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释迦牟尼的故事
9263100000017

第17章 世尊亲传法(3)

看到众人都在默默思索,佛陀又继续讲下去:“色、受、想、行、识,并不随我们意志而转移。它们皆是无常,无常即是苦。刹那间生刹那间灭,这种变化就是空。所以说五蕴就是无常,五蕴就是空。世间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变化,转瞬即逝,爱会化为恨,欢乐会变成悲哀,今朝的红颜,就是明天的枯骨。生命无常,随时会消失。我们感受到的这些巨大的变化,都是苦。我们的感受、认识、思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都是空。就连我们的身体也是在日目改变逐渐衰老的,这也是空,是无常。这些变化完全不依人们的意识而转移,所以这个‘我’也是虚幻的。耶舍,你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昕到这些话耶舍的眼前一亮,他看清了世间种种虚幻的表象,直达事物内部的真理,从此他的心远离尘垢,获得了法眼净,成就了阿罗汉果。耶舍再次拜伏在佛陀脚下说道:“我沉沦在苦海中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清这个虚幻的污浊世界。今天世尊的一席话,使我重生。从此以往,那个迦尸城中寻欢作乐的耶合死去了,现在只有一个觉悟的耶含。请佛陀允许我跟随您修行吧,我愿跟随您追寻最高的涅粲之境。”佛陀扶起他,点头微笑道:“好啊,做个比丘吧。人我沙门,习我教义,从此后你就跟随我一起修行。”

佛陀又为耶舍详细讲解八圣道、四圣谛。耶合暗记在心,仔细领悟。对照佛陀讲的教义,耶舍发现自己身上还穿着平时镶嵌着珠宝的华服,立刻感到羞愧无比。他马上将身上华丽的衣服脱下,说:

“我不会再对俗世间的事物有一丝一毫的留恋,从今开始,我要做一个虔诚修行的比丘。”佛陀微微颔首,说道:“身上穿着袈裟,而心中仍留恋俗世的人,不能称作真正的出家人。身上还保持俗人的样子,但是心中有虔诚坚定的信仰,专心一意地修行佛法,这是真正的出家人。我们出家修行,身穿袈裟,别人就知道我们是离开俗世修行的人。出家之人不积聚财物,穿朴素的袈裟,也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修行的操守。心中空空,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纵使世间财物万千,又与我何干呢?…‘真是这样,”耶舍释然地说:“我要保持形象和意志的一致,专心修行佛法。”几位阿罗汉为耶合取来袈裟,帮他换上。耶舍又自行割断须发,进行剃度。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了。

顿悟的父亲

从黑夜到黎明,耶合由黑暗走向了光明,开始了他的新生。但是耶舍的老父亲却度过了一个伤心的夜晚。

耶舍狂奔出家门后,他的父亲很快就从仆人那里知道了儿子离家的消息。大惊之下,这位迦尸城的长者来不及细想儿子离家的原因,立即派人点起火把,四处寻找。在家里等来等去也不见儿子回来,眼看天已微明,长者便跌跌撞撞,冲出家门,一路呼喊着儿子的名字向恒河边找来。恒河水滔滔,水雾弥漫,看不见儿子的身影;飞鸟穿梭,高声呜叫,听不见爱子的回应。长者失望地坐在河边,不明白亲爱的儿子怎么忍心离开年迈的父亲。泪眼迷蒙中,长者忽然看见耶舍丢在河边的一只鞋子,那是耶舍生日时,他找能工巧匠特别制作的,那只鞋子样式新颖,镶嵌着美丽的珠宝,非常舒适合脚,平时耶舍最喜欢穿它。现在只见鞋子不见人,耶合该不是想不开投河了吧?长者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他拿着鞋子对着恒河哭诉起来:“耶合啊!我最最亲爱的儿子,你到哪里去了?是黑夜中歹人害了你的性命,还是无情的恒河水吞没了你的身体?是父亲待你不好,你含恨离去,还是你被强盗所迫,无奈之下离开?耶合啊,我儿!我呼唤了你千百次,也听不见你回应你可怜的老父亲一声呀。你离开了,叫我怎么办?我的骄傲、我的希望、我的依靠,全都因为你的离去而消失了啊!耶合啊!谁来告诉我,我的儿子去哪里了?我这可怜的老人,应该到哪里去寻找我唯一的儿子呀?”

恒河边有人听见耶合的父亲痛哭,很是同情,于是上前对他说:

“尊敬的长者,您不要这样伤心。您的儿子未必会有生命危险。这附近的鹿野苑有一群修行的人。你去找他们问问看,说不定他们会知道你儿子的下落。”长者听了,立刻止住哭声,连声道谢后,就向鹿野苑的方向,踉跄而去。

鹿野苑中,伴着鸟鸣,美丽的晨晖中耶合和五位阿罗汉一起跟随佛陀修行。佛陀以法眼远远看见耶合的父亲寻找到这儿来,就对耶舍说道:“你的父亲见你离家,已经寻找到我们所在的树林中来了。现在他心中全是悲痛和焦虑,不能明白你出家的含义,所以你先回避一下,待我为你父亲讲清原委,你再出来。”“一切遵照世尊的意思。”耶合双手合十,退回供休息用的木屋。

“老人家,您为何来到我们这些修行:著的树林?看您泪眼迷离、憔悴不堪,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佛陀温和地说道。长者抬起头,看见一位高大伟岸,浑身散发着金色光辉的出家人,正对自己微笑着,他慌乱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对佛陀说道:“善良的出家人,我是一位失去儿子的可怜的父亲。我的儿子昨天夜里忽然离开家,不知去向。我寻到河边,只见他的鞋子,却找不到他本人。有人建议我到这里来寻找,请问您有没有见过我的儿子?”佛陀问道:“您知道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的含义吗?”长者迷惘地看着佛陀说:“我不懂您说的这些深奥的道理,我只希望找到我的儿子,他是我的一切。”佛陀微笑道:“明白了我说的这些道理,你自然可以很快见到儿子。但是如果你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就算你找到了儿子,还是会再次失去他。”长者听了,泪水又涌了出来,他拜伏在佛陀脚下,哭着说:“求您大发慈悲,帮助我这个可怜的老人。为我讲说这些道理吧,我愿听从您的教诲。”

佛陀将五蕴皆空的教义详细讲给耶合的父亲听,并对他说;“世事变迁,转瞬即逝,无常和痛苦无处不在。生老病死随时会夺去人的生命,您不可能留住儿子一辈子。世间一切都不可能永恒。世间万象皆为虚幻,放得下才能不失去,心中空空就不会再有痛苦。我们的修行就是为了在实践中去领悟佛法的真谛,彻底斩断痛苦的根源,在无我的境界中寻求涅槃。”耶合的父亲听佛陀讲法,句句不落,默默思索。

过了一会,他抬起头望着佛陀说道:“我明白您讲的道理了。我实在是愚昧,在痛苦的尘世生活了这么多年,竟还不自觉。今天得到您的一番教导,不胜感激。”佛陀看到长者已经平静下来,便命弟子将耶合带来,使他们父子相见。

耶合跪在父亲面前,拉着父亲的手说:“尊敬的父亲,让您为我担惊受怕,儿子实在是不孝。但是现在您知道我离家的原因了吧?我正是因为感受到世间生老病死的痛苦,看到美丽表象下面的丑陋才痛不欲生的。现在我跟随世尊修行佛法,正是想要从这种痛苦中超脱出来,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希望父亲能够理解我出家的想法。”长者拉着儿子的袈裟,抚摸着他剃度后的头,爱怜地说:“耶舍,我的儿子,你做得对。你不但度脱了你自己,也度脱了来寻找你的我。你跟着佛陀好好修行,不要担心父亲。我也要请求佛陀准许我皈依,这样我也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佛陀就为耶台的父亲授三皈依。这位长者就是佛陀所收的第一个在家弟子,称为“优婆塞”,即为“男居士”。

耶合出家修行,他的父亲也成为“优婆塞”,这个消息一下子在迦尸城传开了。曾经与耶舍一起玩乐的五十位青年,都非常羡慕耶台,他们聚集在一起议论道:“耶合的家世、才貌、聪慧和财富,都是世间少有的。他现在合弃了富贵之家、抛五欲、弃娇妻美妾、毁形守志,出家修行,超脱于世间一切痛苦之外。我们各方面并不比他优越,为什么还贪恋尘世、沉迷于欲望中?现在我们的所作所为毫无意义,不久的将来终究免不了堕入六道轮回中受苦。我们也像耶舍一样去出家修行吧。”众人都说好,他们告别了家人,带着即将解脱的喜悦来到鹿野苑。

佛陀看见他们浩浩荡荡一行人来到,也用五蕴无常的问题点醒他们。这五十个青年出身富贵之家,才思敏捷、接受新事物很快,对佛法的领悟理解都很透彻,他们连日听佛陀讲法,将佛法的要旨牢记心中。在领悟了佛法的深意之后,五十位青年全都乞求出家修行。佛陀双手合十道:“善来比丘。”这五十人都成为沙门,从此跟随佛陀每日勤奋修行。

佛陀告诫诸位比丘说:“你们都跟我修行了不短的时日,都已经得到了你们所追求的道业。而世间众生还在苦海中沉浮,你们应该给世间人们造一方福田,发挥你们所修习到的道业,到各地云游,以慈悲心度化愚顽不醒的世人,将佛法的教义传播到四方。你们当在度化世人的过程中度化自己。”众位比丘纷纷合掌,齐声答道:“善哉!”他们恭敬地向佛陀拜伏顶礼,然后穿着袈裟,捧起钵盂,怀着大慈悲心,开始向世人传播佛法的无上教义。

度化迦叶

众比丘踏上传法之路后,佛陀也离开了鹿野苑。他想:“我要度化那些本领高强的人,他们通达佛法后就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受到教化。

摩揭陀国的迦叶三兄弟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都信奉拜火教,是著名的导师,率领弟子千人共同苦修,国王大臣们都对他们兄弟三人十分尊敬。如果能度化他们,那么他们的弟子就会跟随导师一起人我佛门,这将是功德无量的事。况且迦叶三兄弟聪明睿智,相信能很快领悟佛法的真谛。”佛陀主意已定,就一路向摩揭陀国走来。

摩揭陀国南部的迦耶山是昔日佛陀苦修的地方,而今一路走来,不再有以前的迷茫、困惑。青山依旧、树影婆娑、雨滴纷纷飘落,获得无上正法的解脱和解救世人的重任交织在一起,佛陀没有时间回顾自己是怎样历尽艰辛最终悟道的,他只知道自己肩上担着的是整个世界的未来。

日暮时分,佛陀来到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佛陀对迦叶说:“我从波罗奈国来,天色已晚,能不能允许我在你的石室中借住一宿?”优楼频螺迦叶看着眼前这位沐浴在落日余晖中的金色的修行者,心中欢喜之余,不禁感叹道:“这位沙门年纪不大,但却相貌庄严,周身放光,一定有很高的修持。”他向佛陀行礼后说道:“借宿倒是没有问题,一只是我这里的房间已经被弟子们住满了。只有一间石室,处于幽静处,里面盘据着一条毒龙。如果让您居住在里面,恐怕毒龙会加害于您。”佛陀微笑着说:“没关系,即使有毒龙也可以住。现在电找不到别的住处了。你就让我住在那里吧。”“如果您执意要住那间石室的话,我就不阻拦您了。不过您千万要小心,遇到危险请立即离开石室。如果您受伤了,岂不是我的罪过?”优楼频螺迦叶不能说服眼前这位客人,只好任由佛陀居住。

佛陀进入石室便结跏趺坐,进入三昧境界。毒龙见有人进入石室就蠢蠢欲动起来,显出巨大的身躯,释放出烟雾,世尊见状微微一笑,进人火光三昧,也释放出烟雾。毒龙十分愤怒,口中喷出大火,想要烧死佛陀。佛陀也释放出火,两种火共同燃烧,焚烧石室。

迦叶为佛陀的安全担心,一直没有睡好。蒙眬中觉察到有火光闪耀,立即起身查看。当发现石室烈火熊熊时,他大声呼叫弟子担水来救火。众弟子用水浇石室,忙得满头大汗,但是火不但没有被熄灭,反而越烧越旺。迦叶在门外顿足叹惜说:“这位修行的沙门庄严伟岸,聪明睿智,尊贵无比,为什么不听我的劝告,执意要住这间石室呢?现在火越烧越旺,无论如何也救不了了,真是可惜!”

迦叶在门外连声叹息的时候,世尊正在石室中降服毒龙。他讲授佛法,历数毒龙的种种因果业报。毒龙被世尊点化,为自己的行为惭愧不已,于是收了毒火,请求做佛的弟子。世尊就授毒龙三皈依,收它做了弟子。

第二天一早,优楼频螺迦叶怀着不安的心情,再次来到石室门前,想看个究竟。他看见石室完好无损,非常惊讶,正欲进入石室,佛陀手捧钵盂走出门来。迦叶诧异地问道:

“昨天晚上石室中烈焰熊熊,我命弟子担水救火,想要救您的性命,怎么今天早上您却安然无恙呢?这间石室中确有凶狠的毒龙,这一点我并没有夸大其词呀。”佛陀微微一笑说道:“我内在清净,终究不会被那些外来的灾难所伤害。那条毒龙现在已经皈依三宝,就在我的钵盂中。”说完,将钵盂举起给众人观看。迦叶对弟子们感叹道:“从来没有人能够身处烈火中而不被烧伤,又能降服毒龙。他莫非是天上的神明?”但迦叶的弟子们却说:“他虽然能降服毒龙,但是修行不是只为了降服妖物。师父您的年龄比那个沙门大,修行时间又长,您的修为一定胜过他。”“未必,未必。”迦叶连连摇头。

佛陀在迦叶处居住,诸天的神明知道后,纷纷来佛陀身边要求听法。优楼频螺迦叶在晚间看见佛陀身边有炽盛的光芒,很是惊讶。白天他问佛陀:“这几天晚上我都看见您身边有火光。难道您也是信奉拜火教的吗?”佛陀笑着说:“我并不拜火。这几天晚上都有诸天的神明来听我宣讲佛法,你看见的是他们身上的光芒。”迦叶心中暗暗敬佩。

一天,佛陀和优楼频螺迦叶要过尼连禅河去。连续几天的大雨使得尼连禅河河水湍急,涛声震天,迦叶连连催促弟子收拾船只渡河。世尊毫不在意,轻松地向河中走去。他曾经在河中沐浴,曾经在河边接受乳糜,还喝过河中的水,这一切都是不久前发生的事,但是又好像是那么的遥远。佛用神通断开水流,使河水分开,他就从河水断开之处走过。迦叶看到了,很害怕佛被急流冲走,连忙派弟子驾一艘小船去接佛陀。世尊就从水中穿过船底进入船仓,但船身却没有一丝被穿过的痕迹。迦叶看得惊呆了,他终于从心底里佩服佛陀的神通和修为,于是向佛陀叩拜说:“我实在敬佩您,请您收我做弟子,让我皈依吧。”

佛陀说:“迦叶,你德高望重,身边有众多弟子,王公大臣也都敬重你。

就算你要修行佛门的道法,也不能只顾自己得道。你还是跟你的弟子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吧。”

迦叶听了,连忙回去跟自己的弟子商量。他说:“徒弟们,枉我修道了这么久,竟然还不能彻底通晓世间的真理。这些天跟我们在一起的沙门,虽然比我年轻,但是其神通却远远在我之上,他的德行、智慧都令人敬佩,而且他所修习的道法乃是最高的正法。我现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觉得佛法妙不可言。我决定接受佛戒,跟随他修行。

你们的看法怎样?”弟子们都说:“您德高望重,一直带领我们虔诚修行,您的见解是不会错的。我们支持您的决定,并且我们也要跟您一起学习佛法。”“好!那么我们一同去要求做沙门。”迦叶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