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乡情岁月
89023400000012

第12章 列石

这一天,位于堡子镇塬下安沟村的大掌柜裘大龙也和他们一样赶庙会来了。

沿着堡子镇街东头山坡上蜿蜒的羊肠小道下山,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小河。二月的河水大半已经解冻,靠近河岸处仍然残留着许多不规则的冰碴儿,这些在太阳照耀下熠熠生辉的碎冰,被流淌的河水舔舐着,水像吃了蜜糖一样,舔一下,又急匆匆地向东跑去。

河面上有七八块大小不一、厚墩墩的、高约一尺余的大石块,平平地蛇一样摆放在河里,当地人叫“列石”。列石是当地人们放在水里充当垫脚石的,人踩在石面上,一步一停,顺次过河,到达对岸。如果骑马的人过河,往往下马后,人走列石,乖顺的马则被牵着蹚水而过。夏天,山洪暴发,河水暴涨,这些列石自然就消失于水面下,再急的事,也只能望河而叹,原本熟悉的列石早已不知踪影,心里估摸着这里是否还有列石的存在。

西北高原雨季是短暂的,一年中涨水的日子很少,常常是暴雨过程中河水高涨,雨停后很快就消退了。雨过天晴后,列石也就渐渐地露出水面,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些列石的位置稍微有些移动,但仍然横卧在河道里,忠实地行使给人垫脚的作用。使列石位移的原因,想必一定是上游洪水冲下来时水的力量或水中朽木冲撞所致,而水的势能是不足以冲走久已存在的列石的。水中的列石,大有任凭东风起,我仍岿然不动之势。

河水缠绕着山脚,缓缓地向东流着。河面宽约两丈有余,河床边缘有明显的被水冲刷过的印迹。连接岸边土地的河床陡立陡立的,甚至接近河槽底端被水冲得凹陷进去。枯水季节,河中的列石只有四五块浸在水中,其余的都裸露在干枯的河床上,似乎此时的它们已经丧失了自身的价值,落寞地散落在那里。

河床两岸,分布着高高低低的白杨树。树干昂扬地挺立着,银灰色的树皮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各种黑斑块。仔细端详,有些斑块像怒目圆睁的眼睛,有些像咧嘴大笑又裸露出来的牙齿,还有些像老汉嘴里噙着的旱烟锅……总之,这些树干表面的斑块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寄托着人们无限的希望。山里人在悠闲的时候,常常凝视着白杨树皮,和戏剧里的人物相联系,如《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铡美案》中的包公等一一对应,浮想联翩。

孩子们则与大人完全不同,他们常常会把树斑作为瞄准的靶子。他们在河边捡来又小又圆的小石子,捏在手里或装在裤子口袋里,选好岸边一块平地,用手指捏着一块石子,一只眼睁着,另一只眼半眯缝着,瞄了再瞄,拿准时机后,猛然甩开臂膀,对准树斑投过去,或击中,或击偏。每当击中靶心时,就会赢得啧啧的称赞声,击不中时,也会引起一片嘲笑。有时候,几个孩子在同时瞄准一个靶子时,往往也会赌个你输我赢,分出个你高我低来。赢家则或可挣来糖果之类吃的,或可骑在输家背上绕地转两圈,真是乐在其中,极富快乐的童年!

过了河,进入川道,两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不是很高,一眼就可以望见山顶。当地有一句俗语是:“看见山,累死马!”意思是说山虽不高,近在眼前,但是攀爬起来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九曲十八弯,弯来拐去,才能走到山下,才能爬到山顶。

沿河边的川道,顺着露出玉米茬子的田地边缘不宽的土路向东走,大约五里路,转过弯,窄窄的川道陡然变得宽阔了许多。两边的山向南北蜿蜒着,南面的山像一个绷紧了的弦,直直地向南缩去,北面的山像弓箭手使劲张开的弓背向北伸去。南山下有顺流而下的小河,缓缓向东流淌着。川道平坦的土地养育了这个村的村民,这就是方圆小有名气的“安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