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危难自救:城市应急手册
8989200000022

第22章 自然灾害 (1)

地震了,是躲还是跑

由于近年来的几场大地震,使很多人都了解到了地震的可怕与无情,也让我们都知道了一个词——黄金72小时。黄金72小时,是指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时间。在这72小时中,人的生还希望很大,几乎每挖一块土地,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但不幸中的幸运者需要给救援人员留下这72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如果选择了错误的逃生方式,再有效的救援也将无济于事。所以,地震来临时我们需要冷静,需要备战,需要了解如何应对那一秒。地震来了,到底是躲还是跑?

地震时要防止建筑物部件脱落和悬挂物坠落,所以地震时如果在室外,一定要用公文包等随手能拿到的物品顶在头上,用以保护头部。

室内

如果正在高楼的高层房间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被坠落物砸到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楼房一旦倒塌,楼梯间也是最脆弱的地方。而且盲目地奔跑逃离,还可能造成踩踏等地震的连锁事故。

室外

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室外,那么跑吧,但是不要跑到“靠山”旁。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地震时树木如果发生倒断,那么第一个将你置于险境的就是它了。同理,楼房、电线杆、高耸物、高架桥旁都不要靠近。要跑,就跑到空地上去。但要时刻注意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如果没有安全帽,也最好找个结实的物件顶在头上,如背包等。

桥上

地震时,大桥会出现塌陷或是由于山体滑坡造成大桥被掩埋。所以如果在桥上遇到地震时,就应该找到最快撤离大桥的方向,迅速离开桥身。城市中的高架桥也是如此,城震发生时,桥上桥下都不能停留。

附带提醒一句,平时也不要将车停于桥上,或是桥墩下。

海边

地震时,有时可能会发生海啸,会有巨大的海浪拍打沙滩,甚至是出现高达10米的水墙。所以当地震来时,要迅速跑离岸边。

公共场所

为了求生,地震时公共场所的人们会因为恐惧而四处乱跑,而此时恰恰需要的是冷静。倘若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镇静地寻找安全出口标志,再判断震动的强度及距离门口的距离。倘若有足够的时间,就迅速逃离。

搭乘电梯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新近建筑物的电梯大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在最近的楼层。如果被困在电梯中,可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地震时躲在哪里最安全

地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发性强,其发生一般都在1分钟—2分钟内,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通常,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所以在感受到晃动的那一秒,就要冷静地做出判断,决定好藏身的位置。实际上,居家或办公,平时就应想好一旦发生地震往哪儿躲。

室内

倘若身处室内,而且晃动程度迅速加大,那么躲藏在以下几个地方相对比较安全:

1.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地震时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应躲在重心较低、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2.床边。

不要躲在床下,一旦床脚被坠落物砸断,那么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此时应该挨紧床边,并用床上的被褥、枕头将身体遮挡。即使有墙体倒塌,也会被床阻隔,构成一个较为安全的三角形空间。

3.卫生间、厨房。

地震时,躲藏的首选地方是卫生间,或是厨房。因为这两个地方通常为空间狭小的房间,它们的承重能力相对于大房间来说会强很多。在躲进卫生间或厨房之前,最好拿软垫或是枕头以保护头部,并且要躲在墙角处。因为卫生间和厨房瓷砖、玻璃物品较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被尖锐的物品划伤。

卫生间的墙与墙之间的距离近,较其他房间安全些。但如果地震时躲在卫生间时,也不要忘记将头顶顶着枕头,防止落下的墙皮或其他东西砸伤自己。另外要保持屈膝,缩坐在卫生间墙角,远离镜子、洗手盆、马桶等易碎物品。

重要提示

1.不要躲在悬挂物,或易倒家具旁,如:电灯下、书架旁。

2.地震时如果反应快速,可将房屋门窗打开,并且用椅子等物将窗户支撑,为自己留下一条生命的通道。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困在屋子里的事例。平时也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困在屋内如何逃脱的方法,如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3.除了地震本身,地震导致的火灾、爆炸也十分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一切使用中的电器、液化气开关。有些房屋的电源总开关就设在屋内,所以最好能将总闸关掉,并且只要有可能,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

4.在高楼时,不要因为情急而选择跳楼逃生。也不要躲到阳台上。

5.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避免穿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室外

1.步行时。

在商店密集的闹市区,落下物多种多样,如广告招牌、马口铁板、玻璃窗、霓虹灯架等,对人的威胁相当大。即使是非地震时期,也不要紧贴着墙根走,平时,广告牌下落砸伤行人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另外,在住宅区,防护墙、石壁、土墙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顶上的瓦片也会飞落,烟囱可能折断倒塌。日本有人统计过,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建筑物压死的人。

地震时在街道上走,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2.驾驶车辆时。

地震时如果正开车在街上,要立即踩住制动器做好靠边停车的准备,注意并排同行的汽车可能被地面震动失控滑溜到自己汽车跟前,稍有大意,就会发生严重的撞车事故。停车应该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而且不影响他人避难的地方。原则上,停车以后不要上锁,要立即离开车,以便迅速脱险。离开车后不要被卷入人流中去,要沉着冷静地做出判断,选择安全的方向逃避。

另外应注意收听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应依照其指示行事。

打开门,用椅子或重物挡在门和门框之间以防止门关闭。

学校

1.教室里。

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如果地震幅度不强,则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迅速有序地到操场上躲避地震。

2.操场上。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篮球架、足球门、围墙等。千万不要跑回到教室去。

地震时,同学们可以躲在课桌底下,千万不要由于惊慌而四处乱跑,处于高楼的同学更不要选择跳窗口。

公共场所

1.商场。

在商场、地下通道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在超市、商场,如果没有足够逃出的时间,应就近躲在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入烟雾。

2.体育场。

当在体育场观看比赛发生地震时,应听从大会指挥,有秩序地从看台向场地中央疏散。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中不能动弹时,如果还能呼吸,首先要正确呼吸,用肩和背承受外来的压力,随着人流的移动而行动。弯曲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直,不要被别人踩倒。最好经常使身体活动活动,特别应该注意不要被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去。手插口袋是极其危险的,双手应随时做好防御的准备。

地震后如何逃离险境

当某地发生一场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所以一次强震过后,不应掉以轻心,要随时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应付余震的方案

1.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2.尽量步行到避震所,不要开车或骑自行车,随身携带物应减至最少。对于病人等弱势人群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不可缺少。在平时,邻里之间就有必要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3.不要走过于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4.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通信工具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5.遵守秩序,注意卫生。地震后可能会发生水源污染,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食物污染,所以进食、饮水需谨慎。

身体被压时能做和不能做的事

1.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2.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3.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5.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6.不要乱叫,保持体力。当听到废墟外面有声音时,要不间断地敲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金属管道等,向外界求援。

地震后,为了防止细菌再次危及人们的生命,所以在食物和水源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不要随便喝生水。

怎样延长生存时间

1.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2.不要大哭大叫,减少体力消耗。

3.尽量注意休息,保存体力。

4.寻找一切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

5.设法包扎伤口,等待救援,并设法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地震中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1.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3.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及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做好地震应对措施

未雨绸缪一向是中国智者的处世方式,尤其是在经过了两次大地震后,更应该重视对地震的预防。为了避免灾害发生后的猝不及防,平时最好在家中备好一个急救箱,里面可以装以下物品,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拎起来就走。

家中必备的应急锦囊

1.水。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面临的难题便是饮用水的问题。地震后,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平时就准备一些便于携带的矿泉水,定期更换。

2.五日左右的食物,最好是压缩饼干,体积小,能量大。

3.手电筒、蜡烛、火柴等。黑暗往往使人心理压力增大,甚至使人绝望,但有光亮时,可以清楚地辨别周围的东西,不会太过恐惧。

4.收音机。由于大地震后,移动通信会被中断,此时收音机就成了了解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

5.急救药品。可以及时对外伤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6.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准备现金、毛毯及各种日用品。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席子等婴幼儿必备用品,具体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而准备。

7.将急救箱放在可以轻易拿到的地方,地震时可没有时间再翻箱倒柜。

地震急救箱应放在床边等方便取用的位置,平时定期更换箱中的水、食物和药品,检查其他物品是否能正常使用。

海啸中的逃生自救

海啸是由风暴或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海啸传播到海岸时,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出现反常退潮或是与大海相连的河流没水的现象,然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第二种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向滨海陆地涌来,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海啸的破坏力不可估量,它能彻底摧毁岸边的建筑,所到之处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对人类的生活构成重大威胁。所以要未雨绸缪,掌握海啸来前的迹象,了解逃生的技能办法。

海啸来临前的预兆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抓紧时间逃生。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沿海地区如果听到附近发生地震的报告,就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有时,海啸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