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验激情活动——NBA
9023200000004

第4章 震撼全球的NBA历程(1)

(第一节)NBA的初创时期

1891年,篮球被具有创新意识的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1898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有一支球队用25美元租用了当地一家礼堂进行比赛并向观众售票。在赛事结束之后,队长库珀由于组织比赛有功,首先在分红中领到了1美元。这场“有偿篮球赛”被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认定为第一场“职业篮球赛”而载入史册,而库珀成为第一个从篮球比赛中得到收入的“职业选手”。最初的25美元的投资带来了151美元的收入。现在,NBA的收入已经由151美元发展到40多亿美元。受这次比赛的启发,“有偿比赛”在全美迅速展开。1898年各地的球队成立了第一个职业篮球组织——“国家联盟”(NBL)。NBL成立之后,美国又出现了许多类似的职业篮球组织,但都如昙花一现、自生自灭。20世纪30年代,NBL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复苏,进行一些规模较小的比赛。不过由于缺乏资金来推广促销,篮球运动的影响力也很微弱。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沉浸于一片狂欢之中。精明的商人联合寂寞已久的体育经纪人,他们联络了11支球队,发起成立了BAA这个组织。BAA是NBA的前身,NBA的真正诞生日应该是1946年6月6日,这一天,纽约中央车站附近的“舰长饭店”里,BAA(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全美篮球协会的“亚当”和“夏娃”们召开了成立大会,会议定11支参赛球队和每队要进行60场常规赛。

BAA有三个特点:第一,所有11支球队的老板都有自己的体育馆,这样球队就有属于自己的经营领地;第二,BAA的队员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篮球选手,因为当时采用主客场制的大学业余联赛已非常成功;第三,BAA联赛借鉴了当时冰球联赛的赛程安排,把球队分成东、西部两个联盟,然后再按地理位置分成若干赛区。在常规赛季中,每个联盟内部的球队要打两个主客场,和另一个联盟的球队要打一个主客场。最后按成绩好坏排出进入季后赛的名次,只有进入季后赛才有希望夺得总冠军。BAA采用4节共48分钟制,人盯人防守并禁止联防。至今这些仍然是NBA区别于业余篮球的最基本特征。

BAA的发起人之一——波士顿花园体育馆的老板沃尔特·阿布郎提出新的职业篮球概念,即职业篮球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支援,一名选手只能为一家俱乐部效力并要签订严格的合同,联赛还要建立选手储备制。这些理论贡献在于将巨额资金和法制制约引入篮球,为日后的NBA的发展奠定了高薪制和合同制这两大基石。

1949年,随着BAA吞并NBL后,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法律上的麻烦,正式改名为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即NBA。

(第二节)20世纪50年代的NBA

1949—1950年赛季,由BAA更名为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意思是全国篮球协会),便以浩浩荡荡的17支球队开始了新赛季。1952年,绝路逢生,NBA出笼了24秒制,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和得分率。还在BAA第一赛季的时候,乔·富尔克斯就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明星,他来自肯塔基大学。富尔克斯身高仅1.69米,在当时一场比赛很难超过80分的时代里,富尔克斯的成绩十分突出,他是赛季中唯一一位每场得分超过17分的选手,他的平均每场得分高达23.2分。

BAA在头两赛季中就受到了重创,经营困难。不仅失去了4支球队,而且,联赛的规模也由60场锐减到48场,门票收入随之减少。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BAA总裁普多洛夫决定实施他吞并NBL的第一步计划,将NBL的明星球员乔治·迈肯挖过来。因为这位身高2.08米的巨人是当时篮球场的“摇钱树”。在随后的1949—1950年赛季中,NBL剩下的6支球队又全部加盟BAA,而BAA的始创球队之一的普罗维登斯蒸汽机队却宣布解散。1949—1950年赛季,BAA在吞并NBL后改名为NBA,将它的17支球队分成了3个赛区,开始了美国职业篮球新的发展历程。普多洛夫凭他的果断和远见,成为NBA的总裁,使得NBA由艰难的创业时期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坦途。

20世纪50年代的NBA,可以说是“乔治·迈肯”的时代。他和他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在由NBL加入BAA的头一个赛季(1948—1949年赛季)就夺得了BAA总冠军。在1948—1954年的6年里,除1950—1951年赛季的NBA冠军被罗切斯特皇家队夺走外,其余5次均被迈肯领衔的湖人队夺得。1954年,随着乔治·迈肯的退役,湖人队的冠军位置被新崛起的圣路易斯等队所取代,但是伟大的“迈肯时代”却留在了NBA的历史中,留在了人们心里,因为只有乔治·迈肯才能使组织者(NBA)为他而改变3秒区的大小,改变篮筐的高度,由原来的3.05米改为3.66米,以此来削弱他的威力。

1952年,NBA的比赛显得死气沉沉,比赛有演变成犯规大战和罚球大战的趋势,由锡拉丘兹民族队的老板丹尼·比安松提出了对运动员持球时间进行限制的24秒制,即进攻球队如果在24秒内不投篮,那就失去机会改由对方控制球。这一制度从1954—1955年赛季试实行,结果第一个赛季每队平均每场得分即增加了13.6分,达到93.1分。三年之后,NBA平均得分突破100分。同时,又规定在一节比赛中,犯规次数不得多于6次。假如一支球队在一节比赛中已经犯规6次,那么从第7次犯规开始,对应的罚球由两投变为三投。这些新规则的制订,均大大提高了NBA的观赏性。

(第三节)20世纪60年代的NBA

20世纪60年代的NBA属于里德·奥尔巴克和他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他们从1959—1966年创下了不可思议的“八连冠”,又在1968、1969年两度称雄,写下了“绿色王朝”NBA历史上的光辉一页。此时在1964年,NBA将禁区宽度扩大至6英尺(1英尺=0.3048米),开创了篮球新的生命空间。

由“红衣主教”里德·奥尔巴克执教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已初露王者风范。从1957年凯尔特人队夺得他们历史上第一个NBA总冠军后,奥尔巴克继续发挥他的“伯乐”作用,为球队注入了一批批的新鲜血液。这些球员使凯尔特人队走向强大,开创了他们的黄金时代。尽管此时,被认为最有技巧的得分手埃尔金·贝勒于1958年落户到了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而威尔特·张伯伦于1959年加盟了费城武士队,奥斯卡·罗伯逊也于1960年来到了辛辛那提,但是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在20世纪60年代的NBA中所向无敌。

赛制上,1964年,由于又一位超级巨人张伯伦的存在,NBA迫使将禁区宽度扩大至16英尺。而此前,在1952年,为了对付巨人迈肯,NBA曾将3秒区宽度由6英尺扩大到12英尺。因为篮球比赛场地很小,球员却高大魁梧。中锋们往篮下一站,更使禁区变得拥挤不堪。3秒区的豁然开朗,使NBA真正完成了由低空向“高空”全体化发展的过渡。

(第四节)20世纪70年代的NBA

20世纪70年代,NBA在发展道路上完成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NBA走上了电视。在冰球、橄榄球、棒球和篮球四大职业项目中,篮球的场地最小,可是球最大,这就注定它要属于电视。随着电视在美国家庭的普及,1973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以2700万美元买下了NBA比赛3年的播映权。当时虽然没有实况传播,只能播放录像,但这对NBA来说,却是走进百姓家庭,迈向世界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