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9424400000028

第28章 京兆尹盖勋不畏强暴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宋·文天祥《即事》

盖勋(生卒年不详),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东汉末期著名的清官。盖勋主要活动于东汉灵帝时期。他出身世代仕宦家庭,曾祖父盖进,曾任东汉汉阳郡太守。祖父盖彪,曾任东汉大司农,掌管粮食、货币等。父亲盖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主管其地归汉的南匈奴人和羌人等少数民族事务,其级别和郡太守一样。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新建了一支强大的禁军,编为八个校尉,大本营设在禁苑西园,史称“西园八校尉”。宦官蹇硕担任上军校尉,统率全军,气焰不可一世。正是在此背景下,在西北边陲屡建功勋的盖勋被征入朝,参与典掌禁军,受制于蹇硕,随时都可能有不测之祸。但性格耿介的盖勋始终不肯趋炎附势。

有一天,灵帝召见盖勋,探讨天下大乱的原因。盖勋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下之所以久乱不息,完全是“幸臣子弟扰之”。灵帝转而问蹇硕,蹇硕害怕得“不知所对”,由此深恨盖勋,伙同司隶校尉张温排挤盖勋,让他出任京兆尹。盖勋赴任不久,便碰到一桩棘手的案子。长安县令杨党的父亲为中常侍,杨党便“恃势贪放”,劣迹昭彰。盖勋亲自调查,得其贪赃数额千余万。案发后,京城震动,权贵们纷纷替杨党说情。对此,盖勋毫不妥协,穷追到底,冲破阻力,将此案原原本本地向皇帝奏报,奏状中还牵涉到了杨党的父亲。皇帝下诏命彻底追查,终于使这两位不法父子受到惩处。

皇太子的尚药监高望是京兆长安人,颇得太子宠信,通过皇太子打通关节,要盖勋为自己儿子开“绿灯”,举荐他为孝廉。盖勋秉公选贤,顶着未办。一些好心人劝他:皇太子是皇帝继位人,高望为他所宠爱,你这样做,会把他们都得罪了。但盖勋毫不动摇,正色凛然地说:“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灵帝在这点上还算不糊涂,他看出了盖勋的忠诚,数加赏赐,甚见亲信,经常送书长安向他询问军国大事。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灵帝死。八月,凉州军阀董卓拥兵入京,专擅废主,残暴无忌。但他做贼心虚,惧怕兵起西方,借故将盖勋调到京师,用明升暗降的办法褫夺了他的实权。回到京城,盖勋不为董卓淫威所慑,而是以凛然正气蔑视董卓的凶焰。当时许多公卿都苟且偷安,贪禄保位,不惜出卖灵魂,“自公卿以下,莫不卑小于卓”。每当上朝,自“御史中丞以下皆拜”,唯独盖勋“长揖争礼”,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见者皆为失色”。一次,董卓问司徒王允:“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王允毫不迟疑地答道:“唯有盖京兆耳。”虽然从各方面来看,盖勋都是当之无愧的人选,一旦受命,也一定能成为不负众望的勇于纠违劾暴的“快司隶校尉”,但专权擅政的董卓怎会让如此重要之职落到一个“强直不屈”的人手中呢?他需要的是既能点缀时政,又不妨碍自己的玩偶。因此他根本无意采纳王允的建议,说:“此人明智有余,然不可假以重职。”只委任盖勋为越骑校尉,又不想让他掌兵权,最终还是授以散冗闲职。

次年,董卓焚掠洛阳,挟汉献帝西归,盖勋目睹奸雄暴行,怒火中烧,但当时他身囚牢笼,无力除奸。最后,他病忧交加,含恨而死。

故事感悟

综观盖勋的一生,并无显赫的功绩。作为腐朽王朝的官吏,他无疑是汉家的忠臣。然而,在那豺狼当道的黑暗时代里,盖勋为官处世,耿介不屈,嫉恶如仇,执法严谨,是非分明,与那些贪官保位的恶吏和忠君不爱民的庸官迥然有别,是一位值得肯定与尊敬的人物。

史海撷英

东汉与匈奴关系

公元46年(建武二十二年),匈奴贵族之间爆发了争立单于的斗争,互相猜忌,出现裂痕。加上蒙古草原上连年旱蝗,“人畜饥疫,死耗大半”,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两部。刘秀接受了南匈奴的归附,令其入居云中,东汉政府每年供给南匈奴一定数量的粮食、牛马及丝帛等物资。南单于则遣侍子入朝,分置诸部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西河等缘边八郡,协助东汉防御北匈奴的侵扰。

南匈奴归附东汉王朝后,留在蒙古草原上的北匈奴势力大大削弱,在南北交战中,数次被南匈奴击败。73年(永平十六年),东汉王朝大举反击,窦固等分兵四路,深入北匈奴腹地,取得很大的军事胜利,往北追至蒲类海(新疆巴里坤湖),并留屯于伊吾卢城(新疆哈密)。到汉章帝时,北匈奴日益衰弱,先后有数十万人入塞投降。89年(永元元年),窦宪、耿秉等率领汉军会合南匈奴大举北进,与北单于交战,连战皆捷,降者前后20余万人。在以后的两年内,北匈奴不断失败,向西迁移。以后,北匈奴的一部分越过中亚、西亚迁往欧洲。

文苑拾萃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