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金仙公主这头,眼见熙子径直离去心中也是难受至极,灵昌是在她面前从小长大的,与她和玉真都很很亲厚。
金仙公主公主不忿,这个李失活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打大唐嫡亲公主的主意。
于是她带着玉真公主摆开公主车驾,径直往李失活暂时居住的敦义坊而去。
李失活从小生活在穷乡僻壤哪里见过天家威势,二位长公主大驾光临把这个蛮子惊的不知所措。
二位长公主停下车驾也不下来,李失活赶忙行礼不跌。
金仙公主说道:“本宫听人说有位番将的头领,想要求娶我大唐的公主。不知可是你了?”
玉真公主轻嗔:“民间常说‘那蛤蟆想吃天鹅肉’,区区一个蛮夷郡王怎么会可曾听过。”
李失活垂手站在车驾下,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多年的困顿生活加上军队转战使他看上去更加苍老丑陋。
驾辇上的两个贵人如同艳阳高照,直射的他不敢正眼想看。
后面旌旗招展、仪卫森严,两位公主更是极尽奢华丽质天成。
他认识她们两位金枝玉叶,皇帝的两个亲妹妹惹不起的人物。
两位公主见他一副唯唯诺诺的寒颤模样,更是嘲讽的一笑,起驾离去。
宋璟在朝堂上的上奏,引起了剧烈反响。边军战火初平人心思定,朝堂人事变换也才安静下来,陛下的后宫再着了火,大家都也不愿这么折腾。
于是众臣纷纷表示赞同,诸位王子公主是该名正言顺。顺带着宗谱上近枝的亲王也不能绝了子嗣,皇家宗系宗正寺务必要妥善处置。
皇帝无奈下旨:改李屿为嗣升,封忠王,以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为侍读。又:诏以故越王贞死非其罪,封故许王男琳为嗣越王,以继其后。宗正寺、鸿胪寺、太常寺联合整理积年宗系,不失子女嗣祀。
次日宣李失活觐见,皇帝命太常寺以宗室女,东平王李续外孙,许州杨元嗣女杨氏,为永乐公主。下嫁,并赐物一千五百段。
十二月十六日该灵昌公主李靖瑶及笄,皇帝诏曰:灵昌体弱侍亲至孝,令延缓时日。
次日,李隆基接到一封司马承帧的书信,上面说道:“灵昌公主生具仙根,皇家千金之贵。不宜轻许。”
能让不管俗事的司马宗主出手帮助熙子说情,李隆基想不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他命高力士下去查探,高力士何许人也?只半日就把事情挖出个底掉,李隆基皱着眉头听着高力士的回报神色难看。
“这么说这一段时间满城风雨,都是这个张涣闹腾的?”高力士笑着说:“少年爱慕也是常情,这个小郎还是不错的。”
李隆基转身,玩味的对高力士说:“力士莫不是收了那小子送的人情才帮着他说话的吧?”高力士轻笑:“这小子虽然爱胡闹,但却是张说公教出的好孙儿。”
李隆基闻言欣然说道:“燕国公教人的本事却实不错,前在潜邸时朕就特别喜欢听他授课。不过这个小子想要娶朕的公主,朕还要考虑考虑。”
高力士说道:“少年郎行事急躁也是再所难免。”
李隆基却说:“虽是如此,这一段时间他闹出动静也太过了朕深受其害。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朕岂敢现在就把熙子交给她?”
说完提笔写下一道墨敕交给高力士,上面写着:“张说改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高力士笑着说道:“恐怕助了这小子的嚣张气焰,陛下不可不防”。
李隆基颔首,抚须说道:“如今张家在朝的已经有两官,太子符宝郎张埱、太学教授张均,朕有意命张均往别处为官,再把张垍从洛阳调回来。力士,你看如何?”
高力士避重就轻说道:“张公在外不便,正该叫他爹回来好好磨磨他的性子。”
张涣和熙儿沉浸在逃过大劫的欢喜之中,丝毫不知道自己这只小蚂蚁已经开始进了皇帝的法眼。
金仙公主性格沉稳,年幼时经历过惨痛的宫廷斗争所以她想到的更多。于是她问张涣道:“你今后作何打算?皇兄恐怕不会轻易把熙子交给你,你需仔细此事日久生变。”
张涣说道:“想先读书学武,两年后我们再做打算。”
张涣今年十三,因为父亲不在就没加远游冠,过两年是十五,王公大臣子弟十五岁加冠就可以算作成人享受一切男子待遇。等到二十加了元冠就可以承袭爵位,继承宗佻。
“你现在出仕也是可以的,如果你不在京中恐怕此事不稳。”玉真公主忍不住说道。
熙子有些不好意思,张涣却是说道:“小子虽然自己在家学《史记》,但是还是想出门走走看看,若能拜在名师门下也能受教做些学问。侥幸玩弄权术搅扰朝政之事不可常有,以后要是到了朝堂没有点底蕴恐怕站不住脚。”
熙子也笑着说:“他已经够傻了,若不学的聪明些以后被人家卖了可如何是好?”众人为之大笑,玉真公主上前嬉笑道:“恐怕有的是人等着买呢!”
事情到了这里,基本上熙儿及笄的事算是暂时解决了,不过也有些小小波折。
作为公主的及笄大礼,史官一般会在场出席。这一次皇帝格外施恩史官就悄悄记了下来,不过大唐天子李隆基是什么人?
朝廷规矩史官都是在皇帝居所的夹壁里悄悄呆着,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记载。
李隆基夺过史官的记录说是回去看看,第二天才还给他。不但明显的记录增减变动,皇帝还下明旨昭告:“命史官月奏所行事”。
就这样灵昌公主李靖瑶的及笄礼,在史家的记录中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赶在年关前,张涣的父亲张垍快马回了长安城。
对于这个父亲,张涣心中也说不上是什么感觉。之前在东都洛阳的时候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感觉作为张说的次子,他显然是那种胸无大志的那种浪荡公子。
“我儿最近身体可是大好了?”张垍威严的对着这个许久不见的儿子问道。
张涣给他见礼:“孩儿不孝劳烦父亲牵挂,儿现在已经大好了”。
张垍笑着点头说道:“不错,为父看你现在这个模样,倒是挺矫健的”。
说完就不再理会张涣,安顿好随行人往后院而去了。张涣摸摸鼻子,无语地看着父亲意气风发的背影。
祖母元氏已经长斋期满出了关,这两年还是比喜欢较恬静生活,在家中一直深居简出。
祖母见到二儿子归来倒是比较欣慰,慈祥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说道:“几天前你兄长才去晋城,出任参军录事。不及见上你一面,不想今日你又从洛阳调回来。可怜你们兄弟几个,已经多年没有团聚的机会了。这次你在长安为官,可要好好顾念家中。崔氏身体不好,涣儿也到了读书游学的时候,你要好生和他们亲近亲近。”
张垍不敢怠慢上前说道:“儿子在外为官多年,不能在母亲身旁尽孝。此次朝廷圣明调我回京,儿子刚好可以在母亲面前多受教诲。”
元氏说道:“这些年我一直在后院静修,外面的什么事情你们都已经能够妥善处置了。教诲不教诲的我一个老婆子也说不上什么,但我孙的事你万万不可马虎了事。”
“谨遵母亲吩咐,这次在家我一定好好料理家中诸事。”张垍恭敬的对母亲承诺。
“你既然明白,我也没别的话说。你父虽然远在幽州但对涣儿万分上心,你自己斟酌吧。”说完就在张涣奶娘的搀扶下回净室去了。
祖母走后张涣一家子回到了裴氏居住的正院,张垍没有先和崔氏说话反而换上了严厉的表情。
“我不在家中你可是闹腾的厉害啊!还有没有你不敢干的事?”说完往榻上一坐,阴沉着脸等待张涣认错。
张涣走过去跪下说道:“孩儿知道错了”。
张垍冷笑一声“你既然知道错了,那你就说说你错在哪里。”
张涣哪里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态度诚恳就是了:“禀告父亲,儿子年少无知今后再也不敢胡闹了。”
张垍继续说道:“你怕是觉得自己志得意满,在长安城中可以呼风唤雨了?”
张涣低头认错:“孩儿不敢。”
张垍脸色更加不好,厉声说道:“你以为我故意为难你?我问你李失活之事你竟敢插手?你祖父现在在哪你可知道?”
一连三问张涣哑口无言,这三问他一问都不敢回答。
张垍又说道:“我知道你有些小聪明,但是庙堂之事一言而决人生死。为了你的事连累你祖父屯驻幽州偏僻,若是李失活心存不满反了大唐,那大战一起我家岂不是万劫不复?”
张涣心中一紧,原来如此。祖父总镇幽州右羽林,扼守河北门户,抵住松谟都督府咽喉。以后这个李失活是顺是反,祖父张说就得完完全全给朝廷兜住。
刹那间张涣的脸色一下子苍白如纸,他策划了那么多,使出了天大的力气,最后却是把自己全家送到了断头台前。‘祈祝吧,但愿那些契丹人不会闹什么乱子!’张涣脑袋中甚至能够想象出李隆基阴险的嘴脸。
张垍见他脸色变化这才稍微放缓一点说道:“若只是如此那也罢了,你祖父出将入相也不是第一次,算不上大麻烦。但你在京中结伙游侠、私开质铺、走马章台。我且问你,今后可是要永远做个浪荡子?”
张涣张嘴想要解释,又觉得分辩不得。
张垍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家今后自然是你大伯承袭爵位顶门立户,我没什么大志向躲在后面享享清福,你小叔又为何远赴巴蜀学艺七年?”
张涣听他这么说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心中暗自警醒。
张垍最终还是挥挥手示意他起来,落寞的背身长立。
“父亲,我知道错了。”张涣起身轻声说道。
张垍转过身来说道:“你也十三了,该懂得你就得懂,不懂就去学。除非你想一辈子混吃等死,不然你就该读书求学刻苦发奋!”
他走过来搂着张涣的肩膀,紧紧的按了按又说道:“为父不得不韬光养晦,一辈子也就那样了。你切不可断送了天资,不能辜负家里殷切期盼。”
这一席话说的张涣无地自容,这些年自己以为有着高人一等的见识,不把别人放在眼中。可是现实就是,他从来没有接受生长在大唐的觉悟,这个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大唐!
做事情不能任心任性,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东市的典当是赚钱不少,虽然张涣经过上次的比武事件后有意接济贫困、宽容慷慨。
但在权贵眼中,他跟平常欺压盘剥、不知民间疾苦的膏粱子弟没什么区别。
自己不经考虑的说出李白的《侠客行》被长安游侠追捧,更是在大佬面前落下狂放不羁的印象。
出城遛马时前呼后从,游侠们追在马后轻尘中,横行街坊招摇过市。
更不要说此次为熙儿出头,仗着张说的权势,在各路王侯公卿面前翻云覆雨。
可以说这些事情桩桩件件,换个人可能这一辈子都别想出人头地,还会祸延家族。
天子做出最后的裁决,其实只是因为他是张说的孙子,而不是他那些小手段能够让这位至尊回心转意的。
再仔细想想,自己贸然插手到天家争斗中简直是大闹了一场天宫。
而这事情的后果恐怕要比‘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也差不了多少。
张涣浑浑噩噩的回自己小院去了,张垍枯坐榻上独自沉思。
崔夫人幽幽地看着这个夫君在烛光中的侧脸,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样生疏。
“自我嫁给你以来竟然从来没有发现,你竟是如此深藏不露。”崔夫人悠悠的说道。
沉默良久张垍目光漠视前方,开后说道:“五姓贵女眼中向来只有名门高第,我河东张氏区区不过出了一个宰相。在你们眼中,恐怕只是个寒门小户,哪比得上自己家族的万世富贵重要。”
崔氏也难过异常,低着头面色苍白勉强说道:“天下人谁不是如此?”
张垍摇摇头:“我家虽然也是士族高门,但我张氏子女从来都是靠自己努力博取功业。岂不知‘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道理。你崔氏门阀杰出之人众多,但是相比于几十万人口,其中蝇营狗苟的肮脏事却是数不胜数。私心过重利欲熏心,杂念一起,哪有能成事的道理?”
崔氏闻言眼睛通红,忍不住抽泣:“我叔父也是一心忠于皇家,文采武功比父亲也在伯仲之间。”
张垍勃然色变斥责她:“无知妇人,枉你平时聪明绝顶。朝政大事岂是你能置喙的,我等为人臣者当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自己想去吧!”说着衣袖一甩脸色铁青的走了。
崔氏泪如雨下,独自枯坐直到深夜才平复下来。她痴痴的望着漆黑的窗外,口中喃喃自语:争(zeng)如不相见。
次日张涣早起练武未毕,张垍已经来到张涣的小院门口。他就站在那里看着张涣练与,也不出声说话似乎若有所思。
张涣过来给他见礼,他语气平静的说道:“我昨天对你说的话,相信你听进去了不少。我不是故意打击你,也不是想在你面前展示我的能为,让你折服。”张涣赶忙点头,只听张垍又说:“我只有你一子,你可明白?”
张涣说道:“儿子从今往后一定痛改前非,好生安分守己。”
张垍摇摇头:“我这么说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你以后行事心中要有所顾忌。但大丈夫在世,决不能束住手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轻重缓急、虚实多少你需要把握住一定程度。
然后说完带着张涣,走进了张涣的小书房。
张垍仔细打量一下书房的陈设布局,又随意翻检几部书籍,才在书桌后面坐下,又示意张涣也坐下。
“这几年你不在我身前,与我通信也是只言片语诸多不便。我从多方,也能知道些你的情况,你祖父让你学《史记》其实也有让你开阔格局、增长眼界的意思。可是求学的不单要学史,诗、书、礼、乐、四书五经都要有一番造诣。你已经十三,等到除夕夜我意为你加冠,自此你就可以出门游学游历山川。
缓了缓又接着说:“你可曾有过拜师的想法,或者有什么心仪合适的名士人选,不妨说出来为父为你参考参考。”
张涣深思片刻,拱手说道:“孩儿年幼,不能辨识英杰高士,还请父亲做主孩儿自当从命”。
张垍颔首抚须说道:“你以为你的一切为父从何而知?陛下命黄门传敕越过中书门下,把我这个小小的七品小官调回京中,能不对我有安排?大概你闹腾太凶,桩桩件件都有人对我解说,陛下又存了保全功臣勋贵子弟的心思才把我叫回。”
张涣暗自侥幸,大概父亲还不知道自己‘勾搭’人家皇帝女儿的伟大事迹。皇帝也没有对他明说,只是要找只猫来看住自己这只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