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26

第26章 唐朝(4)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市井卖药郎,身材魁梧,力气也大,又能说会道,善收善放,是千金公主勾引来的情郎,武则天知道后横刀夺爱,居然称心如意。当时宫中经常举行佛事活动,为使冯小宝方便出入宫中,武则天命他剃度为僧,又命他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改名薛怀义,薛绍称其为叔父,朝野则呼为薛师。

薛和尚仗着武则天,一时气势冲天。但有一天,薛怀义在朝堂之上与丞相苏良嗣相遇,苏良嗣看不惯他的嚣张气焰,命令左右随侍的人结结实实地打了他几个耳光。薛怀义捧着红肿的脸向武则天哭诉,不料得到的答复是:“这老儿,朕也怕他,阿师以后当于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之路,不可去侵犯他。”可见武则天对于嬖幸的男宠,以及为她办事的大臣,两者的分量是分得清清楚楚的。

此后,太平公主把太宗时凤阁侍郎张九成的儿子张昌宗兄弟推荐给武则天,说张昌宗兄弟年近弱冠,玉貌雪肤,面如莲花,眉目如画,身体通体雪艳,毫无瑕底,瘦不露骨,丰不垂腴。

武则天色霁心喜,把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一齐纳为男宠。铺象牙床,饰七宝帐,饮鸳鸯盏,食陆海味,武则天以为这回是公卿之子,大臣们讲空话的可能会没有了,从此张氏兄弟轮番侍寝,也无避忌。

但是这次她又遇到了忠心耿耿的骨鲠之臣狄仁杰的阻挠。狄仁杰原来就逼着武则天撤除了秽乱深宫的“控鹤监”,这次他又硬着脖子对武则天说:“臣过去请撤‘控鹤监’,不在虚名而在实际,今天‘控鹤监’的名虽已除去,但二张仍在陛下左右,实在有累皇上的盛名,皇上志在千秋,留此污点,殊为可惜,愿罢去二张,离他们越远越好。”

对此武则天没有大怒,只是转弯抹角地加以解释:“我早已知道你是忠正老臣,所以把国家的重任委托给你。但这件事情你特别不宜过问,因为我嬖幸二张,实际是为了休养身体。我过去躬奉先帝,生育过繁,血气衰耗已竭,因而病魔时相缠绕,虽然经常服食参茸之类的补剂,但效果不大。沈南璆说:‘血气之衰,非药石所能为力,只有采取元阳,以培根本,才能阴阳合而血气充足!’我原也以为这话虚妄,试行了一下,不久血气渐旺,精神渐充,这绝不是骗你的,我有两个牙齿重新长出来就是证明。”

说完把两个刚长出来的牙齿露给狄仁杰看。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则天张大了嘴巴向狄仁杰逼来,使得狄仁杰这位忠耿正直的大臣一时之间窘迫异常。狄仁杰不得不作出让步,但仍不屈不挠地说:“游养圣躬,也宜调节适度,恣情纵欲,适足贻害,但我知道陛下不会像历史上的秦、胡二皇后,希望陛下到此为此,以后不能再加添男宠了。”武则天和颜悦色地说:“你讲的是金玉良言,今后我一定会有所收敛的!”

虽然朝堂之上,君臣竟以猥亵之言争论男宠的事,可说是千古少见的妙事,武则天能够做到这样也算难能。

张易之和张昌宗属世家子弟,宰相之后。此二人先被任为中郎将和少卿,后屡屡加官,因武氏年事已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二人权倾朝中,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

公元698年,狄仁杰、姚崇、王及善等陆续拜相,保皇嗣派的力量大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成为武则天新的男宠,这股新的政治势力的兴起,使诸武在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狄仁杰等大臣屡请召还李显。劝说武则天应当立李姓储位,以享万年香火。

狄仁杰向武则天说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应把皇位与天下传给他的子孙。高宗皇帝把他的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陛下现在准备把这个基业移给别人,这不合乎天意啊!况且姑嫂关系与母子关系相比,哪个更亲?陛下立儿子做接班人,那么千秋万世后,还能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就没有听说过侄子为天子,而在太庙中还能祭祖姑妈的?”

宰相吉顼给张易之、张昌宗出主意,要他们介入立储的大政。对他们说:“天下思唐德久矣,武氏诸王非民心所愿。公何不劝武皇复立相王庐陵,以慰天下之望。”3月,武则天托言李显,讲自己有疾。李显秘密回到神州(即洛阳)。8月,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而羞愤死去。9月,其弟皇嗣李旦聪明地要求逊位,封为相王,庐陵王李显再次被立为皇太子。至此,武则天平息了李、武两姓间长达8年之久的政治争权局面,这是武则天晚年的一项重要的明智决策。

武则天无字墓碑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81岁时,终于病倒。诏令皆出自张易之兄弟之口,宰相、太子难得见女皇一面。宰相们担心,在此形势下,二张假传诏命篡夺帝位不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们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清君侧,迫使女皇退位,拥立太子为天子,复兴唐室大业,安抚民心。以同平章事(宰相)张柬之、崔玄日韦为首的大臣联络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右台中丞袁恕己等5人组成了政变集团,积极拉拢掌握军权的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祥等,这时,姚崇也回洛阳参与密谋。桓彦范、敬晖秘密联络了太子李显。

正月22日,张柬之等人率右羽林兵500余人,到达玄武门,太子李显不敢出宫,推辞说:“诛杀二张当然可以,但现在皇上圣体欠安,万一影响了圣体,作为臣子实属大逆不道。能否暂缓举事?”这种恐惧态度,令众将士不满,王同皎只得把李显抱上马背,向后宫进发。

政变部队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等人,又进至长生殿。武则天惊起,张柬之对女皇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愿陛下返政太子,顺从天意。”

第二天,武则天被迫下敕命皇太子监国,第三天(24日)武则天正式传位于太子李显。25日,唐中宗复位。2月初四复国号为唐,以神州(洛阳)为东都。这一事件史称“神龙革命”,或“五王政变”(因政变主要人物张柬之等5人后被封为王)。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武则天被迫迁往皇宫城西南的上宫静养。李显给母皇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正月29日,李显对参加神龙革命人员论功行赏,赐武文官阶、爵。政变首脑人物张柬之被封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被封为纳言;崔玄院为守内史;袁恕己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李多样被封为辽阳郡王,这些新宰相又都分别获赐郡公的爵位。

不久,武则天死,她前后掌政46年,以皇后身份干政24年,以太后身份称制7年,称帝15年。临终遗命除去帝号,仍以高宗皇后的名义和高宗埋在一起,叫乾陵,但由于武则天的影响远远大于高宗,人们多称之为武则天墓。

整座墓是一座完整的山,山像一个躺着的女人,看她的墓室要从下腹部走起,经过乳沟,花两个小时左右才能看完。山势雄伟,墓室巍巍,盛唐风貌,毕竟不同。据说她的墓是唯一没有被盗的唐朝墓室,唐末黄巢起义时,她在此显灵,保佑她的子孙。

三、唐中宗:皇帝软弱,外戚专权

唐中宗李哲(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做皇后时,先是废除了非己所出的太子李忠,改立亲生儿子李弘为太子;不久又废掉李弘,改立次子李贤;最后又对李贤不满,把三子李哲推上太子宝座。唐高宗驾崩后,太子李哲继位为中宗,太子妃韦氏封为皇后。

一般说来,皇帝孱弱愚昧,也易于导致皇后干政,外戚势力强大。

唐中宗李显比他父亲高宗更为昏懦、庸碌无能。当初,他与韦后曾同幽闭在均州、房州时,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他总吓得想自杀,唯有韦氏给他鼓励、劝慰。因此,李显曾对她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后来,李哲果然重登皇位。他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们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为上洛郡王,岳母崔氏为郡王妃。并让韦皇后参与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重用。李显并不信任唐旧臣,他唯一信任的是韦皇后。于是,韦皇后一人独揽朝政。

1.枉为男人:夫人女儿淫乱后宫

韦后生性淫荡、贪婪,处处想要以她的婆婆为榜样;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性情骄横、放荡,也一心要与她的姑姑、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媲美。就这样,继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之后,韦后母女又在唐宫导演了一幕秽乱闹剧。

成了皇后的韦氏心中开始盘算弄权的计划,在她的唆使下,软弱无主见的唐中宗提拔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无奈此时武则天虽然成了皇太后,却把朝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使得韦后无法通过中宗为所欲为。不到一年时间,唐中宗仅因一点小事得罪了母亲武则天,武则天就出面将中宗贬为庐陵王,发配到边远的房州,另立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睿宗,自己总揽朝纲。

李哲携韦后在荒僻的房州住了一年,不久又按武则天的旨意迁往均州,在均州过了两年,又被勒令迁回房州。武则天之所以这样让他们反复搬迁,乃是为了防止他们长居一地,聚集发展起自己的势力来对抗朝廷。经过几年的折腾,武则天觉得他们的锐气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也就允许他们长居房州了。

武则天几度废立太子和皇帝,大权暗握却仍觉得不够过瘾,索性在天授元年又废掉唐睿宗,自立为“圣神皇帝”,结束了垂帘听政的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消除异己,她在京城洛阳大肆捕杀李姓皇室子孙和拥戴他们的大臣。消息传到房州,中宗与韦后心惊胆战,夜不安眠,每次听说朝廷使节前来,中宗李哲就吓得面无人色,生怕是皇帝母亲派人来下诏赐死。

在这种极度的惶恐中过日子,懦弱的李哲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他曾几次想要撞墙自杀,但都被韦后拦住。

韦后与中宗在迁居房州的途中生下第二个女儿,就是安乐公主。安乐公主长得十分美丽,韦后和中宗对她宠爱备至,也非常娇纵她,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后来安乐公主被祖母武则天收到宫中养育,只因为小姑娘的聪明伶俐,则天皇帝也对她十分宠爱。

武则天称帝后,很多人对她破天荒的女皇帝做法不满,各路英豪纷纷起兵声讨。在扬州就有徐敬业揭竿而起,为了使自己的行动名正言顺,他打起了“匡复中宗”的旗号。武则天派遣大将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征讨。

圣历元年,在宰相狄仁杰的力劝下,武则天派人把中宗和韦后从房州接回洛阳,复立中宗为皇太子,这时距弘道年中宗被贬房州已经15年了。

再说早已回宫的安乐公主,这时已长成一位酷似韦后的小美人。武三思有个儿子叫武崇训,年纪比安乐公主大一岁,长得高大英俊,很讨武则天的欢心,因此也常在宫中出入,并时常在宫中留宿。这武崇训仗着自己年少貌美,又有姑祖母武则天的袒护,便大胆地在宫中偷香窃玉,和许多宫女都有风流韵事。当他在宫中见到美貌的安乐公主,又对她施加勾引,安乐公主正值情窦初开,且从母亲韦后那里继承了风流禀性,很快就和武崇训勾搭上了。后来宫外对武崇训长住宫中的事传扬得沸沸扬扬,竟说他与姑祖母武则天有染;为了平息浮言,武则天便做主把安乐公主许配给武崇训,两人成婚不到六个月,安乐公主便产下了一个男孩。

武则天让位,中宗复出为帝,这让韦后的权势欲开始膨胀,放荡行径也更加无所顾忌。

韦后本来就是个争强好胜的女人,只是由于武则天的存在,抑制了她的野心。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她磨炼出了坚强阴狠的性格。她憎恨婆婆武则天,但对武则天的巨大能量又十分崇拜和敬畏。她自忖,武则天以女性当上女皇,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呢?

现在,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她要中宗和她共同处理国家大事,恰似武后垂帘听政的重现。中宗对韦后的话总是坚信不疑。

这种情形使政变集团成员们十分吃惊、恐惧但又无可奈何。中宗的懦弱和傀儡地位,为韦后的专权大开了方便之门。她千方百计地扩大韦氏家族的势力,企图造成韦氏家天下的形势。她首先追亡父韦玄贞为上洛王,又改为邦王,建庙称为“褒德陵”。对这种僭越行为,朝臣敢怒不敢言。

随后,韦后借中宗之手,封堂兄韦温为鲁国公、礼部尚书,韦温的弟弟韦前为曹国公、左羽林将军,又将成安公主嫁给韦奇之子韦捷。外戚韦氏一族的势力开始膨胀起来。

尽管韦后仿效武则天,也有想当女皇的野心,但她却缺乏武则天所具有的政治才干、执政者应具备的气量及神秘性,韦后所有的只是昏暴,而不讲究手段。

而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一族的再度崛起,令政变集团成员们感到恐惧和万分的惶悔,当初政变时,对以武三思为首的诸武竟没有丝毫的损伤。武三思因与韦后的关系,进而成为操纵中宗的“真天子”。

张柬之等人很清楚,这时中宗的制命实际上是根据武三思的裁决颁布的。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们秘密晋见中宗,请求诛杀武三思及诸武。然而,每次晋见,中宗皆以缄默的态度予以回敬。

在中宗看来,武三思是他和韦后最亲密、最信赖的知己。中宗不仅不会下令诛杀诸武,反而将张柬之等人的密陈透露给了武三思。武三思便和韦后一起双管齐下,在中宗面前,对张柬之等人屡进谗言。中宗对韦后和武三思的话由衷地相信,立即下诏:封齐公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博陵公崔玄日韦为博陵王。又把他们调出京城。

神龙二年六月,先贬敬晖为崖州司马,桓彦范为振州司马,袁恕己为窦州司马,崔玄日韦为向州司马,张柬之为新州司马。7月,又以谋反罪,流放敬晖于嘉州(海南岛),桓彦范于壤州(广西),张柬之于泷州(广东),袁恕己于环州(越南),崔玄日韦于古州(贵州)。子孙年满16岁以上的都流放到岭南。武三思又诈称圣旨,派刺客在流放途中将五王一一刺杀。

这样,唐朝大权完全掌握在韦后和武三思手中。

中宗对武三思的信赖不亚于对韦后的信赖。常常有这种情况,韦后和中宗并排听政后,回到后宫,韦后便和武三思在皇帝的龙床上下棋,中宗在一旁观战,与他们一起嬉戏调笑。

武三思与韦后、上官婉儿久有奸情,存有推翻中宗的心思,他时时怂恿韦后仿效武后的行动,自立为女皇,这设想也正中韦后下怀。

而在武则天身边长大的安乐公主,看惯了女皇帝那种一呼百应的威风,便异想天开,说男儿可为皇太子,我女孩子为何不能做皇太女?韦后听了,哈哈大笑,抚着公主的脖子说:“待母后做了女皇帝,就定立你为皇太女!”

还有一个上官婉儿,因久参国政,已经在朝廷里建立了一定的势力,加上武三思的从中串通,韦后虽视她为情敌,但在谋权上还是紧紧把她拉在自己身边。

这样,在中宗身边,结成了一个以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为基点的弄权铁三角,再加上武三思的参与谋划,整个军国大权也就几乎落到了他们手中,中宗成了一个傀儡。

唐中宗空为天子,不但政权掌握不了,就连自己的女人也没法把握,老婆韦后与上官婉儿倒是围着武三思争风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