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少年文学常识必读
8943100000035

第35章 李白到底是哪里人

李白是我国文坛上彪炳千秋的大诗人,是一位传奇人物。史称他相貌特异,又精通月氏语,其先世曾流寓西域,他是汉人还是胡人?他的家世又如何呢?都成了后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根据李白自述及其好友们的述说,李白是唐玄宗的族祖,出身显赫。在《赠张相镐》一诗中,李白自述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祜九世孙。蝉联世为显著。”从“先为汉边将”分析,李白应是“飞将军”李广的第二十五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裔。从“凉武昭王祜九世孙”分析,肯定李白是唐玄宗的族祖。既然李白是李广、李祜之后,有人推断,他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侄孙。他的曾祖父可能是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个。

那么,唐玄宗在天宝元年曾下过诏书,准许李的子孙登记上皇族的户口,为什么李白一家却没有去登记呢?后来,李白进入翰林院,多次见到皇帝,为什么也没有提到此事?即使到了晚年,他的处境很艰难,求人推荐的心情十分迫切,也没有向人提起过这一段家事?结论只能是,李白的先人李陵及李世民的兄弟,都曾因罪遭贬谪,尤其是可能牵涉到“玄武门之变”这场“宗室恩怨”中来,因此,李白生前不敢将此事写成文字,而只在死后让别人公诸于世。他是有难言之隐啊!

再从李白之父李客的经历和处境,也可以对李白和身世之谜进行破解。李阳冰在《草堂集序》里还写道:“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其父)神龙之始,逃归于蜀。”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也说:“绝嗣之家,难求谱牒……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其父)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李客为什么要“逃归于蜀”或“潜还广汉”呢?如果因为国破家亡,流落异域,那么早就该返还原籍了。如果是因为触犯刑律,流放边疆,那么时隔百余年,也无须“潜还”广汉。总之,促使李客“逃归”、“潜还”的真正原因不知为何?

有人进一步分析,认为李客的“逃”、“潜”很可能与他的“任侠”、“避仇”有关。即李客或许是一位扶危济困或替人伸冤雪恨的侠客,由于触犯了当权者,不得不避居穷乡僻壤,隐姓埋名,以终其一生。

如果上述推断得以成立,那么李白家世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就可以有了些眉目了。他本人对自己家世的闪烁其词及他的亲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使用一些托词和曲笔,也就有了答案了。

与此相反,有人考证,李白不是他自己所说的出身,而是西域胡人。他们认为,李白先人所窜谪的碎叶、条支,在隋末时,并未隶属于中央政权的势力范围,当时也不可能成为窜谪罪人之地,因而李白不是汉人而是胡人。又分析李白之父李客的名字,认为他本不姓李,而是潜还蜀中后改的。其名为客,也是因为西域人的名字与华夏不通,所以称为“胡客”,因此以“客”为名。另外、蜀中地区在隋朝是与西域胡人贸易往来的区域,“李客”或许是“商客”,他入蜀后因为富有渐成豪族。还有,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相貌具有胡人的特征,又精通月支语,懂得少数民族的礼节。说李白是胡人也似有些道理。

但许多人对此予以驳斥。他们指出:

古时凡由汉民族居住区域移往外域,便称为“窜谪”,李白先世移居西域并非因罪窜谪,且从时间上看,也不一定在隋末。

其父名客,也可指外地去蜀的汉人,如果没确凿的证据说“李客”不姓李,不一定就是胡人,而且去蜀前一度改了姓,仍“有可能就是李姓胡客”的话,就不能肯定李白的先人是胡人。

李白之所以不得入宗正寺属籍,造成终身蹭蹬,很可能是其先世与李唐宗室有纠葛,直至唐玄宗时这种旧隙仍未消除,通月氏语和懂夷礼并不难,即使是汉族人,如果他的家世与西域有关联,完全可以学到。

李白虽貌似胡人,但汉族人中相貌具有胡人特征的也不少见,以此说李白是胡人,令人难以信服。

还有人提出第三种看法,认为李白先世既不是汉人也不是胡人而是汉胡两族的混血儿。他们查证古籍,认为李白不是李祜之后,而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嫡孙李陵的后代,是地道的汉之后裔。认为早在汉武帝时,李陵败降匈奴,他在中原的妻儿老小统统被杀,后娶胡女为妻,其子孙随胡人俗,改姓拓跋氏。到了隋朝末年,李陵的后裔蒙难又被流放到西域。李白的先世就属于这一支。这样看来,李白带有胡人的血统就不奇怪了。

上述有关李白身世的说法,都因相关的文字记载隐约其词,很难圆满,这个谜也许真的非常难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