国耶!伏乞审听,请尽至忠之言。凡事须先比量智愚众寡,勇怯强弱,部校将帅之势,然可合战求利,以长攻短。今皆同前,不量力,又不简练,暗马丘乌合,败后怯兵,而欲讨贼,何由取胜?仆一愚夫犹言不可,况奸贼胜气十倍,未可当也!且统众御奸,须有法制亲信,若单独一身,则朱亥金槌有窃发之势,不可不畏。人有负琬琰之宝行于途,必被劫贼。何者?为宝重人爱之。今大王位重,又拥半天下兵,岂直琬琰而已?天下利器不可一失,失即后有圣智之力,难为功也。故愿大王于此决策,非小让儿戏可了。若此不用忠信,则至时机已失,机与时一失,不可再得。愿大王熟察。大王诚能听愚计,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马丘,则王之功可立也。”

但武攸宜以其为书生,谢而不纳。陈子昂不服,屡屡进谏,不胜烦扰的武攸宜终贬其为军曹。

而后,失意的陈子昂就登上了幽州台……

念天地之悠悠后,陈子昂辞职回到了家乡。

刚回到射洪的家不久,陈子昂便等来了第一位前来追寻的处士卢藏用。他们一起幽林清泉,醉歌弦咏,周览所计,倏遍岷峨,欢甚。

第二年其父去世,陈子昂悲痛难抑,结庐墓侧,哀毁骨立。

702年,当地县令贪暴,闻陈子昂家富裕,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但这个县令嫌钱少,捕送狱中。此时陈子昂疾病缠身,又为父哀毁,杖不能起,他在狱中自卜,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后来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在他死前的前一年,李白、王维出生。

诗人冤死在狱中,卢藏用说他恨国史芜杂,想要从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写一本《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此时尽废!

宗白华说:“世间有一些人,他的灵魂太优美,可爱,而又柔又脆;仿佛一缕轻云,只能远远地照嘱人间,徘徊天上;一堕人世,就立刻感到他的不相宜,不在行,结果是遭受种种摧残挫折,人类的或自然的,而以他的痛苦,他们的不幸替人间留下了一朵美丽的昙花一现。”

后人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而他的朋友卢藏用说:“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

诗人元好问说,当以黄金铸其金身以示其诗不没之精神——“合着黄金铸子昂。”

……

陈氏家族是射洪的豪族,祖先有点像当地的土司,后朝廷“改土归流”拜为太守。

有人说陈子昂如果有道则仕,无道则卷而怀之,选择下乡授徒,将所学传给后进,或者发愤著书,以成经国之大业,如此生命会有更美的出路。的确,如此也许我们将会得到一本指点千年江山的《后史记》,但我们却会永远地失去一个能念出天地之悠悠而独怆然涕下的诗人。以一首倾城倾国之诗换一部经天纬地的史书,我想也是值得的吧。

好诗难遇,人生难求。就像宋画家宋迪论作山水画说:“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朝夕视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下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

陈子昂以一生失意而求得一段败墙,于败墙之上而发现人生浩景。他是真正的独孤求败,于独孤求败中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独孤求败的陈子昂踏着逝水递嬗而去——

李白独孤求败而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独孤求败而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刘禹锡独孤求败而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柳宗元独孤求败而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辛弃疾独孤求败而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880年,光绪六年,射洪知县捐资劝募,扩建陈子昂的读书台,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然后古今名家到此一游的手迹都储存其间。

如此大规模的建造,怎还是当年那个诗人小小的读书台,在那样幽静简陋的读书台上,诗人在他的兰堂写下了他的兰章——

感悟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697年,幽州台上,一个诗人涕泪交下。他这并不唯美的满脸都是鼻涕眼泪的哭法,却真实地打动了千千万万后来者的心,而他挥起长袖抹去鼻涕眼泪的身影,在人们的眼里就像是他笔下的鹤舞——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一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呼唤着盛唐的到来。而之后,李白来了,歌唱着盛唐的到来。到最后,李商隐来了,悲痛地送走了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