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智勇一生的发现故事
8898100000038

第38章 电报的来历

电报是当今人类通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用在日常生活中,而且还用它来和地球之外的宇宙联系。

要说起电报的发明者,当首推美国画家莫尔斯。他虽不是最早发明电报的人,但是由于他对电报的改进,使人们引起了对电报的重视,使电报走出实验室,运用到实际通讯中去。莫尔斯是位画家,他原先对电学一无所知,是强烈的兴趣和创造欲使他从一位画家成为一位发明家的。

这是1832年10月的一天,莫尔斯到法国去旅行。他乘“萨利号”邮客轮从法国返回美国时,住在一个二等舱里。

轮船在海上要航行好多天,海上的生活非常枯燥和乏味,旅客们常坐在一起,借闲聊打发时光,餐厅也常常成了人们聚会的好地方。

这一天,用完餐之后,人们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莫尔斯津津有味地在听一个名叫杰克逊的人讲他的欧洲之行。杰克逊到巴黎参加了一个电学讨论会,为了与大家共同消磨时光,他从包里取出一件新鲜“玩意儿”,摆弄给大家看。只见他把几只铁钉放在桌上,然后取出一只绕了绝缘铜丝的马蹄形铁块。当他把铜丝接通电池时,桌上的铁钉竟然像着了魔似的全被吸到铁块上。杰克逊把电断开,铁钉都掉了下来,再通电,铁钉又被吸住了。他还像魔术师似的在一旁解释:“先生们,不论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在一瞬间通过。由于这一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为之改观!”

当时,船上所有的旅客,只是看看而已,谁也没有去多想。但莫尔斯却为之动心了。他回到船舱之后,反复地回想着杰克逊的小实验,想着他有关电学的种种话题。他决心把这神奇的现象运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去,使电流为人类服务。他想,如果把电流用于信号传递,一定大有用武之地。

回到纽约后,莫尔斯改行开始研究起电信号传递来。对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来说,改行是一种冒险的、自讨苦吃的事。

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困难一个个向他袭来,但他没有回头。莫尔斯勤奋地学习起有关电学的知识,一边搞起实验来。那时候,电学是门刚出现的新学科,一切都不完备,找不到需要的实验器材,哪怕是现在看来很简单的电器小零件。莫尔斯一边做实验,一边还得动手制作各种需要的零件。他花了整整4年时间,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扑了上去。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心情非常激动。华盛顿市到巴尔的摩市之间的电报线完工了,他将在美国国会大厦最高法院的议会大厅里向各界来宾表演他发明的电报机。他将在这里把电文传到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市。随着“嘀嘀,嘀嘀,嘀嗒——”莫尔斯用自己发明的电码(现在称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有线长途电报。这份电报只有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这句话,也是对莫尔斯的最高赞赏!美国纽约市政府,还在中央公园为他塑立了雕像。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