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绝顶天才的混蛋——斯坦利·库布里克传
9235300000013

第13章 初入禁区(2)

《斯巴达克思》共耗费了1200万美元,其全球票房收入和出售电视播映权所得加在一起也只收回1460万美元。尽管算不上是一次商业成功,但比起《叛舰喋血记》和《埃及艳后》等赔了大钱的史诗巨片来,它的成绩可喜可贺。影评家们一向对史诗片嗤之以鼻,但这回却给了库布里克和《斯巴达克思》一点面子。《综艺》杂志说:“虽然只有32岁且只拍过6部片子,库布里克已经证明他能够与西席·地密尔这样的传统大师平起平坐了。”更令库布里克感到惊喜的是,肯尼迪总统竟然要求在白宫私人放映室里观看《斯巴达克思》。

库布里克是在后来才买下这部影片的版权的,所以他当时说的一些话令拥有该片的道格拉斯十分气恼。库布里克对《洛杉矶时报》记者说:“我认为这部影片是夺奖大热门。它与《光荣之路》一样出色,而且有我更多的影子在里面。我这样说并非是想削弱其他人所做的努力,但导演是唯一能够在一部影片中表达其个性的人。”听了这番话,道格拉斯禁不住要反唇相讥,他说:“如果他能改掉厚颜无耻的习惯,有朝一日他会成为一个好导演的。”

《洛丽塔》的编剧工作仍在继续。纳博科夫交给库布里克一份长达400页的剧本,以便让他浓缩到可操作的长度。与此同时,哈里斯和库布里克开始带上梅森、莱昂和温特斯去各影片公司游说,寻找潜在的投资者。尽管《洛丽塔》仍是一本畅销书,但这群人的出现并未引起任何轰动。

公司老板们最关心的是这部影片如何能在不冒犯电影审查机构的前提下处理其性爱主题。纳博科夫告诉哈里斯和库布里克,这部小说在美国寻找出版商时,有人甚至建议将洛丽塔改写成一个男孩。

华纳兄弟公司倒是准备给哈里斯和库布里克100万美元,甚至同意让他们分红,但前提是要保证影片能得到电影审查机构的许可。银行已经警告所有电影公司,没有许可,他们拒绝贷款。哈里斯又与舒洛克重提让洛丽塔与霍伯特结婚的话题,他隐瞒了纳博科夫和库布里克都反对这种处理的事实。很快,华纳兄弟就通知库布里克和哈里斯的律师路易斯·布劳去签约。当布劳将合同内容念给哈里斯和库布里克听时,他们都惊诧于合同的限制如此苛刻。华纳兄弟方面要求拥有最终的剪辑权,甚至配乐的方案也要得到他们的认可。由于华纳兄弟决不让步,这对搭档决定拒绝签约。“现在,我们真是走投无路了,”哈里斯说。

哈里斯离开纽约前往欧洲,准备拜访罗马、伦敦和巴黎等地的制片机构,希望《洛丽塔》在那里会获得宽松的空间。出发前,他与老校友肯尼斯·海曼共进午餐,海曼的父亲埃利奥特在联艺公司负责发行。

“我们将通过在英国的制片机构投资,”在听了哈里斯的诉苦后海曼说,“也许我们能为你找到钱。”

在联艺公司的办公室里,埃利奥特听了哈里斯的计划,他说,“孩子,你需要多少?”

哈里斯鼓足勇气说:“100万美元。”

“你得到了,”埃利奥特干脆地答复。会晤就这样结束了,哈里斯不仅带回了钱,而且还带回了一条许诺:库布里克拥有绝对的最终剪辑权,不经他的同意,一尺胶片也不得删剪。

在英国,联艺公司已经开始启动,他们除联合了七艺公司英国分部外,还将两个最活跃的独立片商拉来合伙。伍德福尔公司是以拥有人才而出名的,他们的旗下汇聚着托尼·理查森、林德赛·安德森和艾伯特·芬尼等导演及明星,而布莱恩斯顿公司则拥有过去的伊林制片厂的班底。

七艺公司在英国制作的第一部影片是《斯通夫人的浪漫之春》,该片在意大利拍摄,起用了一位美国导演(何塞·奎因特洛)、一位英国编剧(库布里克的老友加文·兰伯特)和一套国际演员阵容,其中包括英国的费雯丽、美国的沃伦·贝蒂和来自欧洲大陆的洛蒂·兰亚,该公司与英国当地电影业合作得很默契,他们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伊代基金。

哈里斯知道,由于梅森持有英国护照,《洛丽塔》有望得到伊代基金,但要想十拿九稳就必须有第二个英国演员。在主要角色中,唯一尚未确定的是卡莱尔·奎尔蒂的扮演者。肯尼斯·海曼提议由彼得·塞勒斯扮演这个霍伯特的猎爱对手。

36岁的塞勒斯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影星,他在14岁时就退学,由于父亲是个音乐家,他很早就跻身于舞台。他与库布里克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在年轻时离开学校,同样喜欢爵士乐和摄影。在接受奎尔蒂这个角色前,塞勒斯的主攻方向是打进好莱坞,他一下在美国签下了25个角色,并刚刚与索菲娅·罗兰一起主演了根据萧伯纳剧作改编的《百万富婆》。尽管《洛丽塔》来的不是时候,但他还是决定加盟其中。

拥有这样一个明星阵容,《洛丽塔》比半年前的基础雄厚多了,七艺公司将制作成本提高到175万美元。然而,电影审查的风险依然存在。库布里克向英国电影审查局主席约翰·特瑞韦尔安征求意见,后者的回答是:他读过这部小说,唯一感到霍伯特关于洛丽塔的内心独白会有问题。实际上,尽管独白的部分没有出现在影片中,《洛丽塔》在未删剪的情况下还是在英国被定为)X级。

在肯尼斯·海曼的建议下,哈里斯一库布里克将马丁·奎格利锁定为攻破美国电检大关的通行证。百万富翁奎格利是天主教会刊物《影戏》的发行人,30年代他是好莱坞自律行动的主要鼓吹和推动者,他的主张是由电影公司对影片自行把关,而不是交给审查机构定夺。奎格利因此在电影审查领域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而他的真实目的则是想借此赢利,他向制片人提供收费服务,声称在他的指导下任何影片都能顺利过关。

于是,当《洛丽塔》尚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时,奎格利给杰佛瑞·舒洛克打了一个电话。

“听着,杰佛瑞,”他用一贯强硬的语气说,“这部电影马上就要拍了,究竟拍成怎样还不知道。我只想说,你能放制片人一马让它通过吗?或者你更想有点表示?”

舒洛克勃然大怒。“以上帝的名义,马丁,我们打了多年交道了,你给我们添的麻烦已经够多了。现在,你已经远离这一行了,应该让我们清静清静了。”

奎格利向舒洛克承诺会把剧本的完成稿给他先看一眼。舒洛克放下电话忿忿地说,“这个肮脏的掮客。当他把影片带到我们这里来时,最好先弄干净,否则我会砸烂他的鼻子。”

1960年8月,库布里克前往英国开始筹拍《洛丽塔》,他受到当地电影人的热烈欢迎。林赛·安德森(《如果》的导演)是《光荣之路》的忠实拥趸,他在写给加文·兰伯特的信中说:“他是一个很酷的家伙,难道不是吗?”而约瑟夫·洛塞(《克莱恩先生》的导演)在接受美国专栏作家德怀特·麦克唐纳采访时则称库布里克是“最年轻的一代导演中唯一令我钦佩的”。

英国的幕后电影人员排着队要为他工作。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安东尼·哈维反复看了多遍《光荣之路》,他写信给库布里克,询问能否为《洛丽塔》担任剪辑。“他邀请我见面,至少有四、五次,”哈维说,“他问我,‘你习惯在什么时间工作?你几点睡觉?你结婚了吗?你节假日休息吗?’他希望每个人都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我也确实为他加班加点地工作。但是,天哪,那段经历实在太美好了!他是个迷人、有趣、出色而又古怪的家伙。我庆幸没有错过与他合作的机会。”

库布里克雇用奥斯瓦尔德·莫里斯出任摄影师,他在黑白摄影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莫里斯却感到库布里克怀疑他的布光技巧。他回忆说:

“他会说,‘现在我需要这堂景亮一些,虽然布景中只有一盏灯。’15分钟后,他又回来说,‘这些灯是怎么回事?我告诉过你只要一盏灯。’我说,‘这基本上就是一盏灯的效果,但却不是一盏灯所能达到的。’”

莫里斯最终还是为他的违抗命令付出了代价。为了示威,库布里克雇佣鲍勃·加弗尼来拍摄美国部分的外景,甚至亲自操机拍摄纽约的街道,这些做法令莫里斯十分难堪。

《洛丽塔》于1960年10月在伦敦郊外的ABPC制片厂开机,第一场拍的是霍伯特在雾中驱车驶向一幢庄园别墅,而经过一夜狂欢的奎尔蒂正在别墅里睡觉。纳博科夫的剧本里有这场戏,但把它放在影片开始却是库布里克的主意。这样一来,影片的核心就成了两个男人之间的对抗,而非原著中洛丽塔对霍伯特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