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农业是用终产出的产品来加以界定,就是说其产品必须是农产品中的精品、上品,具有高品质的特点,尤为重要的是它在市场上所表现出的高竞争力、高价格、高收益的市场特征。精品农业的魅力首先就在于它的市场价格。在当前农产品价格趋于稳定,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市场环境下,精品农业却成为市场的亮点:春节期间上市的反季鲜桃一个40多元;施用了微生物技术的SOD苹果一个10多元;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大樱桃一个竟达8元,与那些大宗农产品不同的是,它们通常不是按重量而是按数量在市场上销售的。
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首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尽管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的供给态势依然偏紧,但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供给已经从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与此同时,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则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尤其城市家庭正进入新的消费结构上升阶段,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供求结构的变化,为在农产品市场上实施差异化战略提供了可能。尽管精品的生产成本要高于普通农产品,但由于它是农产品中的珍品、上品、稀有品,如果消费者能够感知它的独特性,总会有一部分人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溢价。2003年,大连的SOD苹果还未成熟下树,就有一半以上被挪威、法国和俄罗斯的客商以平均每个1美元的价格订走了,余下的也被沃尔玛连锁超市以平均每个10元人民币的价格悉数包下。
如果说供求是价格形成的基础要素,那么竞争则是本质要素。正是通过竞争使某种产品的供求趋于均衡,并形成均衡价格或市场价格。竞争规律所带来的不仅是优胜劣汰和社会劳动在各个部门的合理分配,还使人们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发展新产业,扩大产品的门类和种属。这正是精品农业发展的动因所在。
精品农业不仅以其产品的品质优良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作为稀有商品甚至具有某些垄断性的特征。这种垄断性有些是由品牌效应带来的,有些是由技术原因决定的,而有些则是由自然条件形成的。从国际市场看,世贸组织的“驰名商标”、“地理标识”等规则,客观上也对精品农业的这种垄断性起到了保护作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一些大宗农产品出口遇到了更多阻力的情况下,发展精品农业将有利于增强农产品的出口能力,从而使农民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收入。
三、精品农业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农业生产不单纯是经济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自然的再生产,具有生产上的不可逆性。尤其是精品农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变量因素多,只有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交给生产经营者,才能适应这一状况。所以发展精品农业,必须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同时,由于农产品在储、运、销等环节上又有比其他产品更为苛刻的要求,保证其最终成为市场上的精品,这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单位难以解决的。如果让一家一户的农民到市场上去“提篮小卖”,别说垄断超额利润,即使是平均利润恐怕也难以获得。所以在稳定家庭承包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的作用,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农业产业化,帮助农户解决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方面的难题。精品农业获利大,投入和风险也大,也只有实行家庭与集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险,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
精品农业并不等同于“三高农业”,它所采用的技术可以是现代高新技术,也可以是传统技术。但是必须看到,精品农业是一种“牛犁+鼠标”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精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发展精品农业首先要有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要在传统优质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和开发新品种,这就需要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精品农业还要求基础设施和作业手段与之相配套。我市在实施精品农业工程中建起的温室,采用的无土栽培、配方施肥等技术,都大大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作业手段的现代化。精品农业还要求生产经营者也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科技知识。因为无论是品种、设施还是作业技术,都需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人去驾驭,这就要求农户也必须掌握有关知识和技术。因此,不仅要发挥全市400多个农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服务,还应当通过农业产业化的途径开展对千家万户的技术指导。
农业产业化
一、概念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就是,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二、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内容
1.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
这是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农业专业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
(1)农业企业专业化,是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各企业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生产项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给自足转变到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种农产品,其他生产项目或者降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为其从属的、辅助的生产部门,甚至完全消失。
(2)农艺过程专业化,又叫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即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美国畜牧业生产,从育雏、饲养、蛋奶生产等工作都由专门的企业来完成。
(3)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各地区逐步由“千篇一律”、“万物仅全”、“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如美国因地制宜地进行某种作物的生产,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玉米带、棉花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生产集中化是指伴随农场数目的减少而出现的农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如美国农场总数由1974年的2314万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万,小规模的家庭农场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大规模经营的农场。虽然大农场在1992年只占全国农场总数不到18%,但是产量占农业总产量的83%。
2.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这是农业产业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农业企业集团内部、农业企业之间以及农业企业与非农业企业之间,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如芬兰最大的乳制品联合生产企业瓦利奥公司,它是一个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集团化公司。公司从奶牛的饲养、原奶的收购、运输,到乳制品的精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出口进行一体化经营,不仅效率高、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而且随时可以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该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33个乳制品加工厂,加工能力占全国牛奶加工总量的77%左右,产品种类多达1400种,年营业额达到81亿芬兰马克(约合18亿美元)。
3.服务社会化。
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墨西哥的锡那罗亚西红柿生产协会就是为生产西红柿的农户设立的系列化服务机构,而且它还对西红柿的产销形势、政府政策、市场动向、生产技术等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出意见和建议。
4.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
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所在。由于农户处于出卖原料的地位,作为价格的消极接受者,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而农业产业化则可以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使农户也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润。同时,发达国家还十分重视对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控,除给农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外,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措施方面。如欧共体通过制定干预价格(最低价格)与门槛价格(最低进口价格)等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以防谷贱伤民。从国外农业产业化成功的经验中看出,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是产业联结的基础,妥善调节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则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彻底地解决,如何解决好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逐渐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农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组织制度的创新,而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经营方式的贸工农一体化。通过发展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市场形成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使农民提高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民进入市场,开拓市场。
1.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扭转农业弱质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它有利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3.有利于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它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
5.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它有利于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
1.市场化。
即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市场化。它包含三层意思:
(1)发展农业产业化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土地资源、设备等生产要素要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而不是靠计划分配来获得。
(2)农业产业化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所需的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要靠市场机制来配置。
(3)农业产业化的产品要通过市场来销售,实现其价随和剩余价值,国家和政府不包销、不分配。
2.区域化。
即农副产品的生产区域化、基地化。加入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生产基地,以防止生产布局的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善和生产不稳定。
3.专业化。
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专业化。没有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环节的高度专业化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就不会有发达的农业产业化。
4.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之一。形不成一定规模,就无法构成一个产业。因此,农业产业化要求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要具备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
5.企业化。
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为了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效益,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加工、经营各环节,一般都借鉴工业企业管理的经验,加强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和工具管理、劳动管理、工资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加强了经济核算和成本核算,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6.一体化。
即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它是建立在各生产经营环节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一种调节各参与主体利益关系的经济利益机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这种利益机制,使产加销各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机制,是衡量是不是农业产业化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7.社会化。
即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其产前的优种与生产资料供应,信息指导,产中的科技服务,防疫灭病,主要生产环节支持,产后的储运销售等提供全程服务。
8.效益最大化。
追求产业化经营中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农业产业化成败的重要依据。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要提高各生产经营环节的经济效益,而且更要注重提高总体经济效益,要注重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要提高产业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