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9236300000025

第25章 苦编《四库》 历史丰碑(2)

得到这个喜讯,王府上上下下的人,个个欢天喜地,特别是王夫人,刻意修饰打扮,等候接旨。谁知左等右等,圣旨却没有到。

王夫人几次打发下人到门外张望,也没见动静。到了傍晚,王文治退朝回来。他一进门,看到家中喜气洋洋,非常奇怪。走进内室,便问夫人是怎么回事。

夫人兴高采烈地告诉他:“皇上要封妾身为‘光华夫人’,圣旨快要到了。”

“哪有这事!”王文治很愕然,不解地说,“我怎么没有听到?”

“怎么,你还不知道?”王夫人迷惑起来。

“你听谁说的?”

“纪学士呵!”夫人说,“他亲自到我们家报喜讯,说在宫中看到圣谕。”

王文治一听是纪晓岚说的,立即明白了。他知道这位大才子戏谑无常,准是他捣鬼。于是对夫人说:“别乱欢喜,哪有这回事。”

王夫人正在兴头上,哪肯相信这话,又继续追问:“没有这事,难道纪晓岚敢假传圣旨?”

“他是在戏弄我们呵!”王文治这一说,王夫人更摸不着头脑,要王文治解释清楚。

王文治只好小声地对他说:“京中有一副常用的春联,写的是‘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是先皇雍正爷赐给大学士张延玉的。那下联头二字正是我的名字,如果你封了‘光华夫人’,再加上中间那个‘日’字,岂不应了我们的关系!”

“呵……”王夫人这下恍然大悟,又羞又恼,大骂纪晓岚捉弄人,可恶。

几天后,有一位老宰相过八十寿辰,纪晓岚差人送去寿幛一幅,上书“真老乌龟”四个大字。宰相大为恼火,决意要给纪晓岚个难堪。

次日,百官前来祝寿,宰相指着纪晓岚的贺幛说:“老朽八十初度,蒙君不吝手笔,深感荣幸。但老朽才疏学浅,望文而不解其意,敢请赐教。”文武百官不约而同,一齐把目光投向纪晓岚。

纪晓岚从容自若,一本正经地解释说:“君为前朝老臣,年且八十,堪称老;世代为官,乌纱常戴,是为乌;自古以来,龟以寿称,逢君诞辰,以神龟相颂。此三字者,平庸之辈,岂敢妄加,唯老宰相,德高望重,当之无愧,此乃真之称也。”

听他这一解释,老宰相转怒为喜,那些为他捏着一把汗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那些等着瞧热闹的却大为扫兴。

谈吐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无知。一个不菩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起他人注意。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见解深刻,反应敏捷,应答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就能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

然而,高雅的谈吐是无法伪装出来的。卖弄华丽的辞藻,只会显得浅薄浮夸;过于咬文嚼字,又会使人觉得酸味十足。不背后议论人,讲话注意分寸,背后表扬人,多讲其优点,当面批评人,指正其缺点。纪晓岚行事风趣异常,令“闻者绝倒”。

一天,纪晓岚的朋僚、《四库全书》的另一位总纂陆锡熊的母亲七十大寿,家中张灯结彩,冠盖云集,热闹非凡。

纪晓岚与几个同僚前往祝贺,陆锡熊特请纪晓岚撰写祝辞。

纪晓岚提起笔,望了一眼在座的宾客,写下第一句话:

这个婆娘不是人.

此语一出,四座皆惊。与他同来的朋友看到纪晓岚的举动,知道他要开玩笑,但在这喜庆而又严肃的场合,如此出言,大家都没有料到。陆锡熊更是惊得手足无措,坐在堂上的老夫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结了一层寒霜,那怒火像正要发作。这时纪晓岚不慌不忙写下了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笔调轻轻一转,语意全变。大家哄然一声,笑了起来,正要发作的老夫人也转怒为喜,陆锡熊乐得直拍手。正在大家开怀的时候,纪晓岚写下第三旬:

生个儿子去做贼,

这下又把大家弄糊涂了,不知纪晓岚到底要说什么,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那老夫人和陆锡熊眼睛直呆呆地望着纪晓岚,似乎要看透他。纪晓岚也不说话,直待大家胡乱猜测的时候,他才写下了第四句:

偷得蟠桃寿母亲。

这下大家方才明白,于是众宾客都欢呼起来:“高才,高才!”

老夫人和陆锡熊也满意地笑了。

其实,纪晓岚的这四句话,并非什么上乘之作,它的意义太单薄。纪晓岚这样做,只是显示他的幽默和机智,以博得大家一笑而已。

令“闻者绝倒”这样的事,纪晓岚似乎终生乐此不疲,亦颇有一些得意。在关于他的传说中有多少“令人绝倒”,谁也说不清。他的幽默总是来得那么突兀而又自然而然,他很天真地捉弄眼前的人物,有时也自我解嘲。

乾隆四十七年,纪晓岚以内阁学士兼职兵部侍郎,而大奸臣和砷则正任礼部尚书。一日和坤起得早,还不到上早朝的时间,就在府门口来回溜达。

恰巧纪晓岚上朝打此路过,见和砷正站在门内,忽生一计,要耍弄耍弄这个老对头。于是上前打招呼,和砷不知是计,便问:“纪大人今天为何起得这么早?”纪晓岚说:“我整整一夜没睡觉。”

和砷又问:“纪大人为何一夜未眠呢?”

纪晓岚打了声唉声说:“和大人,别提了,说出来真是丢死人。”

和砷一听立刻来了精神,紧追不舍道:“什么事儿能让咱纪大才子丢人呢?”纪晓岚说:“不怕和大人见笑,昨天有个亲戚分家,把我叫去,好容易分开了,接着写分单。房子是抓阄抓开的,得在分单上写明啊!你猜怎么着,这个抓阄的阄字我是说什么也不会写了,想到天亮也没想起来,真是老糊涂了。”

和坤一听笑了:“都说纪大人学富五车,怎么连这个字也不会了?”

纪晓岚问:“这么说,和大人知道怎么写,快请赐教!”

和坤说:“抓阄的阄字,不就是一个门,里面一个龟吗?”

纪晓岚一拍脑门,好像如梦初醒的样子,说:“对呀,不就是门内有个龟吗?我怎么竟想不起来了呢,多谢和大人提醒!多谢!多谢!”说完抿嘴一笑,上轿走了。

目送着纪晓岚走出老远,和坤才回过味来,猛劲一跺脚,自言自语道:“好个纪大烟袋!又上了他的当啦!”

过了几天,一位官员请客,纪晓岚、和坤同去赴宴。闲聊时,一条黑狗突然从府内厨房里衔了一块骨头跑出来。和砷一眼瞄见,心想这回报仇的机会到了。于是用手一指黑狗说:“纪大人,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一听,顺口答道:“承和大人不嫌在下孤陋寡闻,据某所知,分辨狼、狗,窍门是看其尾巴,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和坤自知偷鸡不成反蚀米,正要发作,忽一御史说道:“常言道,狗到天边吃屎,狼到天边吃肉,是狼(侍郎)是狗,还用问吗?”

纪晓岚一看,说话的这位御史平素就与和砷狼狈为奸,今天又来抱粗腿拍马屁了。于是诙谐地说:“狗这东西可没准性,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啊!”一席对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眼泪都笑出来了。和砷和那位御史自讨个没趣,脸都红到脖子了。

怪异的生活习惯

在当时人眼中,纪晓岚的行为方式颇为“怪异”,与常人完全不同。关于纪晓岚的生活方式,时人和后人的笔记中多有记述,称他“以肉为饭,无粒米进口”,说他“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一盘,熬茶一壶耳”。他精力过人,《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他“年八十犹强健如常,日食肉十数斤”。

纪晓岚不吃鸭肉,纵使名厨烹调,也从不下筷。他喜吃瓜果、精肉和茶。有二三斤精肉加上茶水,便是一顿美餐。

对鸭肉,他总觉得腥秽难以下咽。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宴会,朋友不知道纪晓岚这一习惯,把一块鸭肉和一块瘦肉,夹进他的盘子里,他因说话没有注意,又是近视眼,没有看得真切。鸭肉吃下去,立即大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