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智勇一生的发现故事
8898100000037

第37章 捕捉电的人

夏季多雷雨天气。每当天上电闪雷鸣时,地上的一些建筑物或树木,常会被雷电击中,有些倒坍,有些被烧毁。早在200多年前,人们还没摸清产生雷电现象的原因,一些迷信的人就说这是神灵在惩罚罪人。尽管当时也有人不相信这种迷信说法,可又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美国有位科学家叫富兰克林,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为了证明打闪到底是不是电,他想了个办法,决定在打闪时用风筝来测试。因为水能导电,如果闪电真是电的话,它就会沿着被雨水淋湿的风筝线传下来。

在一个天昏地暗,暴雨将临的日子,富兰克林同他的儿子来到野外。他们把用大绸手绢扎的风筝放上了天空。

一会儿,下大雨了,他们走到附近一间房子跟前,把风筝线系到一根木桩上,又在线头上拴上一把金属钥匙。

这时,风筝飞进一块雷电云中。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突然,风筝线直挺挺地竖立起来,像是有股什么力量在吸引它。富兰克林试着摸了摸线上的那把钥匙。“哎呀!”他大叫一声,急忙拿开了手,又是紧张又是兴奋地说:“我触电了!但我们证明了:闪电就是电!”幸亏当时闪电很弱,不然他就被烧焦了。

根据这个实验,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这是一种保护高层建筑免遭雷击的装置。在建筑物的顶端安装一根金属棒,地下埋一块金属板,然后再用金属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当雷电接触建筑物时,强大的电流就会沿着避雷针上的金属线跑到地底下去,而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这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避雷针。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美国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卓越的科学家。他是美国18世纪仅列于华盛顿之后的最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