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牢之中,李儒被关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许久不曾见过阳光了,身上透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味,牢房的牢头提着一桶放了三天的剩饭剩菜放到牢房之中,眼见着有了吃的,一群犯人赶紧冲上前去抢食着难得一顿的饱饭,李儒也在其中。在这完全不是人待的地方,李儒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遭遇,只是每每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看着早已经被自己划得伤痕累累的墙壁,暗自感伤,睡梦里也曾幻想着重新回到那片自由的天地间,哪怕是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人也好啊。
深夜时分,贾诩在牢头的带领下来到了李儒所在的牢房,看着衣不遮体,面黄肌瘦的李儒,此时正在角落里盯着墙壁发呆。贾诩走入牢房旁边,示意牢头将李儒带出来说话,自己则到审讯室等着。
李儒突然听到刺耳的开锁声,心中想到,不知道又是谁将在今晚孤独的死去,却不想牢头竟然奔着自己而来,先是惊恐,随后确是一脸的释然,像这般活着,倒不如痛快的死去,何尝不是解脱呢。
牢头的动作惊醒了早已经熟睡的犯人,他们纷纷抬头,目光呆滞的看着,就这么看着,随后见牢头将李儒带走,期间没有一个人发出哪怕是一丁点声音,知道牢头再次将牢门锁上,众人只顾再次倒头就睡,一切都是那么的合乎寻常,似乎这就是等待他们的唯一出路,没有二法。
李儒被带到审讯室,空气中弥漫着鲜血的腥味,木头桩上还残留着成片的血迹,一切都在预示着这里不久前刚刚还有一条鲜活的人命死去。李儒逐渐适应了刺眼的灯光,随后看向面前站立的一人,随后冷笑着说道:“李儒至此,还有劳文和兄亲自送某上路,余生无憾了。”
贾诩看着一副面如死灰的李儒说道:“文优兄,怎知某是来杀你的?”
李儒说道:“昔日,某曾为少帝郎中令,董卓进京后,投效帐下,弑帝杀君、焚烧洛阳,早已经被天下所不容了,苟活于今日,实在是心有不甘,今日既已至此,只求给某一个痛快的。”
贾诩闻言说道:“时世如此,我等又能如何,不过今日,某并非是来送你上路,而是特地给文优兄,指一条明路。”
李儒闻言,随即大声问道:“如何?”
贾诩说道:“你虽被天下人所弃,然而有一人却肯用你。”
李儒随后问道:“文和所说,可是太尉。”
贾诩说道:“正是。”
李儒闻言大喜过望,随后问道:“只要能离开这里,李儒愿此生效命于太尉。”
贾诩却是摆手说道:“不,不是李儒,是张文,李儒早就死在了一年前的长安之乱中,如今,站在某面前的人,名叫张文。”
李儒一脸的诧异,随即明白过来,说道:“某张文愿誓死效命太尉。”
贾诩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就带着李儒离开了大牢,走出大牢的那一刻,李儒突然浑身犹如卸掉了一个大大的包袱,身体轻松不少,呼吸着清新自由的空气,李儒心情大好。
再说贾诩随后将李儒安排在客栈沐浴更衣,随后几天都是好吃好喝招待着他,直到李儒惨白的脸色上有了几分血色,才带他来见李应。
李应在书房召见了李儒,不对这个时候应该叫张文。李应看着张文说道:“先生以前如何,某并不知晓,自此时起,先生就是张文,是某手下谋士,先生可愿意否?”
张文说道:“前尘往事已尽赴云烟,此生重新来过,某张文鞍前马后效命主公。”
李应闻言大喜,随后与张文畅谈,从天下大事聊到市斤民生,李应不由得感叹张文的才学真不是吹的,真的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跟个百科全书似的,李应但有所问,张文必定有答。心中不由得腹诽,董卓那样的大老粗昔日都重用李儒,某如今又岂会放着大才不用。
初平四年五月,李应正式开府理政,经过贾诩、法正、蔡邕三人建议,李应将逐渐废除自秦朝以来就实行的三公九卿制,改为一公六部制,国家中央机构为太尉府,太尉府下辖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太尉府中,李应看着堆积成山的奏折,心里不由得苦笑,自从太尉府开府理政以来,各地的奏章就拼了命的往李应面前送,甚至于就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李应处理,李应连续理政五天之后,实在是受不了了,从天明时分睁眼,到夜半三更闭眼,李应不是在批奏章,就是在准备批奏章的路上,随后,李应赶紧召来贾诩问道:“文和啊,连日来批阅奏章,某现在实在是有心无力,某之意,召你与法正、蔡邕、张文共同处理朝政,凡是小事,你四人商量决定,大项事宜再呈报给某批阅。”
贾诩应诺而去。
就在李应忙着治理关中事务忙的焦头烂额之际,中原再度突生变故。
曹操起兵后,曾想把父亲接到身边,曹嵩不肯接受,带着家人来到山东琅琊躲避战火。但因为琅琊一带也是各路军阀争夺的热点,曹嵩在兵荒马乱中担惊受怕,认为还是跟着手里有兵的儿子曹操最安全,于是在初平四年六月,收拾金银细软,装载了200多辆大车,带着家人前去投奔曹操。
在三国乱世中,曹嵩带着这样一支满载金银财物的庞大车队,注定要成为别人觊觎的目标。曹操担心父亲安危,就派武将应劭带兵前去接应。应劭还未赶到,曹嵩一行就出了大乱子。徐州刺史陶谦急于筹集军费,得知消息后,秘密派遣部将张闿袭击了曹嵩一行,不仅把全部金银辎重席卷一空,还把曹嵩杀死。
曹操得知情况后,怒发冲冠,起大军五万讨伐陶谦,陶谦不敌,连续丢失十余座城池,退守彭城一带,向天下诸侯,发布求救文书,李应此时手中,正拿着陶谦的求救文书,李应马上召集贾诩等一干文臣武将到太尉府集合议事,待到众人到齐,李应看着众人说道:“徐州刺史陶谦杀了兖州刺史曹操的父亲及全家老小百十余口,如今曹孟德起大军五万讨伐陶谦,陶谦不敌,连丢十余座城池,退守彭城,如今之际,尔等以为我等应当如何?”
石宽闻言说道:“陶谦杀了曹操全家,曹操要报仇,关我等什事,又不是我们杀了他全家。”
李应瞪了石宽一眼,随后说道:“说正事,若在胡言乱语,将你赶出去。”
石宽闻言只好闭嘴了,贾诩见此说道:“主公,中原大战在即,曹操必定无暇西顾,此时正是我等进攻汉中张鲁的大好时机,汉中若得,巴蜀之地必定是主公囊中之物,届时天下主公就得其一半,北征南战,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李应闻言大喜,法正见此说道:“主公若要取汉中之地,有一外援可用。”
李应赶忙问道:“何人可用?”
法正拱手说道:“益州刘璋。某愿为使者,出访刘璋,邀他共取汉中之地。”
张文见此说道:“远和刘璋,近交张鲁,待到二虎相争之时,主公若取,唾手可得。”
李应想了一会说道:“张文之言可行,然则具体如何实施?”
张文说道:“主公一方面可派人送书信给刘璋,就说想要助他攻取汉中郡。另一方面,内里交和张鲁,告知他刘璋欲要联合主公攻取汉中。挑拨二者关系,让他们最好能大打出手,如此此计可成。”
李应闻言问道:“若是刘璋不同意攻打张鲁,又当如何?”
贾诩闻言说道:“主公不必担心,某断定,刘璋必定应诺。”
李应随后问道:“文和为何如此肯定?”
贾诩说道:“其一,张鲁割据汉中,虽然地盘不大,但人口不少。汉中地处汉水河谷,沃野千里,历来是繁华富庶之地。黄巾之乱,三辅地区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外逃。张鲁占据汉中后,隔绝了通往益州的道路,流民都被留在了汉中,汉中人口剧增,足足有好几十万,益州人口也不过百万。张鲁的地盘虽然不大,但人口不少,土地开发程度很高,实力比刘璋一点不弱。
其二,张鲁的汉中政权是一个****的势力,张鲁在当地推行五斗米道教,教民合一,社会安定,张鲁深得民心,特别是张鲁的军队都是狂热的宗教信徒,打起仗来悍不畏死,谁遇到谁头疼。再说,张鲁在益州起家,益州境内还有很多他的信徒,刘璋自然寝食难安。
其三,张鲁和刘璋有仇,刘璋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张鲁自然要和刘璋拼命。
由此三点,某断定,刘璋必定应允,联合主公共伐张鲁。”
李应随即大笑,说道:“既如此,就依计而行吧,今年秋收之后,攻取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