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22

第22章 子皮让相扶子产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格言

子皮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大夫。他在执政后期,特别注意了解属下,准备从中选拔自己的继承人。他发现大夫子产很有才能,出使晋国不辱君命。子产到陈国参加结盟时,看到陈国有些官员不安抚百姓,预见到陈国不久就会灭亡,建议国君不能亲附陈国。子产为人正直仁爱,不与骄奢的贵族为伍。所以,子皮决定把相国的职务让给年轻能干的子产。

有一天,子皮把子产请到府中,对他说:“我已经老了,你正年轻有为,要把国家治理好,就全靠你了。我想把处理政事的重担交给你。”

子产听后既激动又不安,说:“我没有您的威望高,朝中受宠的人又那么多,他们能听从我的管理吗?”

“你就放手去做,我带头执行你的命令,带领群臣听从你的安排,谁还敢触犯你?你就好好地管理国政吧。”

“郑国是个小国,又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该怎么治理呢?”

子皮开导他说:“咱们国家小,但照样能富强起来。对大国要搞好关系,但要拒绝他们干涉内政。内修国政,外结友邦,我们就站得住脚。”

子皮, 范蠡之号。春秋时楚人,曾为越大夫,助越灭吴 。后至陶经商致富,又称陶朱公。金李纯甫 《画兔》诗:“ 子皮今尚在,遗像岂陶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泛湖》:“从今号子皮,今来古往不许外人知。”

子产执政以后,对有势力的贵族既予以任用,又加以限制,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对那些忠诚俭朴的人,就予以提拔;对骄奢而又违犯政令的人,就依法惩办。

故事感悟

春秋时期,天下纷乱,各国士大夫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然而子皮这位郑国的执政大夫十分有眼光,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年轻有为的子产,这种荐才让贤的做法让人看到了子皮一心报国的忠心。

史海撷英

陶朱公深谋远虑

范蠡在帮助勾践灭掉吴国后就悄然而去,他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上说:“鸟儿打完了,弓箭就要收起来;兔子杀光了,接下来就要杀猎狗了。越王这个人可以和他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你为什么不走呢?”文种读完信后深有同感,但又舍不得功名富贵。不久勾践送了一把剑给他,说:“你曾经教我伐吴的7种方法,我只用了3种就灭掉了吴国。你那里还有4种,你去教我的父亲吧。”文种只好自杀。

范蠡离开越国后,从海上坐船到了齐国,在海边安了家。他和两个儿子白手起家,很快就积累了几十万家产。齐国人认为他很贤明,想请他当相国。范蠡叹息道:“做生意积累千金家产,当官能位列卿相,这是平民的极点了,一直拥有尊名是不吉利的。”他谢绝了齐国人的好意,把家产都分给穷人,到别的地方去了。后来,他在陶这个地方隐居了下来,化名陶朱公,继续做生意,成为一方巨富。

文苑拾萃

豫让为主报仇

智伯手下有个名叫豫让的人,他早年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后,他去投靠智氏,智伯非常尊敬他,对他很好。智氏被灭后,豫让逃到深山里,他说:“唉,勇士应当为知己而死,就像女人为了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一样。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要为他报仇之后再死。这样,我的魂魄才会安心。”他改名换姓,装成一个受过刑罚的罪犯去赵襄子的宫里打扫厕所。他身上藏了把匕首,想刺杀赵襄子。有一天,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突然觉得心慌意乱,就派人把打扫厕所的人抓起来,结果抓住了豫让,在他身上搜出了匕首。豫让说:“我要为智伯报仇!”左右的人都想杀了他,赵襄子说:“这是个讲义气的人,我以后躲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没有后代,而他的臣子还能为他报仇,这是贤人啊!”于是就把豫让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