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收到张涣的礼物,沉吟半天后忽然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这个小子无缘无故送礼,所谓‘礼下与人,必有所求’。送的东西还故弄玄虚,这里面的事情真是有意思极了。
次日,李隆基处理过一应繁琐朝政,摆驾回后宫歇息的路上。高力士边走边对皇帝说:“仆昨天收到一件有意思的礼物,想请陛下鉴赏鉴赏。”
李隆基揉揉发涨的眉心提起几分兴趣问道:“力士收到什么礼物?”
高力士从腰里拿出一个锦盒呈上。李隆基接过来打开一看,原来是个镇纸。普通的镇纸,不过是几贯钱就能买到的寻常物。不过在上面有两行泥金小字,倒是有点意思。
高力士对他解释到:“陛下可知此物乃是燕国公府的张涣小郎君送来的,确是是普普通通的镇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在上面有两行字,陛下请细看”。
李隆基依言仔细打量这两句话,半晌问高力士道:“可是张说有事要求你?”
高力士笑着说:“张公若有事,求陛下哪能不如意呢!”
李隆基这下摸不到头脑了,张说要是有什么事哪里要的了这么遮遮掩掩。
想了想他又问高力士:“最近朝野也有什么事情,朕没有留意的趣闻”。
高力士说道:“大事当然没有,却又几件稀奇古怪的小事。”
李隆基长眉微微上挑,轻松的问他:“什么趣事说来让朕听听”。
高力士也放松神情说道:“长安游侠最近天天往楚国公府上跑,据说光德坊周围到处都是上门求情自荐游侠。”
李隆基轻笑调侃地说到:“姜皎是选家将还是挑个女婿,怎么这么大的动静”。
高力士回话:“楚国公准备在两京之间修缮驿站递铺,方便两下里往来。这些游侠听说楚国公要录用几千游侠使用,酬金还不菲呢!所以就赖在国公府不走了,说什么也要报效忠朝廷。楚国公每日见都见不过来,还对别的大臣们说自己马上就发达了”。
李隆基哈哈大笑:“姜皎恐怕又是想要洛阳的稀奇方物了,不过用用游侠也不错,至少能解决长安城的一个大麻烦。”
对于这个姜皎没有人比李隆基更了解他,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姜皎陪自己一路走来已经荣宠煊赫极了。所以对姜皎来说,下半辈子能好好吃喝玩乐,就是世上最舒服得事情。
李隆基想想都觉得,走到君臣相得这一步的人古今也没几个,姜皎肯定是其中最不会危害到自己利益的一人。
所以说听见姜皎在收揽游侠做事皇帝没什么感觉,要是别的王公大臣这么做天子肯定就该怀疑他的动机了。
李隆基只是好奇的问:“他是要闹腾哪样?可有什么上奏没有?”
高力士笑眯眯的说道:“跟京兆府打过招呼了,楚国公还上了一封书给朝廷。说什么解决游侠生计,上报君王下安市井治安的话。”
李隆基点点头:“他要是不看见好吃好玩的走不动道就不是姜皎了,不过这回他也是真的有心了。长安游侠的事,门下怎么说?”
高力士回答:“门下说:楚国公心忧社稷治安,能为君父分忧。令,有司一应酌情从速办理。京兆府源大尹郑重其事的回书‘但请施行,京兆上下竭力相助’。
李隆基更觉得此事有意思,源乾曜这个京兆尹能同意姜皎胡闹,门下省竟然除了这么个四六不着的政令。
他都有些想不明白姜皎是得了什么高招,心中实在猜不透,于是就派小黄门去传旨请姜皎进宫。
又问高力士道“力士,姜皎有几天没进宫了?”
高力士回答:“那天陪陛下赏过歌舞,陛下有十天没有传召楚国公了。”
闻言李隆基点点头,没再问什么。
“臣姜皎拜见陛下。”不多时楚国公姜皎就来到了宫里,并眉花眼笑的对李隆基说道:“臣马上有一件大事要办成,若是成了,臣就能替陛下完成一件大事,也叫臣在朝堂上大大地涨涨脸面。”
李隆基见他故弄玄虚也不点破,对他说:“你又弄到什么稀奇事,值得如此劳力费神?”
姜皎就回话:“臣现在也才刚有点头绪,等臣把这事弄清楚了好处多的数不清”说的时候眉飞色舞很是夸张。
李隆基更是好奇了:“朕不问你具体的何事,但你跟朕说说看若是成了都有哪些好处?朕想不通,你若想要什么东西,哪次朕舍不得过,还有什么物什朕这里都没有的。非要折腾什么大动静,弄到游侠堵你家门?”
姜皎说道:“都是陛下洪福齐天深厚,小臣沾点光。从今往后两京之间想要什么,我四五天也能在此间打个来回。雇佣数千游侠百姓,每月还赚不少金银,最神奇的是从今往后天下所有游侠都得在我面前矮一头。“姜皎嘴巴倒是挺严只字不提具体情况,但却成功引起了李隆基的关注。
他们年少时在长安混的不好,韦裹儿当时经常仗势欺负他们,所以现在姜皎说天下游侠在他面前矮一头,李隆基就十分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见他卖弄李隆基也不好多问,他开口说道:“那是崔先生给你的建议吗?”
姜皎摇摇头说道:“崔先生老成谋士,想的都是政事大道理。市井之间的事情他从来不关注那些,此事是燕国公府的孙儿张涣替我出的主意。怎么样?三郎要不要也来参上几股做个东主?”
李隆基大笑:“朕岂会在意些许买卖之事,不过两京转运驿路颇为重要,若是有利于国家百姓,朕倒是可以在里头助你几分力”。
姜皎打蛇随棍上说道:“高力士,你要不要也一起玩玩?”
高力士笑着摇头:“楚国公你这贪玩性子,当了国公更加意气风发了”。
姜皎得意笑道:“那是,我有今天多亏了陛下眷顾。”
李隆基不在意高力士和姜皎的调笑,三人一起混过最惨的日子,情分自然非比寻常。
掂了掂手中的镇纸,李隆基若有所思的想着:一天之内两次听见身边人说的事与这个张涣有关。有趣极了。
距离灵昌公主及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张涣每日仔细推敲事情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意外,心中惴惴不安。
这一天他在家中闲坐,忽然有人禀报金仙观有人上门传唤。张涣让黛儿帮忙收拾整理书房,自己出门一看,原来是金仙公主派来了灵烟。
“公主今日进宫回来脸色不大好,想来多了什么变故”灵烟焦急说到。“希望郎君赶快往金仙观走一趟,赶紧替公主出出主意。”
张涣二话不说,吩咐众人稍事准备,打马就往金仙观而来。
这一次算是熟门熟路,灵烟带着令牌,领着张涣很快就见到了金仙公主。
只见金仙公主枯坐榻上,等他施完礼脸色发青,半天也不请他免礼,气氛沉闷极了。
张涣心中狂跳,沉声问道:“殿下今日进宫,可是熙儿及笄的事出了什么变故?”
金仙公主颔首,犹豫一下说道:“奚人首领李大酺与契丹首领李尽忠、堂弟李失活各率所部附唐,陛下拟选公主下嫁和亲。”
奚人首领李大酺是唐朝著名的外族将领,先后打败过左武卫大将军薛讷、左羽林将军孙佺、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只把刚登极的李隆基打的灰头土脸苦不堪言。今年五月刚发了安乐郡公主和亲,契丹人有要闹哪样?
此时异族首领率部来投,西北兵祸将一日而平,朝廷上下自然都无比重视。
要是非得要熙儿和亲,她怎么办?张涣把头低低垂下,难过的无以复加。
金仙公主虽然也很难过,但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有先让张涣起身再慢慢想办法。
金仙公主慢慢叙说,这次的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李失活是契丹大贺氏首领,松漠都督府都督,契丹一直依附突厥。开元二年,李失活因默啜衰落,率部落与颉利发伊健啜归附唐朝,唐玄宗赐丹书铁券。
开元四年,他和奚族首领李大酺一起到长安参见当今陛下。于是陛下就下诏复置松漠府,以李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以松漠府置静析军,以李失活为经略大使,所统八部的酋长都加授为刺史。又命将军薛泰为押蕃落使,督军镇抚。
去年十一月唐玄宗以为李大酺饶乐郡王,行右金吾卫大将军,今年又以宗室女固安郡主下嫁。
李失活心态就不好了,他投靠大唐的时间比李大酺早,势力也比他大。
五月份固安郡公主下嫁皇帝赏赐的金银珠宝让大贺氏族人眼红难耐。他作为松漠府经略大使,所统八部的酋长都加授为刺史。如果不如小小奚族得宠,他回去之后还如何统领静析军?
李大酺娶了个郡公主,他就要求娶一个国公主来获得更多财物,这样才能回去有所交代。
问题复杂,但总之这个李失活肯定是要陛下下嫁一位公主。刚好不怎么显眼的熙子,刚巧下个月及笄礼。若是陛下脑袋一热,这个事情真就万劫不复了。
众人枯坐半天拿不出什么主意,张涣开口说道:“此事关碍非常,需要宰辅出面。”
去年姚崇因为儿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遭到舆论的非议。
中书主书赵诲接受胡人贿赂,因事情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也极力营救。
玄宗对此非常不悦,在赦免京城罪囚时,特意在敕文中注明,将赵诲流放岭南。
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朝中却议论纷纷,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推荐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
不久,姚崇被罢去宰相之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皇帝虽将姚崇罢相,但对他仍极为尊崇,让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他的意见。
毕竟他的手段和圆滑的性格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是个官迷没有容人之量。
当年祖父张说去职的事,还有之前魏知古姚崇并列相位,对他略有轻慢。
姚崇便排挤魏知古,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到洛阳主持选官,魏知古非常不满。
姚崇之子趁机请托于魏知古,被魏知古告知玄宗。
玄宗假意问姚崇道:“你儿子才能如何?现在何处?“
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臣有两个儿子在洛阳任职,欲望很多但不谨慎。臣早年曾有恩于魏知古,他们一定是借此请托于魏知古。”
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欲罢免他的官职。
姚崇假意道:“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
唐玄宗虽然作罢,最终还是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卢怀慎被姚崇弄的当起了‘伴食宰相’,刘幽求、钟绍京也都因为姚崇的弹劾而遭到贬黜。
所以为了朝堂稳定,宋璟就成了‘救时宰相’。
宋璟性格中正不偏不倚,对待朝堂大事和京中官员始终是量才而用,使百官能够各称其职。
他的正是儒雅的正气,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方正。但是这又有一桩麻烦事情,宰相不是那么好见的,也不是那么好求得。
熙儿看大家都愁眉苦脸仿佛她已经注定和亲,心中忽然坚毅起来。
她缓缓开口说道:“此事因我而起,我自己去求宋璟。”
玉真公主说道:“熙子你与宋璟从来没有过往来,连面都没见到过一次如何冒昧拜访?”
熙儿说道:“我一介弱质女流,只求冢宰能大发善心,秉持公义不叫我埋骨边陲。”说完也不再理会众人反应,带着灵烟出门去了。
宋璟听闻灵昌公主驾临就要开中门相迎,熙子连忙劝阻。她对宋璟的管家说道:“我今日来此不是公主拜见宰相,实在是不得已求助宰相存我性命。”
管家闻言不敢怠慢,赶紧汇报。宋璟听闻也不好强求,直接出面请公主客厅相见。
熙子见到宋璟深深施礼,落泪不起。宋璟惊疑不定的询问公主何故,熙子抽泣对他说道:“我虽是皇后亲生,但因母后无子对我不喜,父皇欲使我和亲李失活。请叔父可怜我,不要使我远嫁蛮番,埋骨边陲。”
宋璟大惊失色说道:“怎会如此?公主请但把心放宽,老臣绝不会眼见高宗皇帝嫡亲骨血流落边陲,否则有何面目当这个百官之首?”
随即又对公主一番好言安慰,请夫人崔氏出来接公主去后宅宽坐。
宋璟把自己关在书房半天后,紧赶慢赶,在宫门落钥之前进了皇宫。
李隆基刚准备用晚膳,听到宰相宋璟求见,只好放下手中诸事召见。
宋璟施礼完毕脸色十分难看,李隆基诧异的问他何故。
宋璟对皇帝说:“陛下如不嫌弃可令老臣持节戍边,臣虽然不懂军旅不能为君分忧,亦知‘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今陛下若令子女和亲远嫁,使太祖高皇帝嫡亲骨血流入莽荒。使天下黎民百姓轻贱皇家威严,如此请先让臣去边关替陛下探探路。”
宋璟犯颜直谏不给皇帝留一点脸面,气的李隆基要抓狂。
他铁青着脸说道:“宋相公可是听到外间什么小道消息,朕何时要把公主们远嫁和亲?一直以来不都是宗女入番,你岂会不知?”
宋璟寸步不让:“臣自小读书席文,十七岁中进士,入朝已有三十多年。臣从未听说有皇室嫡亲血脉远嫁蛮夷之事,此令番屏小觑上邦之事。‘天地君亲’人伦正理,天地之序。太子已立,皇后无嗣将杨贵嫔所出三皇子李玙养在膝下。陛下当为众皇子公主正名,使朝野上下各安其职,不至于群心惶惶变生掣肘。”
李隆基明白了,最近王皇后、武惠妃、赵丽妃三人争斗太厉害了。宰相漏夜入宫,传出去实在不是小事。于是他深深皱眉,陷入深思。
宋璟不愧是救时宰相,当即就对皇帝上奏:“昔袁盎降慎夫人之席,文帝竟纳之;慎夫人亦不以为嫌,美其得久长之计。”
李隆基被他顶的难堪,失口说道:“朕之家事,卿不复多言”。
宋璟不露声色,面色如常地说:“诺”。
第二日上朝,不等诸位臣工奏报,尚书、广平郡公为吏部尚书、侍中宋璟上前高举牙笏朗声说道:“臣宋璟有本启奏。”说完从袖中掏出一本奏折上陈。
李隆基头疼了,命宦官接过奏折展开御览。
展开预览,只见上面写道《定诸王公主封邑名号奏》,曰:王子将封,三十馀国,周之麟趾,汉之犬牙,彼何足云?於斯为盛。窃以郯郏王等皆傍有古邑字,臣等以类推择,谨件三十国名。
又王子先有名者,皆上有嗣字。又公主邑号,亦选择三十美名;皆文不害意,言足定体。又令臣等别撰一佳名及一美邑号者。
七子均养,百王至仁,今若同等别封,或缘母宠子爱,骨肉之际,人所难言。天地之中,典有常度。
昔袁盎降慎夫人之席,文帝竟纳之;慎夫人亦不以为嫌,美其得久长之计。
臣等故同进,更不别封,上彰覆载无偏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