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38

第38章 赵憬清俭自律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淮南子·缪称训》

赵憬(736—796年),字退翁。天水陇西(今甘肃陇西东甫)人。自幼好学不倦,志向远大,品行高洁,但不自我炫耀。唐代宗、德宗时期,历任州从事、试江夏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湖南观察副使、观察使,给事中、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他居官清廉,崇尚节俭,深受当时人们的称赞。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回纥可汗请求和亲,唐德宗以咸安公主出嫁回纥,派检校右仆射关播为使臣,赵憬以给事中兼御史中丞的官职担任副使,护送咸安公主去回纥。以往历次出使回纥的人,大多私自携带各种丝织品和粗丝棉等,在回纥买马,带回来牟利。而赵憬却不这样做,他在回纥什么也不买。人们对他的廉洁赞叹不已。

赵憬出使回纥尚未返回时,朝中尚书左丞的职位出缺。这是一个协助宰相处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的重要职务。唐德宗马上想到了他,说:赵憬可以胜任。赵憬任职期间,清廉勤勉,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由于他推荐的果州刺史犯了贪污罪,年终考绩时,他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考绩等级。主持考绩的校考使刘滋认为他勇于承认过失,应予以鼓励,于是又提高了他的考绩等级。

赵憬一向主张节俭。唐代宗初年,朝廷为唐玄宗、唐肃宗修建陵墓,耗资巨大,又逢吐蕃入侵,天下饥馑,当时赵憬用度从俭。人们对此深为赞赏。

贞元八年(792年),赵憬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他常向皇帝强调节俭的重要性,指出“选贤能,务节俭,薄赋敛,宽刑罚”,同为治国的根本。

赵憬不仅是对别人提倡节俭,而且身体力行。他得到俸禄之后,先修祭祀祖先的家庙,不修府第,不置田产。虽然官居宰相,生活却十分俭朴。他住的房舍、用的仆役都和贫穷的士大夫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实在难以想到这是宰相之家。

故事感悟

赵憬和经常出使回纥的官员不一样,从不私自携带各种东西从中渔利,为人廉洁正直可见一斑。自己推荐的官员犯了错误,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考绩等级,说明赵憬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而赵憬的节俭朴实,也可以从他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显现出来。只有如此的官员存在于世,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史海撷英

唐德宗的削藩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镇(驻守恒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照以往藩镇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土地传给子孙的规矩,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德宗早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命朝廷的弊端,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和李惟岳密谋联手,准备以武力抗拒朝廷。德宗征调京西防秋兵万余人戍守关东,并亲自在长安设宴犒劳征讨兵马,打响了武力削藩的战役,并在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成果:淄青李正己病死后,他的儿子李纳被打得大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只有田悦在魏州负隅顽抗。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德宗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但是,德宗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满。结果,形势发生逆转。建中三年(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文苑拾萃

罪己诏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