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17

第17章 陈平装病让相位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格言

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汉高祖刘邦四子,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休养生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后世将这一时期与其子景帝执政的时期统称为“文景之治”。

公元前176年,长安城未央宫里庄严隆重,昨天刚刚举行完登基仪式的汉文帝,不顾旅途疲劳,一清早便来到未央宫,准备早朝。

汉文帝本是汉高祖的庶子,被封为代王。他的母亲薄姬不受汉高祖的宠幸,因此,在汉宗室与吕氏家族的殊死搏斗中免遭迫害。吕氏死后,诸吕的反叛阴谋被粉碎,臣民因他仁慈宽厚而拥戴他继位。君临天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甚至不惜骨肉相残而争夺的目标,而代王刘恒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然而,他深知这副担子有多么沉重。近年来,由于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使民风日下,生产遭到破坏,内忧外患不断,大汉江山需要一位贤明的君主来拯救它。汉文帝相信自己能励精图治,有所作为。他如此自信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手下有刘邦留下的两个心腹老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他们一文一武,对汉室忠贞不贰,定会像辅佐父皇一样辅佐自己。

群臣陆续进宫,侍立在正殿的两侧,汉文帝升殿,各大臣一一叩见之后,汉文帝发现丞相陈平并没有站在群臣之列。文帝问道:“丞相陈平为何不来?”

站在下面的太尉周勃站出来说道:“丞相陈平正在生病,体力不支,不能来叩见皇上,请皇上原谅。”

汉文帝心里暗自纳闷,昨天陈平还好好的,并未见他有什么病状呀?不过,他仍然不动声色,只是说:“好,知道了,退下。”

退朝以后,汉文帝派人去请陈平。人刚走,汉文帝又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陈平是开国老臣,自己应当待他如父亲一样。父亲有病,儿子只能前去探望,哪有召见之理。于是,汉文帝便到后宫换上平日穿的家常便服,到陈平家去探视。

陈平躺在床上,头缠白色绸巾,手里捧着一本书在读。见到汉文帝来了,慌忙翻身下地行礼。汉文帝急忙把他扶起,说道:“不敢,我视您如同父亲,以后除了在朝堂之外,一律免除君臣之礼。”

汉文帝扫视一下屋里的陈设,又说:“今天听太尉说您病了,特地前来探望,不知是否请过御医诊治?您年岁大了,有病可不要耽搁呀!”

陈平听了汉文帝这番关怀的话语,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对汉文帝说:“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对不起您的一片爱臣之心,我犯了欺君之罪呀!”

原来陈平并没有病,而是在装病。他为什么要装病呢?这话就得从高祖去世说起了。

汉高祖刘邦在世时,为了保证汉宗室的传承,规定“非刘氏者不得为王”。但由于他晚年体弱多病,实权已经由吕后执掌。刘邦死后,惠帝懦弱,吕后便不顾刘邦的遗训,大立吕家子弟为王,使得诸吕的势力越来越大,刘家的势力却日益衰微。

满朝文武对这种情况敢怒不敢言。太尉周勃原是刘邦的同乡,秦末跟从刘邦屡建战功,封为绛侯。他对吕后的肆无忌惮实在看不下去,但又因她是刘邦的遗孀,不好顶撞,就告病还乡。而刘邦的另一个心腹之臣陈平,这时被吕后封为丞相,他也看不过吕家的猖狂,可又投鼠忌器,只能装聋作哑,暗自等待时机。

吕后死后,诸吕结党,欲谋叛乱。陈平认为铲除诸吕的时机已到,立刻去找太尉周勃,共商大计。周勃本以为陈平与诸吕同流合污,很看不起他,没想到陈平只不过是暗中积蓄力量,心中竟有如此大志,非常钦佩,立即同意,并且亲自设计,说服驻扎在长安城的警卫部队——北军拥刘反吕,然后又坐镇北军,争取到了南军的支持,以武力为后盾,最后将吕氏家族一网打尽。

这次行动由陈平主持,而周勃是直接率兵诛灭诸吕的人,因此显得功劳比陈平大。陈平自己也这样认为。他想,新帝继位,应论功晋爵,自己应当主动把丞相的位置让给周勃,但又怕周勃不肯接受,便假称有病,不能上朝,使汉文帝任命周勃为丞相。

陈平把这一切都对汉文帝说清之后,又诚恳地说道:“高帝在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诛灭诸吕时,我的功劳不如周勃。所以我愿意把相位让给他,请皇上恩准。”

文帝本来不知诛灭诸吕的细节,他是在诸吕被剿灭以后,才被陈平和周勃接到长安的。听了陈平的解释,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了陈平的请求,发布诏书,任周勃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陈平为左丞相,位居第二。

汉文帝既然想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便用心研究治国之道。

一天上朝时,他问右丞相周勃:“现在一天的时间里,全国被判刑的有多少人?”

周勃谢罪,回答说:“臣不知道。”

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

周勃仍然回答不出。周勃平日统兵,从未过问财政、刑狱之事,此时汗流浃背,惭愧至极,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汉文帝见周勃回答不出,又问站在旁边的陈平:“陈丞相,那你说呢?”

陈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您要想了解这些情况,我可以给您找来掌管这些事的人。”

“那么谁负责管理这些事呢?”汉文帝问。

“陛下要问被判刑人的人数,我可以去找廷尉,要问钱粮的出入,我可以找治粟内史。他们会告诉您详细的数字。”

汉文帝的心里有些不高兴,脸色也沉了下来,说道:“既然什么事都各有主管,那么丞相应该管什么呢?”

陈平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能事无巨细,样样躬亲。丞相的职责,上能辅佐皇帝,下能调理万事,对外能镇抚四夷、诸侯,对内能安定百姓。丞相还要管理大臣,使每个大臣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陈平回答得有条不紊,汉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脸色缓和了下来。

站在一边的周勃也如释重负,暗暗佩服陈平能言善辩,辅政有方。

周勃回到家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自己虽说为诛灭诸吕立了功,但是辅佐皇帝,处理国政方面的才能与陈平相差太远了。为汉朝社稷百姓着想,还是应该让陈平做丞相。于是周勃也假称有病,向汉文帝提出辞呈。

汉文帝非帝理解周勃的心情,立即同意。从此,陈平便成了唯一的丞相,辅佐汉文帝中兴汉朝基业。

故事感悟

在拥戴汉文帝登基的过程中,陈平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为人谦虚,所以决定把丞相之职让给周勃,为此采取了装病的计策。像这种不为官位名利所动、主动让位的贤能之士,才是维护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栋梁之才。

史海撷英

霸 陵

汉文帝陵寝,也称灞陵。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当地人称为“凤凰嘴”。

霸陵是两座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西汉帝陵之一(另一座是汉宣帝刘询的杜陵,其他九座西汉帝陵,都在渭河北面的咸阳原上)。至于为何霸陵选址在此,据推测和汉初仍被遵循的“昭穆制度”有关。但从《史记》来看,霸陵选择依山而建,防盗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霸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对六朝及唐朝依山为陵的传统影响极大。

霸陵因“因山为陵,不复起坟”,即依山凿挖墓室,无封土可寻。并且史料文献对霸陵的记载也很少,所以,只能根据仅有的记载来推测霸陵的具体位置和内部结构。

霸陵陵园史称“盛德园”,内建寝殿、便殿等,但目前也没有发现陵园的遗迹。据记载,霸陵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内部以石砌筑,并有排水系统,墓门、墓道、墓室以石片垒砌,工程十分浩大。据估计,后来排水系统被沙石堵塞,以致墓门后来被水冲开,墓室结构遭到破坏。霸陵最迟在西晋即遭盗掘,并在当时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

文苑拾萃

刘恒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位有名的孝子,对母亲薄太后很孝顺,从来不敢怠慢。

有一次,薄太后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汤药,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药,自己总要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端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前157年,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之第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