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京人
88605300000015

第15章 疯狂的追星族

如果歌星占领不了北京的市场,便很难走红。因此,千万别小瞧了北京的追星族,他们并不仅仅主宰着都市流行金曲的排行榜。

别以为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和花季少女,他们并不仅仅占据着所有电台电视台的热线电话。

别责怪他们追逐的明星今天谭咏麟、明天郑智化,频繁更换得比换自己的流行装速度还要快。他们并不想让哪一个青春偶像在心中占有永恒。

别嘲笑他们对明星崇拜得如醉如狂,为了一张照片,可以跑遍全城高价去买;为了一个签名,可以守候在宾馆的门外,不顾寒风如刀、雪花飘飘。他们只想让哪怕瞬间即逝的真实感情倾吐出来有人倾听。

别找出这样一个最强有力的不容反驳的理由制止他们:整天追星追得影响学习!他们可能会影响一时的学习,但若强行驱逐走心中的明星,他们的心会像搬空的房间,空落落的,会更影响学习。

别又掏出这样一个刻薄得足以伤透他们自尊心的武器:整天追星你自己也能够混成人模狗样当一个星吗?他们追星可不是这样急功近利也想自己当个星,像大街上见惯的修鞋摊或修车铺一样可以立等可取。

也许,我们成年人已经坍塌了心目中原有的所有偶像,像电影《牛虻》里的亚瑟摔掉了神的牌位。我们便看不起这些浅薄的只会唱歌或踢球的明星,我们便也难以理解这些人怎么可以成为追星族心中的偶像?我们自己缺乏力量或者信仰,不能够为他们建设起新的偶像,却粗暴地反对他们自己寻找偶像。

也许,我们已经锈蚀了、磨钝了、消失了残存的最后一缕真情;或者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畏惧担忧袒露那一份真情;或者已经不再相信、拒绝接受、完全漠视世界还会存在的那一份真情。因而,我们才无法想象、容忍他们对明星的真诚以至如痴如狂的感情,便以他们是孩子为由而不尊重甚至鄙薄他们的感情,便以世俗得发霉的标准要求他们学会潜藏、矫饰、扭曲自己的感情。

也许,我们早已淡忘了自己也曾经青春过一回,并不是一落生即刻之间完成了由猿变人的漫长过程,一下子从孩子成长为成年人。因此,我们羞于提起自己比他们更为可笑幼稚乃至狂热的青春季节。我们记不得或者根本视而不见一颗青春的心像水银一样极不稳定,容易起伏变化,容易狂热如潮。我们便用现在自己的设想要求他们成为自己的拷贝,而不管青春是有规则、有规律、有心理与生理的独特要求的。我们便不管青春的草地是多么葱茏、嫩绿,而不容置疑雷厉风行强行管制要求一律栽上参天大树,立刻结出耀眼的果实……

是的,千万别小瞧追星族,他们足以搅动得合家波动不安,搅动得都市色彩非常。他们可以用他们蔑视一切或崇尚一切的年轻的心,卷起一股青春的风,掀起一股青春的潮,令你忧心忡忡,也可以令你感到都市今天流行的不可遏制的律动。

我们所要做的是理解他们。他们追求的明星所唱所做的,正是他们希冀的那一份缠绵与力量,而明星从普普通通的人走向成功的辉煌,更是他们相同的梦想。追求、崇拜明星,实际上是追求、崇拜青春花季中的自己。这是他们渴望的心灵慰藉,就像他们常常自娱的卡拉OK。

我们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追星过程中逐渐清醒多于盲目、冷静多于狂热、深邃多于浅薄、现实多于梦幻,帮助他们越过青春期流星溅落的天际,去寻找更值得用整个青春乃至全部生命去追求的光芒四射的巨星和恒星。

当他们回首重望追星的道路,会比我们看得清楚透彻。啊!原来的疯狂和热烈,不过是如暴风雨的天空。等到雨过天晴,他们才会感受到青春的天空、生命的宇宙是多么开阔、高远!我们有时过于性急。我们有时没有学会有耐心。我们有时不允许成长需要时间,但我们要知道成长不可能像崩爆米花一样即刻之间崩满一桶一筐。我们没有看到,追星族所追逐的明星,其实正是他们自身成长的润滑剂和培养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