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11

第11章 马祖光甘当人梯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

马祖光(1928—2003),1946—1950年在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9月到哈工大工作,同时在研究生班学习。在学习期间,他被抽调到物理教研室任副主任、讲师。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至1970年,他创办了核物理专业,任主任、副教授。1970年,他创办了哈工大光电子技术专业(原激光专业)。1979年8月至1981年11月,他在LambdaPhysiks公司和Hannover大学作访问教授。回国后,任光电子教研室主任、教授,同时担任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1994年,他创建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调谐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任主任。1996年,任哈工大光电子研究所名誉所长。从1986年6月开始,任哈工大物理电子学博士生导师。200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1982年开始,他分别担任《光学学报》编委、《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常务编委、《量子电子学》编委和黑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长。2003年7月15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5岁。

马祖光是一位名列《光学科学与工程世界名人录》的中国著名科学家。在激光领域里,马祖光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培养年轻科技工作者中,他谦恭礼让、甘为人梯的精神也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哈工大激光教研室研究的课题,大都是马祖光在原联邦德国工作的继续。教研室教师和研究生都是根据他提出的研究方向选定课题,并在他定期检查、亲自指导下工作。四年中,他发表了近20篇论文。按理说,这些论文都是以他为主取得的成果,每篇论文署名时别人总是把马祖光排在第一位,但马祖光立即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后一位,改过来,勾过去,反复多次。最后论文发表时,马祖光仍是排在最后。

《紫外激光激励钠二聚物的2.50—2.56微米激光》是根据马祖光的理论首先发表的,属于世界前沿的重大成果,马祖光决定让讲师刘国立到全国激光研究会上去宣读论文。刘国立到会后,接到后寄来的论文稿,才知道马祖光把原先定好的署名顺序改了,刘国立排在了第一位,马祖光仍然在最后。刘国立只得在会上更正。回到哈尔滨,刘国立埋怨马祖光说:“您怎么不尊重大家的意见呢?”马祖光笑了笑,十分恳切地说:“你们做了大量工作,成果应该是你们的。”

有人不解地问马祖光:“你在国外把名看得那么重,在国内却看得这么轻,为什么呢?”

“在国外,我是要争,因为我争的是国名;在国内,我是要让,因为我让的是个人名。”

大家看到马祖光总是把自己积累的资料和研究成果送给别人,就说他太“傻”,马祖光却风趣地说:“楚人失马,楚人得之,都在中国,还不能算失。”大家对马祖光坦荡的心胸以及甘当人梯的精神都十分敬佩。

故事感悟

很多知识分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贡献卓著,像马祖光这样甘为人梯,为国家的科技进步铺路搭桥者更是大有人在,值得新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好好学习。

史海撷英

“863”计划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致信中央,提出要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多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奋力攻关,“863”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中国高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863”计划是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历史使命。根据中共中央《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精神,“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其总体目标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为此,国家每年都要为“863”计划投入千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巨资。

文苑拾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科技是关键。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和计划,科技工作在三个层次上向纵深展开。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逐步被全社会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