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人中和温庭筠齐名的是韦庄。他的词现存五十余首,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在花间词人中,韦庄的词和温庭筠一样,是比较有内涵的。
013南唐词派因何得名
这是五代时期形成的一个词派,由于该派的主要作家李璟、李煜、冯延巳,都是南唐的君臣,故名“南唐词派”。
他们集中在南唐的都城金陵,终日纵情声色,不图进取,因此他们的词都有一种颓靡浮艳的色彩和情调。该词派成就最高的是后主李煜,他前期的词主要表现宫廷豪华生活。随着南唐内外危机的深化,李煜词中逐渐流露了深重的哀愁,他的《虞美人》、《浪淘沙》都是传唱一时的作品。
014婉约派有什么特点
婉约词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之一。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魏晋六朝时用以形容文学辞典。词的婉转柔美风格渊源于其合乐演唱的方式: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唐朝《花间集》开“香软”词风先河,宋朝承其余绪,婉约词风盛行。
北宋时,国家稳定,城市繁荣,繁华的城市生活促进了婉约词的发展,形成了婉约词派。婉约派题材比较狭窄,多写男女情爱、风花雪月。词风清切婉丽、纤巧优美,追求“富艳精工”、“缜密典丽”,创造出一种柔美的意境。
该派着名作家有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柳永成就最高。
婉约词派把过去的狭窄的艳情词扩展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过去仅有的小令,又创造出慢词长调,语言多用城市中百姓市民常用的话,因而广受欢迎,相传凡是有井水的地方都能唱柳永的词。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着词坛,名篇佳作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南宋又出现了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优秀婉约派词人。
015豪放派有什么显着特点
豪放派为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为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被婉约派称为“别派”。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最早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意思是豪迈放纵。北宋苏轼第一个用“豪放”评词,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南宋辛弃疾继而致力于豪放派词的创作,南宋人遂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
豪放派的词作,大都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格律不拘,行文汪洋恣意,“无言不可人,无事不可入”。如婉约词要小姑娘唱,豪放词就需关西大汉拿铜琵琶铁悼板来歌。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亦较少,仅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彼此之间稍有差异。豪放派的出现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其不足也显而易见:嗜用典故、议论过多,导致一些词作韵味不浓,艰深晦涩,格律亦欠缺等。但无论怎样,豪放词派确实震动并统治了整个宋代词坛,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着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016江西诗派是什么样的诗文派别
“江西诗派”是指以北宋诗人黄庭坚为首的一个诗歌派别,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刊行《江西宗派诗集》。首尊黄庭坚为江西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后被人归人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
他们并非都是江西人,在理论和创作上也各有差异,但都以学习江西诗人黄庭坚为标榜,故称。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
黄庭坚倡导求新求变,主张多读前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作技巧,同时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陈师道作诗“闭门觅句”,和黄庭坚并称为“黄陈”;吕本中提出了“活法”,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陆游认为作诗工夫在诗外,杨万里也受到江西诗派影响。
017常州词派的主张是什么
常州词派是清代嘉庆以后出现的重要词派。康乾时期,词坛主要为浙派所左右。其作品多写琐事,记宴游,且有不少无聊的咏物之作。在艺术性方面,则把宋代词人周邦彦、姜夔的风格、格律和技巧,奉为填词的最高境界。
面对这样的现象,常州词人张惠言疾呼词应与《风》、《骚》同科,强调比兴寄托,扫却琐屑、无病呻吟之风。
由于张氏的倡导很贴合实际,因此和者颇多,蔚然成风,常州词派遂兴起。张氏之后,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常州词论更趋完善。
当然,常州词派也有其不足,比如过分寻求前人词作的微言大义而流于穿凿附会;虽勇于立论,然疏于考史等。尽管如此,张氏强调的词作比兴寄托,较之浙派追求的清空醇雅,其格调显然还是高出一筹。因此,对清末词坛影响也很大。
018前七子都有谁
“前七子”是明代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在内的文学流派。
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鄙弃自西汉以下的所有散文以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诗歌,提倡复古,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他们的主张被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了影响广泛的复古运动。
“前七子”力倡复古,影响甚巨。当时的唐诗选集,均遵从他们的主张而只收中唐以前的诗歌。作为“后七子”的前导,他们影响明代文坛达百年之久。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他们的作品创造性显得不足,有的甚至沦为“高处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给文坛带来了新的流弊。
019后七子都有谁
“后七子”是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成员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称。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称“文自西京、诗白天宝而下,俱无足观”;其创作则“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为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了高潮。“后七子”在文坛上活跃的时间比“前七子”长。
“后七子”的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仿,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已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故清初仍有人接受他们的观点,创作上也受其影响。
020公安派是怎样的文学流派
公安派是晚明文学领域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流派。领袖是荆州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史称“公安三袁”。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真情实境中流出”的文学主张,这就是“公安派”的旗帜。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他们的后学随意写作,不加约束,争相使用方言土语,造成了文学的低俗化。但对于解放人们的心灵,破除模拟教条,对当时文坛的发展起了进步作用。对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乃至五四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21吴江派推崇什么戏剧主张
吴江派是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以沈璟为代表,属于这一派的还有顾大典、吕天成、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等。
沈憬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他与汤显祖的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的意见相左,产生了戏曲界的“汤沈之争”。
吴江派厘定曲谱、规定句法,注明字句的音韵平仄,给曲家指出规范,但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曲辞不工整,也要符合音律;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吕天成《曲品》主张戏曲创作允许虚构,不必都符合事实,重视戏曲结构,注意舞台演出特点。戏曲创作的实践上,比较突出的当数沈璩、沈自晋和沈自征。“吴江派”活跃于明末,对后世的戏曲创作理论与实践都有重大影响。
022桐城派是怎样一种散文流派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重要流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方、刘、姚又被尊为“桐城派三祖”。
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其他代表人物还有戴名世、姚莹、曾国藩、吴汝纶。
方苞首标“义法”为文章纲领,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义法”就是要求做到两者的统一。他所重者在于“法”,要求文章取舍精当,结构布局合理,以及语言文字雅洁。
刘大魁又提出“神气”、“音节”、“字句”。神气即文章的气势和风格,它要通过具体的章节和字句去表现,因此刘格外重视音调节奏。他本人的文章音调高朗,读起来铿锵有力。
姚鼐要以“词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选辑《古文辞类纂》影响了以后二百多年的学术界。
桐城派的文章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不重罗列材料、堆砌辞藻,不用诗词与骈句,力求“清真雅正”,一般都清顺通畅,尤其是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为桐城派的代表作品。
该流派对清代文坛影响极大,无论是其持续时间之长,作家人数之多,还是流行、熏染区域之广,在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便是清乾隆年间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023讲史小说是什么小说流派
“讲史小说”为明清小说流派之一。宋元时期,说书艺人把历代的历史都变成了故事。有的故事较长,还要分几次才能讲完。这些讲史的故事很受时人欢迎。从流传下来的《武王伐纣平话》、《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三国志平活》、《五代史平活》等看,随着讲史形式的发展,“讲史”小说已经开始有了后世章回体的雏形。
到了明代,“讲史”小说分成了两支。一是“历史演义”,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一为“英雄传奇”,如《水浒传》、《说岳全传》等。
“历史演义”多以正史为蓝本,以忠于史实相号召。这在仍是讲史的当时,颇有广告效应,因为人们喜欢听“真实”的故事。“英雄传奇”也写历史人物,但多取材民间传说和野史,以虚构的成分居多。
讲史小说对于传播历史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出过一些凤毛麟角的作品,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都是讲史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024神魔小说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神魔小说”是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的一类小说。“神魔小说”之名来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中,他首次称一批表现神魔“斗法”故事的作品为“神魔小说”。
这类小说受宗教思想引导,加上古代神话、六朝志怪以及唐代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得以成型。
神魔小说与讲究相对正统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等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是“奇幻”,以神魔怪异为主题,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种种情节。
这类作品中,以出现最早的《西游记》为代表,其他如《三遂平妖传》、《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封神演义》、《三宝太监下西洋通俗演义》等。这些小说很多是以凡人为主人公,作者往往通过凡人的活动,如西天取经、兴兵伐纣、远航西洋等为展开情节的线索。然后突出神魔间的较量。
发展到后来,一些以神魔为主人公,以斗法为主要情节的小说也被列入此类,如《飞剑记》、《铁树记》、《咒枣记》、《韩湘子全传》、《绿野仙踪》、《女仙外史》等。由此,“神魔小说”正式成为明清小说中一种重要类型。神魔小说受宗教尤其是佛、道教的影响很大,但最终没有脱离中国古代小说的志怪传统。
025公案小说是和案件有关吗
明清小说流派。是和案件有关的小说。但凡案件,必有故事性或传奇色彩,这在古今都基本相同。让衙门案件进小说,曾一度十分流行,在宋代时,就有民间说书艺人“说公案”的记载。其内容多为社会上发生的各类案件,包括斗殴、冤情、奸情、凶杀、打家劫舍等,很能吸引公众的眼球,是人们日常乐于谈论的话题。
这和我们今天的侦破小说、法制文学很有相似之处。公案小说最初都比较短,像《错斩崔宁》、《三现身包龙图断案》等。
到明代后,公案小说极为繁荣,开始出现长篇,像《包公案》、《施公案》、《海公案》、《龙公案》等。它们的行文构思简明,缺少文学技巧,无外乎案发、告状、论判。最后清官结案,真相大白。
这类小说贴合民众心理,因此很受欢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后,公案小说有了新发展,主人公多了新的形象,比如行侠仗义的侠客等。也很受百姓喜爱。这类人物的出现让公案小说多了曲折的情节,内容也愈发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说有《七侠五义》、《彭公案》等。
026谴责小说是讽刺小说吗
晚清的一个小说流派。戊戌变法被镇压后,清廷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国势衰微到了极点。在这样的时势下,小说界出现了大量抨击时政、揭露官场阴暗与丑恶的作品。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故称之为“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官场、商界、华工、女界、战争等各方面,以写官场最为普遍。这类小说的风格很尖锐。
但其出现的最初,为了适应报纸连载。往往缺乏较充裕、完整的构思和写作时间。因此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多属联缀短篇成长篇的性质,缺乏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在表现手法上,“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缺乏含蓄,描写夸大失实,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鲁迅称其为谴责小说,就是说它还够不上称“讽刺小说”。
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
重要作家
001屈原,楚辞的创立者和伟大的诗人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学识渊博,明于治乱,长于辞令。任楚怀王左徒,颇受信任,对内与怀王商议国事,制定政策,发布号令;对外则接待宾客,主张联合当时的齐国抗衡秦国。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结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
屈原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