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少年文学常识必读
8943100000008

第8章 《战国策》的作者是谁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认定该书的作者却说法各异。

《隋书‘经籍志》称“刘向录”;《引日唐书·经籍志》称“刘向撰”;《新唐书·艺文志》称“刘向撰《战国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刘向裒合诸记,并为一篇”;顾广圻则谓“《战国策》实(刘)向一家之学”。这些古籍都把《战国策》的编纂或著作权归于西汉的刘向。

但是,刘向本人却并不承认。他在《战国策·叙录》中说:“所校《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菖。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中书本号,或目《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刘向只承认把游士的著作汇成一集,起名《战国策》而已。

《藏国策》作者这一疑点存在了两千年。近代学者罗根泽的《战国策作于蒯通考》出版后,才对《战国策》的作者提出了新的假设。蒯通系秦汉之际的纵横家,曾劝说范阳令归降陈胜起义军,又建议韩信攻取齐地,劝韩信背叛刘邦而自立,汉惠帝时为丞相曹参宾客,著有《隽永》八十一篇。其理由是:第一,《史记。团儋列传》:“蒯通,善为长短说,论战国权变,为八十一首。”《战国策》正是“论战国权变”之书。第二,《战国策》原名《短长》、《长书》,而蒯通正是“善为长短说”之人。第三,《战国策》迄于楚汉之争时,而蒯通曾在楚汉之际游说韩信,在时间上吻合。故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曾说,《战国策》亦载蒯通游说韩信的言论。第四,古代私家著作往往没有统一的书名,如《论语》书名,定于汉初;《史记》在汉时称《太史公》或《太史公记》等。《战国策》初期亦无定名,至刘向时方才为之定名。第五,《战国策》又名《隽永》。《汉书·蒯通传》:“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隽永》即惰长,亦即《短长》、《长书》、《惰书》之谓,《隽永》当为蒯通对该书的自名。因此,罗根泽的结论是:“《战国策》始作者为蒯通;增补并重编者为刘向;司马贞所见是否即刘向重编本不可知,今本则有残阙矣。”此说一出,争辩更为激烈。

20世纪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此书对于考证《战国策》的作者,又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书许多部分与《战国策》相同或类似,但体例详略不一,而以记载苏秦一生的言论为主,很可能是《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苏子》一书的辑录。但该书的最后一部分,又为各种游说故事的辑录,大都与《战国策》相同,而全书的最后年限则为秦国攻楚,似成书于秦汉之际。这样,对于《战国策》成书于蒯通的说法,又增加了一层迷雾。

《战国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的作者之谜虽经多方破解,仍不能给人们一个确定的答案,有待于后人的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