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34

第34章 王翱焚书教子孙

推诚人自服。——唐·刘禹锡

王翱(1384—1467),字九皋。明代大臣。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升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七年冬督辽东军务,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天顺间续任,为英宗所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王翱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卒谥“忠肃”。

明英宗时,有位吏部尚书名叫王翱。他一生勤勉正直,襟怀坦荡,是当时有名的贤臣。

有一回,王翱办事有功,受到英宗的称赞和奖赏。退朝之后,英宗的心情还很兴奋,越想越觉得王翱这人不错,自己对他的赏赐太少了。于是,英宗下旨,给王翱的第二个孙子授予一个监生的位置。

王翱再三推辞,说自己尽心职守本来是应当应分的事情,怎么敢一再受额外的恩宠呢?但英宗认为忠诚有功者不赏,国家就没有清正的风气。所以,王翱的孙子就进了国子监。

第二年秋天,正赶上三年一次的乡试,孙子有意参加考试,打算考一个实实在在的功名,也好让祖父安心。可是,他又怕万一考不好,误了自己的前程不说,还丢了祖父的脸。

因此,他就私下去“活动”了一下。很快,有人就为王翱的孙子办了一份证明文书。凭着这份证明文书,就可以去找主考官,保证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他把文书拿去给王翱看,以为祖父准会夸他能干。没想到王翱一见文书,立刻把脸沉了下来。

“你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呢?”王翱严厉地责问他。

“这并不是靠贿赂收买得来的呀,只是他们看重我的学问,向考官做些说明罢了。这里没有一丝一毫见不得人的事啊!”

“我做了一辈子官,官场上的勾当难道我还不清楚吗?要不是大家看我的面子,怎么会给你开出这样不合规矩的文书呢?假如你只是个地方上的穷书生,他们能为你做这些事情吗?”

孙子低下头去,不敢再争辩。王翱也缓了缓口气说:“孩子,你立志科举,这是件好事,我当然赞成。如果你能够凭真才实学去考取,我是绝不会让你埋没下去的。可你要是凭这份文书考取优等,那我要为你感到羞耻。你想想,你生在名门,年纪轻轻就有了监生的地位,而那些贫穷的书生苦读了多年的书,想通过考试得到一个功名,你这一张文书就能把他们顶下去,也许就从此断送了一个人的前程,难道你忍心这样去做吗?”

听了这一席话,孙子羞得无地自容。他向王翱承认了错误,并表示要记住这个教训。

王翱这才高兴起来,他把文书举到烛火上点燃,一边看着火苗,一边又对孙子说:“要记住,七尺男儿生在世上,要活得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时刻都要以诚实正直来勉励自己。凡是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决不要去索取;凡是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也不要凭着侥幸的心理勉强去做,这样,你才能称得上是个君子。”

故事感悟

王翱认为,要成功,就应该凭真才实学去努力,而不应该依靠权势偷奸取巧。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王翱确实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史海撷英

明朝的地理书籍

《寰宇通志》系景泰时陈循等奉敕纂,《大明一统志》系天顺时李贤等奉敕纂。这两部书都勾画了明朝的疆域全貌,是今天保存下来的研究明前期地理形势的绝佳资料。罗洪先的《广舆图》是明朝一部著名的地图集,是以元朝朱思本《舆地图》为底本,改编为明朝内容创制而成的,有十三布政司图、九边图和漕运图等。西洋传教士利玛窦也在北京绘制了若干中国地图,其中最著名的是《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一本世界地图,但把中国摆放在图中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采集史料丰富,重在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之迹,以及对各地形险要的叙述,考证翔实。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方志资料汇编,书中保存了各地大量的经济风俗资料。另外,他还著有《肇域志》,无刻,有抄本。

明朝末年,南直隶江阴人徐弘祖周游全国,考察山川地形,编有《徐霞客游记》。书中极为详细地考察了云、贵、川、广等十余省的地理状况,还揭示了中国西南石灰岩地区溶蚀地貌的特征。他也成为世界上在溶蚀地貌方面进行考察的第一人。

文苑拾萃

识鹅断案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叫钱若赓的人,曾就任临江府的知府。他精明干练,勤于公务,很有政绩,远近也有些名气。

有一年,一个乡下人要进城办几件事,顺便拎了一只鹅来卖。为了方便,他进城后就把鹅寄放到一家旅馆里,并同店主说好,待他办完事回来取鹅。店主满口应承,这乡下人就放心地去办事了。可是,等他来到这家旅馆讨鹅时,那店主却变了脸,并一口咬定这乡下人没在这寄放什么鹅。乡下人一听急了,看到院里正有4只鹅在悠闲踱步,他仔细看了看,就指着一只鹅说:“你怎么能抵赖呢?这只鹅就是我的呀。”店主却耍赖说:“我养了一群鹅,凭什么说这是你的鹅?”说着,把乡下人赶出了门。乡下人很气愤,又不甘心白白地让店主把鹅抢去,就大声同店主讲理。可是,他人老实嘴又笨,确实也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鹅是自己的。乡下人越想越气,无可奈何,就去郡府门前击鼓告状。

钱若赓听乡下人一五一十地把全部缘由说了一遍,看到乡下人那老实敦厚、又急又气的样子,心里已有点数了。但断案不能感情用事,还要有真凭实据,于是他就下令把那店主和4只鹅一起带来,然后把鹅分别关在4个地方,每个地方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一方砚台,见大家很奇怪,便说,这是让鹅自己找主人。这一来,大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让鹅识主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城里的老百姓都觉得这可是件新鲜事,就连差役在内,对知府钱若赓独特的审案方式也觉得不可理解。一时间,人们都拥向衙门看热闹,议论纷纷。

而此时的钱若赓不动声色,把人们的惊奇、议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布置完以后,就退堂用餐去了。

这一下,人们更疑惑了:这鹅案能断出来吗?乡下人更显得焦急难耐,他也怕这方法是唬骗自己的,而店主则暗暗窃喜,他想,鹅怎么能自己招供呢?看你这场戏怎么收场,这乡下人的肥鹅我是要定了。看着坐立不安的乡下人,他不由得得意地笑了。

大家各怀心事,都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钱若赓派人传问:“鹅招供了没有?”差役强忍住笑说:“没有,大人,没有一只鹅招供。”大家一听,哄堂大笑,只有钱若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仍是不动声色。

又过了一会儿,钱若赓走出内室,亲自下堂分别察看关在4处的鹅。他左看看,右看看,微笑着说:“它们已经招了。”见大家惊异,他伸手指向一只鹅,肯定地说:“这就是乡下人的鹅。”

大家一听更奇了,都纷纷拥过来,想看一个究竟。那个店主更惊奇,他不明白钱若赓怎么能那么准确地把自己强夺的那只鹅找出来。钱若赓看着大家迷惑不解的神情,知道是揭穿谜底的时候了。他慢条斯理地说:“我并不认识乡下人的鹅,但是,我知道,乡下的鹅吃什么,城里的鹅又吃什么。乡间的鹅大多吃野草,而城里的鹅大多喂谷子。吃野草的鹅拉出的粪便颜色发青;而吃谷子的鹅拉出的粪便颜色发黄。若确定鹅的主人,无须问人,只看鹅粪便知。”他这么一说,人们恍然大悟,并一致点头,称赞他的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