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10

第10章 于谦不为子滥领军功

过而不政,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京师保卫战胜利后,于谦居功至伟,但他“口不言功”,功归下级。而石享的战功虽远不如于谦,却被朝廷封世袭侯爵,在于谦之上。受封之后,石享自觉内疚心愧,想报答于谦的提拔和栽培。

于谦之子于冕在军中当兵。德胜门大捷后,石享上疏保奏于冕做都督府前卫副千户要职。代宗下诏,召于冕赴京师。于谦一方面恳辞,坚决谢绝了朝廷的好意;另一方面严责石享,“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石享为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绝不敢以子滥功。”同时,于谦还说:“纵臣欲为子求官,自当乞恩于君父,何必假手于石享!”批评石享不该利用职权,拉私人关系,随便封官许愿。

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父荣子贵的封建社会,于谦身为兵部尚书,其官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能如此严于律己,实在令人敬佩。于谦的将德由此小事可见其博大和风范。这种“义不顾私”,不为子“滥军功”的精神,对于团结部将、鼓舞士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事感悟

于谦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并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于谦并未因己功而接受皇帝对儿子的封赏,而是坚持原则,谢绝了朝廷的好意,严责了多事的石享,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史海撷英

青少年时代的于谦

于谦在6岁的时候,到私塾从师读书。他极为聪慧,过目成诵。

于谦读书,进步很快。8岁时,读经书疏通大旨,常有精辟见解,又善于属对。老师对他赞不绝口。当时有“神童”之称。

10岁的于谦,已经读遍了经书。从这一年开始,他学习古文词,总好学不倦。后来登上仕途,回忆童年的生活,在《忆老婢》的诗中,他这样写道:

我昔少年时,垂髫发如漆。

锐意取功名,辛苦事纸笔。

我壮忝科名,旋登显要职。

老婢亦欣慰,且言所愿毕。

诗中不仅写“辛苦事纸笔”的刻苦攻读,而且写了小小年纪就立下了“锐意取功名”的宏愿。

少年立志的于谦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12岁离家,寄读于慧安寺,以便能在安静的环境中专心攻读。此后,他的学识大增。有一次,父亲在家中宴请宾客,席中客人盛赞解缙(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兼有春坊大学士,曾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所撰试录,父亲问于谦是否读过,于谦朗朗背诵,一字不漏。客人无不赞叹。

于谦不仅读的书多,而且文章也写得好,所以他的文名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自己并不以此为满足,继而又潜心于诗赋。

永乐十年(1412年),15岁的于谦经过岁考,被录取为钱塘县儒学生员(秀才)。第二年,于谦和友人高孟升等,在吴山三茅观继续苦读。此时于谦留心于史学,喜欢读唐朝政治家陆蛰奏疏,写文章取法秦、汉文体及苏轼。在历史人物中,于谦崇敬文天祥,这是祖父对他的影响。祖父因为崇敬文天祥的忠烈气节,所以在座侧敬奉着文天祥的遗像。由此,年轻的于谦也就倍加敬仰有民族气节的人。

文苑拾萃

寄 内

(明)于谦

结发为夫妻,恩爱相两好。

生男与育女,所期有偕老。

我生叨国恩,显宦亦何早。

班资忝亚卿,巡抚历边徼。

自渐才力薄,无功答穹昊。

勉力效驱驰,庶以赎天讨。

汝居辇毂下,闺门日幽悄。

大儿在故乡,地远音信杳。

二女正娇癡,但索梨与枣。

况复家清贫,生计日草草。

汝惟内助勤,何曾事温饱。

而我非不知,报主事非小。

忠孝世所珍,贤良国之定。

尺书致殷勤,此意谅能表。

岁寒松柏心,彼此永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