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09

第9章 郝和尚拔都功不独占赏不独享

让得祥,争得殃。——魏源《默觚》

郝和尚拔都(?—1252),安肃州(今徐水县)人。少时被蒙古所掠,以游牧为生。后常随军征战,善骑射,通译语。元太祖年间,出使南宋,以能言善辩著称。孛儿只斤拖雷元年(1228年),出任九原府主帅,驰骋疆场,屡建战功,赐佩金符。宪宗二年(1252年)卒,追赠太保仪同三司、冀国公、谥忠定。

太宗窝阔台二年(1230年),郝和尚拔都奉命率兵进攻南宋领地潼关、陕西。太宗七年(1235年),他随皇子南下至襄阳,宋兵40万在汉水迎战,郝和尚拔都一马当先,率数百人冲入宋营阵角,大败宋军。次年又随都元帅塔海征蜀,南宋以重兵防守,他领敢死队12人乘夜入关,里应外合,破关入蜀直捣大江。宋义以30万大军固守南岸,郝和尚拔都选精兵9人,乘轻舟悄然登岸,横驰宋阵,喊杀声起,蒙古大军乘乱而进,宋军溃败。

此战后,太宗召见郝和尚拔都,解衣数其争战疮痕21处,遂嘉封为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军民万户,赐佩金虎符,统兵2万。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得赐银,郝和尚拔都坚辞不受,言战功是将士协力而得,不得独受,于是众人均得赏赐。定宗三年(1248年)正月,郝和尚拔都奉诏出治太原,时值灾荒,他自出白银、粮食救济灾民,并减免过重的租税、盐课,深得民心。

故事感悟

郝和尚拔都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在皇帝进行赏赐时,他却得赏而不独受,与将士们分享。他这种不居功、不得利于前的精神,令人敬佩。

史海撷英

元初被掠汉童习蒙语

在蒙元帝国前期大规模的军事征服中,蒙古军队经常掳掠中原工匠、妇女和儿童,作为贵族及军士的私属人口。前四汗阶段最早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的,正是那些被掳掠北上的汉族幼童。

如太祖九年,蒙古军攻略燕京以西,12岁的刘敏被掳分隶某将帅,后主动请求改属成吉思汗斡耳朵,“不三四年,诸部译语,无不娴习,稍得供奉于上前……进退应对,无不曲中圣意”,还能用蒙古语翻译和御前奏对。“九岁而孤”的王德真,被俘于野狐岭,成吉思汗“喜其头颅不凡,命宫掖抚养之”,耳濡目染,“三年通蒙古语言,译说辩利”,“出入提携之”。后充怯薛“奉御”,兼掌二皇后宫政,忽兰皇后“抚之如子”,称为“怯怜口”(蒙古语,意为“家中儿郎”)。郝和尚拔都9岁为蒙古军所掠,“隶乞忒郡王帐下”,“令给事左右,朝夕未尝离。稍长,精通译语”。

类似情况还有:14岁留充窝阔台宿卫的石天麟;10岁被掳“遂徙朔方”的张雄飞;14岁“被俘至杭海”,入侍忽必烈藩邸的张惠;11岁始“给事”察必皇后的梁德珪等。他们的家世籍贯虽异,却都有幼年被掳掠到漠北草原和“给事”蒙古贵族军将的共同经历,这使他们能很快掌握蒙古语言,受蒙古文化影响很深。

文苑拾萃

离亭宴煞

(元)马致远

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