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第一次销售就成功
8987300000014

第14章 缺乏稳定客户,阻碍业绩递增 (4)

甘道夫花在拜访老客户上的时间,要远远高于其他保险业务员,基本上每年他都要跟踪拜访所有客户一次。正因为甘道夫十分善于维护与老客户之间的关系,所以他的客户忠诚度十分高。

曾经有一个人在大学时代就从甘道夫那里买了1万美元的人寿保险。后来这个人毕业当了兵,又从他那里买了1万美元的保险。

最后,这个人在服完兵役之后去了佛罗里达,在州参议院任侍从,甘道夫仍然坚持一年至少跟他联系一次。

有一次,在州参议员的家庭鸡尾酒会上,一位客人惊厥病发作。甘道夫的这位老客户曾受过心脏复苏训练,成功地解救了这位客人的生命。

被解救的这位病人又恰巧是一个著名公司的总裁。出于感谢,这位商人邀请这位大学生加盟他的公司。过了几年,这位商人打算借一大笔钱投资房地产。甘道夫的那位老客户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马上拨通甘道夫的电话说:“甘道夫,我知道你的保险业做得很大,能帮我的老板一个忙吗?”

“什么事?”甘道夫问。

“他要贷款2000万搞一个房地产项目,你能否帮他与你的顾客搭个桥?”

“可以。”甘道夫回答。

不久,甘道夫设法帮商人贷了款。商人为感谢甘道夫,邀他到自己的游艇上去做客。在做客的时候,商人还购买了甘道夫200万美元的保险。

甘道夫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营销过程中,营销人员对待客户切不可像黑熊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更不能陷入“开发顾客,成交顾客,再丢失顾客”的恶性循环。要知道,培养一个忠诚度高的客户,其回报要比开发10个新客户更高。

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员,必须要有一批高度忠诚的客户支撑,而且,一旦拥有了这些忠诚度很高的客户,你的新客户也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据权威机构研究指出,一个满意的顾客,会把他的愉快经历告诉其他3至5个人;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把他的不愉快经历告诉l4个人。这就是说,如果你拥有忠诚度很高的客户资源,那么你的新客户也会迅速地增长。但是,如果你不注意维护客户的忠诚度,没能给他们良好的服务,那么你的顾客将会流失得非常快。

所以,营销人员应该明白,自己与客户应该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而要想建立起这种良性循环的合作关系,营销人员就必须学会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在培养客户忠诚度的这条路上,营销人员其实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就完全可以获得客户的忠诚了。

1.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提高客户满意度,需要从你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着手。只有你的产品确实可以惠及客户,你的服务让客户感到舒心,客户对你的满意度才会提高。

2.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用诚信对待客户,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不二法则。不诚信的营销人员,也许会被客户信任一时,但无法获得长久的信任,更不要谈什么忠诚度了。只有言而有信的营销人员,才可能获得高忠诚度的客户。

如果营销人员真的能做好这两点,就不愁没有老客户。一个营销人员如果手下有一大批忠诚度高的老客户,那么他也就等于半只脚迈进了成功的大门。

错误 33

忽视小客户,丢掉“潜力股”

有哪个营销人员可以一眼看出一个客户的“含金量”?相信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自信。但是,在实际的营销工作中,确确实实有很多营销人员靠着第一印象就给客户“定性”。他们时常从外表、衣着来判断一个客户的实际购买能力。营销人员的这种心理,正是犯了营销行业的大忌。

“不能根据封面来判断一本书”,这句话用在营销中再合适不过了。不管他是什么肤色、年老还是年少,不管其宗教信仰和性别如何,穿着打扮怎样,不管他提出什么样的借口和异议,营销人员都不能从这些外部条件,来武断地给一个客户定位。真正优秀的营销人员,从来不会“以貌取人”。

7月的中午,夏日炎炎,一位衣衫脏乱、老农模样的人走进了一家汽车行。一位柜台小姐很客气地上前服务,问他需要什么,能否为他提供帮助。

老农显得很慌张,着急摆手说:“对不起啊,我只是在外面很热,进来凉快一下,您不用照顾我,我不打算买车。”柜台小姐听后,仍然客客气气地给老农倒了一杯水,并请他到沙发上坐下。

老农喝完水,目不转睛地盯着展台上展出的新型货车。见老农目光专注,小姐便上前为他介绍。老农依旧很紧张地说:“不用不用,你别误会,我们种田人可买不起。”小姐笑着说:“没关系,也许您以后用得着呢。”说完,便将那款货车的性能逐一仔细地介绍给老农听。

连这位小姐自己也没有想到,听完介绍后,老农竟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页纸,交给她说:“这些是我要的车型和数量,请你帮我看一下。”小姐一脸惊讶地接过来一看,这位老农竟然要8辆货车。紧张之余,她连忙说:“大爷,您一下要这么多车,我必须等经理回来和您谈,我先安排您试车……”

老农说:“不用等了。说实话,来之前我已经穿着这身衣服走了许多家公司了,唯独你们公司对我这个糟老头子这么热情,你们能有这样的服务态度,相信你们的产品也绝对错不了。”

就这样,一位普通的柜台小姐,以最普通的方法,做成了一桩不普通的生意。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很简单,那就是一视同仁而已。但是,有很多营销人员明知道这个道理,却做不到。

我们常说,作为营销人员,必须有敏锐的视觉洞察力,但是这种观察力不是用来从顾客外表来判断顾客的购买力的。任何一个客户,一定要通过语言来探测顾客的需求,然后评判顾客的购买力。人的眼睛一般会欺骗自己,外在的表象并不能说明事物的真相。

有一个笑话讲,A对B说我最讨厌两种人,B问是哪两种,A回答说第一种是以貌取人的人,第二种是长得丑的人。

那些明知道却做不到的营销人员,正是犯了这样的逻辑错误。轻易放弃那些在你眼中是小客户的人物,也许就等于失去了一个大有可为的“潜力股”。这样的错误,如果真的发生在你的身上,到时候恐怕真是追悔莫及了。

错误 34

怠慢客户身边的人

有些营销人员只顾和一位顾客营销,而忽视了顾客的家人及朋友,很多时候往往是顾客身边的人才有购买产品的真正想法。由于忽视了顾客身旁的家人,还易引起对方的不满,“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谓祸不单行。

在营销中,营销人员不要眼睛只盯着顾客一个人,必须注意营销过程中在场的每一个人,必须养成重视营销中遇见的每一个人的好习惯。这些人包括顾客的家人、朋友和亲戚等。你要对这些人给予足够的尊重,很可能他们就是顾客背后决定购买,对你洽谈的对象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即使那个人没有丝毫决定权。如果你能坚持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业绩一定会直线提升。

有一位医药公司的产品营销人员,他的顾客中有一家小药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是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

有一天,这个营销员又来到这家药店,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店主不想再买这个营销员公司的产品,因为他们公司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有钱人而设计的。这个营销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

这个营销员走进店时,照例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

营销员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药店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在你离开店以后,维生素柜台的小伙子过来告诉我,说你是到店里来的营销员中唯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做生意的话,应该就是你。”

从此,这家店主成了这个营销员最稳定的顾客。

我们提醒每一位营销人员,不能忽略顾客身边的每一位哪怕不起眼的人,他们很可能是最重要的潜在顾客。要想不忽视,就要跟这些人多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多关注他们。营销人员在介绍自己的产品时,能否与有购买权的人直接对话是成功的一个关键。但有时,营销人员却是“有眼不识泰山”。

那么,怎样才能看出谁是购买决定者呢?在通常情况下,出来谈判的多半是主买者,但也不要把眼睛只盯着他一个人。

营销人员千万不要“从门缝里看人”,最好是对任何人都客气礼貌。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否则,你得罪了买主,特别是他身边比较亲近的人,那你的生意肯定是要失败的。另外,更要切记:不可以貌取人。有时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坐在你身旁,你可能以为他是普通职员,其实他可能就是购买你产品的决定性人物。

当你来到顾客的办公室进行营销时就会发现,除了和你谈的那个人外,他周围还有一些看似和你不相干的人,他们也许在做着自己手上的事情,也许在旁边听你们讲着。你是否专注地谈着你的生意,而忽视了这些人?

假如是的话,那么你要注意了:也许由于你的疏忽或者无意,你损失了一些可能成功的营销。举个最不好的例子,太监是不能干涉朝政的,有些朝廷大员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结果,就是那个不起眼的太监让皇帝摘了他的乌纱帽甚至要了他的小命。同样的,就是那些你认为不相干的人在你离开甚至在场的时候,在旁边说了几句对你不利的话,你的单子可能就泡汤了,因为他们对你的顾客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比你大得多。

营销中往往是一个人面对一群人,如果你能搞定顾客身边的人,能让他们帮你说话,成功的几率就大了很多;就算他们不能帮你说话,最少也不会说你的坏话,营销情况就变成一个人面对一个人,对你也同样有很大的帮助。

重视顾客身边的人,自然包括重视顾客的孩子、配偶甚至亲朋好友。通过顾客的孩子,把自己对产品对营销人员的积极态度传染给你的购买决策人,从而激起顾客的购买意愿。有人说过:“我非常赞成不时地为顾客或顾客的孩子帮一点忙,同时认为在商务活动中,这是一个被人们大大忽略了的手段。在商务关系中,间接地把孩子包括进来,总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老板身边的往往是自己的家人或者是亲戚,你若是得罪了他们,后果是什么?老板很少会不考虑他们的感受的!

相反,假如你兼顾了顾客身边的人,尤其是他们身边的亲人,这对你的营销工作是大有好处的。在一些场合,你可以进行间接营销,寻找顾客身边谁是对他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或者谁是他最在乎甚至疼爱的人,搞定了他们,顾客那里就不攻自破,生意自然而然地成交。

比如在顾客办公室里有一个小孩子在玩耍,你会和这个小孩子一起玩吗?假如你把这个小孩子逗得开心,你会发现,你的顾客一定在笑,这时你的生意基本上十拿九稳了。什么人的小孩子可以在顾客办公室自由地玩乐?这你知道。

总之,究竟谁是购买决定者很难说,有时顾客说了算,有时顾客的家人说了算,有时还来个夫妻共商,有时候是丈夫出面谈判,妻子幕后指挥。甚至有些时候会出现伏兵四起,奇兵难料,从婆婆到小孙子、小姑子,顾客的顾客,顾客的员工等,每个人都可能是有决定权的人物。营销人员在分得清还是分不清谁是购买决定者之时,都应做到:不要怠慢顾客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