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今日之弊,在乎言和者欲终世而讳兵,论战者欲明日而亟斗。终世而讳兵,非真能讳也,其实则内自销铄,猝有祸变而不能应。⑤明日而亟斗,非真能斗也,其实则恫疑虚喝,反顾其后而不敢进。⑥此和战之所以均无功而俱有败也。孔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⑦昔越之谋吴也,二十馀年而后动;⑧燕之谋齐也,谓其臣曰:“请假寡人五年。”对曰:“谓假王十年”,⑨故疾之期年而无功,⑩与迟之数年而决胜,利害相万也。符离之役断可见矣。故曰“无欲速”。
凡战之道,不一而足,大要不过攻城、略地、训兵、积粟,与夫命使、遣间、可以诳乱敌人耳目者数事而已。然而知所先后则胜,否则败。譬之弈棋,纵横变化不出于三百六十路之间,巧者用之以常胜者,谚所谓知先后之着耳,败者反是。故曰“审先后”。
凡战之道主乎胜,而胜败之数不可必,始败而奋,终则或胜;始胜而骄,终则或败。故曰“一胜一负,兵家之常”,讵一败便沮成事乎。且高祖未尝胜,项羽未尝败,然而兴亡若此者,其要在乎忍与不忍而已。不能忍则不足以任败,不任败则不足以成事。故日“能任败”。
此三者虽非胜负之所以决,然能以是三者处之胸中,则其所施为措注气象宏远,浮论不能移,深间不能窥矣。
【注释】
①本篇是《九议》之二。②“论天下”二句:言论国家大事,应有勇谋进取的气势,又要冷静沉着。③宜审先后:应详察作战部署的先后次序。④能任败:能经受战败的磨炼。⑤“其实”二句:谓自我瓦解斗志,一旦战争突发便无以应对。销铄(shuò):销熔。猝(cù):突然。⑥“恫疑虚喝”二句:言恐惧疑虑,虚张声势,顾前瞻后,不敢进攻。恫(dòng):恐惧。⑦“孔子”三句:引自《论语·子路》,意谓一味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小利,就不能成其大事。⑧“昔越”二句:谓越国灭吴,二十馀年成功。⑨“燕之谋齐”五句:据《战国策·燕策二》,燕惠王欲攻齐,苏代为之谋。王曰:给我五年时间准备。苏代曰:十年。后果败齐。假,给与。⑩疾之期年:加快一年。期年:一年。利害相万:利害相差万倍,言差距很大。符离之役:指张浚符离兵败事。符离:今安徽宿县。南宋隆兴元年,张浚督师北伐,全军溃败于符离。命使:任命使节。遣间:派遣间谍。诳乱:迷惑。“譬之”二句:以下围棋为喻,围棋盘上纵横十九条线共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称三百六十路,棋手交战,纵横变化均不出其外。弈(yì):下棋。先后之着:谓知对方棋路之先后。胜败之数不可必:胜败难以料定。始败而奋:先败而能发奋图强。“讵一败”句:岂能一败便终止最终胜利的信心。讵(jù):岂。沮(jǔ):沮丧。此三者:指上文“无欲速”、“审先后”、“能任败”。施为措注:谓制定作战措施。浮论不能移:不为虚浮的议论所影响。深间不能窥:深藏的间谍不能窥间伺隙,有所图谋。
【品评】
本文重点论北伐之战的长期性。文章既反对主和者不言兵,也不附和主战者速战速胜论,力主充分备战,长期作战。要点有三:一、“无欲速”;二、“审先后”;三、“能任败”。惟此方能做到“气象宏远,浮论不能移,深间不能窥”。
其三①
【原文】
凡战之道,当先取彼己之长短而论之,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②
今土地不如虏之广,士马不如虏之强,钱谷不如虏之富,赏罚号令不如虏之严,是数者彼之所长、吾之所短也。
然天下有急,中原之民袒臂大呼、溃裂四出、影射响应者,③吾之所长、彼之所短也。
彼沿边之兵不满十万,边徼远阔,④乘虚守戍力且不给,一与吾战,必召沙漠。⑤吾之出兵也在一月之内,彼之召兵也在一岁之外,兵未至而吾已战矣。此吾之所长、彼之所短也。
吾之出兵也官任其费,不责之民,缓急虽小取之,不至甚病,虽病而民未变也;⑥彼之出兵也,一仰给于民,⑦预索租赋,头会箕敛,⑧官吏乘时掊克,⑨夺攘其财,斩艾其命,⑩而天下大乱矣,虽有严法,不知而禁。此吾之所长、彼之所短也。
彼逾淮而来,长江以限之,舟师以临之,不过虏吾民、墟吾城、食尽而去耳,吾逾淮而往,民可襁负而至,城可使金汤而守,断其手足,病其腹心。此吾之所长、彼之所短也。
彼之所长,吾之所短,可以计胜也;吾之所长,彼之所短,是逆顺之势不可易,彼将听之,以为无奈此何也。故以形言之,是谓小谋大,寡遇众,弱击强;以情言之,则其大可裂也,其众可蹶也,其强可折也。举天下之大事而蔽之以一言,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谓至计。
【注释】
①此为《九议》之三。②“故曰”二句: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谓深知敌我双方之长短,则虽百战而无危险。殆:危险。③影射:仿效他人。④边徼(jiào):边界。⑤必召沙漠:指调遣金人本土之兵。⑥“虽病”句:谓百姓虽稍受损失不会动乱。⑦一仰给于民:全部依赖民众。⑧头会箕敛:按人头收谷,用畚箕收取,谓赋税苛重。⑨乘时掊(póu)克:乘机搜刮民财。⑩斩艾其命:犹青草菅人命。艾:艾草。“虽有”二句:法律虽严,难以阻止天下大乱。“彼逾”五句:谓金人渡淮南来,受长江天险制约,面对南宋水军拦截,不过掠我民众,毁我城池,食尽离去而已。襁负而至:背负幼儿前来援助。襁(qiǎng)负:用布幅把婴儿兜负在背上。金汤而守:守城固若金汤。金汤:金城汤池,喻城防坚固。“断其”二句:意指陷于金人的中原地区被割断,金国本土受损失。“彼之所长”八句:谓知敌我之长短,则可谋取胜利,逆与顺的军事态势不可改变,敌方将听凭于我,无可奈何。“故以形”四句:谓以外形说,南宋不如金国强大。“以情言之”四句:谓以实情而论,金人总会分裂、挫败、摧毁。众可蹶:兵多也可挫败。蔽之以一言: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概括。“攻其”二句: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品评】
本文主要论敌我之长。文章认为敌之所长在地广、兵强、财富、令严,然敌方“其大可裂”,“其众可蹶”,“其强可折”。而我方之长根本立足点,在于一旦开战,中原人民会群起响应,使敌人首尾不得兼顾,而处于必败之地。
其四①
【原文】
既知彼己之长短,其胜在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而已也,故莫若骄之,不能骄则劳之。②盖天下之言,顺乎耳者伤乎计,利于事者忤于听。③上之人苟不以逆吾耳而易天下之事,④某请效其说:⑤
智者之作事也,精神之所运动,智术之所笼络,以失为得,转害为利,如反手耳,天下不得执而议也。⑥日者兵用未举而泛使行,计失之早也。⑦虽用兵之道有名实,争名者扬之,争实者匿之。吾惟争名乎,虽使者辈遣、冠盖相望可也。⑧吾将争实乎,吾之胜在于攻无备、出不意,吾则捐金以告之“吾将与汝战也”可乎。
谋不可以言传,以言而传必有可笑者矣。陈平之间楚君臣、与出高祖于平城者,⑨其事甚浅陋也,由今观之不几于笑欤,然用之而当其计,万世而下功名若是其美也。⑩
某闻其使人之来,皆曰:“南北之利莫如和。”某度之,必其兵未集而有是言,使之集,则使者健而言必劲矣。吾将骄彼,彼顾骄我,不探其情而为之谋,某未知胜负之所在也。故上策莫若骄之:卑辞重币,阳告之曰:“吾之请复陵寝也,将以免夫天下后世之议也,而上国实制其可否。上国不以为可,其有辞于天下后世,顾两国之盟犹昔也。”彼闻是言也,其召兵必缓,缓则吾应之以急,急则吾之志得矣。此之谓骄。传檄天下,明告之曰:“前日吾之谓也,今之境内矣,期上国之必从也。今而不从,请绝岁币以合战。”彼闻是言也,其召兵必急,急则吾应之以缓,深沟高垒,旷日持久,按甲勿动,待其用度多而赋敛横,法令急而盗贼起,然后起而图之,是之谓劳。故彼缓则我急,彼急则我缓,必胜之道也。兵法以诈立。
虽然,事有适相似者:里人有报父之仇者,力未足以杀也,则市酒肉以欢之,及其可杀也,悬千金于市求匕首,又从而辱之,意曰:“汝詈我则斗。”曾不知父之仇则可杀,以酒肉之欢则可图,又何以詈为哉。计虏人之罪,诈之不为不信,侮之不为无礼,袭取之不为不义,特患力不给耳。区区之盟曾何足云。故凡求用兵之名而泄用兵之机者,是里人之报仇者也。
【注释】
①此篇为《九议》之四。②骄之:使其骄傲。劳之:使其劳顿。③“顺乎”二句:顺耳之言害于计,逆耳之言利于行。忤(wǔ):违逆。④上之人:此指丞相虞允文。⑤效其说:呈献一种议论。⑥“智者”七句:谓智慧人作事,启动精神,以智能涵盖,变失为得,转害为利,易如反掌,人们不能抓住缺陷而议论。⑦“日者”二句:谓近来战备不足而欲出兵,未免失之过早。兵用:战备。⑧“吾惟”二句:谓我要争战争虚名,可不断遣人使金邀战。辈遣:成批遣使。冠盖相望:形容使臣前后相望、络绎不绝。⑨“陈平”句:写汉高祖刘邦两次脱险的故事。陈平:刘邦谋士。间楚君臣: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曾困于荥阳,陈平以万金离间项羽君臣关系,刘邦得以乘机脱险。出高祖于平城:据《史记·匈奴列传》,刘邦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七日后绝粮。刘邦向冒顿王后行贿,劝冒顿撤围,刘邦得以引兵出城。⑩“然用之”二句:其用计得当,其成就功业传为万世美谈。其使人:指金国使者。健而言必劲:谓态度傲慢而言语强硬。卑辞重币:言辞谦恭,多贡钱财。请复陵寝:请求整修北宋帝王陵墓。“其有辞”二句:使天下后世议论,谓两国之盟一如往昔之不友好。此之谓骄:此谓骄兵之计,即麻痹敌方。“前日”五句:前者曾请求在金国境内整修陵寝,期望上国答应,今既不允,则绝岁币与你交战。旷日持久:相待过久,空费时日。是之谓劳:此乃劳兵之计,即诱使敌方疲劳不堪。兵法以诈立:《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即兵不厌诈。“则市酒肉”句:买酒肉结欢敌人。“汝詈我”句:你骂我则斗。詈(lì):骂。“特患”句:惟恐力量不足。
【品评】
本文主旨论战争攻守之术。文章认为兵不厌诈,应诱使敌人或骄或劳。如果敌因骄而兵缓,我则“应之以急”,急速攻;假若敌因兵急而劳,我则“应之以缓”;长期坚守,静观其变而图之。此即作者所称:“彼缓则我急,彼急则我缓,必胜之道也。”
其五①
【原文】
某闻之: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②故善为兵者阴谋。③阴谋之守坚于城,阴谋之攻惨于兵。心之精微,出而为智,行乎阴则谓之谋。
某以谓今日阴谋之大者,上则攻其腹心之大臣,下则间其州府之兵卒,使之内变外乱,其要领不可不知也。
求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费,非常之费朝廷所不恤也,然而用之当其计则费少而功多,不当其计则费巨而功寡。何以言之?朝廷所谓经略秘计者,不过招沙漠之酋长,结中原之忠义,④其招之者未必足以为之固也,⑤假使招之来,拥兵而强则为我之师,释兵而穷则为今之萧鹧巴,⑥不然,使甘听吾言而就战其地,虽婴儿之智亦不为此。结之者固非锄犁无知之民则椎埋窃发之党,⑦非有尺寸可藉以为变,甚则率数十百人而来耳。势不足以为朝廷重,祸不足以制夷狄命,徒费金钱,为之无益耳。
某以谓欲其招沙漠之酋长,不若攻腹心之大臣,欲其结中原之忠义,不若间州县之兵卒。请言其说:
虏情猜忌,果于诛杀,⑧其朝廷之上,将相则华夷并用而不相安,兄弟则嫡庶交争而不相下。某顷游北方,见其治大臣之狱,往往以矾为书,观之如素楮然,置之水中则可读,交通内外类必用此。⑨今之归明人中,其能通夷言,习夷书者甚多,可啖以利,⑩务得其心,然后精择上间,先至其廷,多与之金,结其酋责,竢得其用事之主名,孰为贤,孰为党;用事则多怨,又知其怨者。俟得其情,然后诈为夷狄书画,若与其党交结为反者状,遣之怨家,事必上闻。嫡庶之间亦必有党,将令其争,又复如此。必将党与交攻、大为杀戮而后已。如是而其国大乱矣。是之谓攻其腹心之大臣。
中原州郡类以夷狄守之,故其卒伍之长甚贵而用事,然其心亦甚怨而不平。某尝揣量此曹间有豪杰可与共事者,然而计深虑远、不肯轻发,非比垅上之民,轻聚易散、出没山谷间止耳。若威声以动之,神怪以诳之,重赏以饵之,若是而未有不变者。彼变则拥兵而起,据城而守,变一兵而陷一城,陷一城而难千里,计无大于此二者。
苟朝廷不以为然,择沈鸷有谋、厚重不泄之人,付以沿边州郡,假以岁月,安坐图之,虏人之变可立以待。
今两淮州郡,朝廷功名地也,盖河北可以裂天下,山东可以趋河北,两淮可以窥山东。朝廷不知重此,而太守数易、才否并置,类非可以语此事规模者,某窃譬之有其器而不知其用者也。
【注释】
①本篇为《九议》之五。②“胜兵”二句:意谓凡取胜之军必先求谋胜之术而后战,失败之师必先战而后始求谋胜之术。③阴谋:秘密计谋。④“不过招”二句:谓招引金国头目,联系中原汉民的忠义之士。⑤足以为之同:足以信赖、可靠。⑥“拥兵”二句:兵多而强者可入我军编制,兵少而弱者则对他如萧鹧巴。萧鹧巴:归降南宋的金将。⑦椎埋窃发之党:指杀人偷盗之徒。⑧果于诛杀:谓杀人成性,任意杀人。⑨“往往”四句:凡有密件即以矾水书写,看来似一张白纸,置于水中则字迹显露,想必其内外秘密联络亦必用此法。素楮(chǔ):白纸。⑩“今之”四句:谓今弃暗投明之人,多能通晓夷言夷书,可以利诱。啖(dàn),利诱。“然后”四句:选他为间谍,先到虏廷,多与金钱,联系金国权贵。“然后诈为”二句:伪造其与同党勾结的文书。“遣之”二句:将此文书送交怨家,怨家必将此事上报朝廷。党与交攻:朋党之间互相攻击。卒伍之长:指军官。垅上之民:指普通农民。“若是”句:谓如能做到上述三点,他们必能倒戈起事。难千里:祸害干里。沈鸷(zhì):沉着勇猛。鸷:一种凶猛的鹰类。“盖河北”三句:控制两淮可以窥视山东,夺取山东可以向河北进军,占领河北即可结束南北分裂,完成统一大业。才否(pǐ)并置:有才与鄙劣一并使用。否:指无能。“类非”句:谓对无能之太守不足言恢复中原之大事。
【品评】
本文重点讲对敌离散之术。文章认为击敌之大计,要充分利用敌方内部矛盾,可抓住两端,“上则攻其腹心之大臣。下则间其州府之兵卒,使之内变外乱”。如是则我方有机可乘,北伐中原则可事半功倍。
其六①
【原文】
既谋而后战,战之际又有谋焉。吾兵与虏战,众寡不相敌也,使众寡而相敌,人犹以为虏胜,何者?南北之强弱素也。②盖天下之势有虚实,用兵之序有缓急,非天下之至精不能辨也。③故凡强大之所以见败于小弱者,强大者分而小弱者专也。④知分之与专,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所与战者寡,则吾之所以胜者必也。故曰“备前则后寡,备左则右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⑤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⑥又曰:“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⑦又曰:“形之所在,敌必从之。”⑧
今虏人之所备者,山东也,京师也,洛阳也,关中也。其备山东者轻而京师洛阳关中则重也。⑨彼山东者,于燕甚近而其民好乱,天下有事,虏人常先穷山东之民,天下有变而山东亦常首天下之祸。计不知此而轻其备,岂真识天下之势也哉。今夫二人相搏,殴其心则手足无全力;两阵相持,噪其营则士卒无斗志。故某以为兵出沭阳则山东可指日而定,⑩山东已定则河北可传檄而下,河北已下,则燕山者某将使之塞南门而守。请试言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