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41

第41章 金溶清简政制

人之犯小过,愧怍悔恨如犯大错,夫然后能改过。——清·李惺

金溶(1705—1777年),字广蕴。顺天大兴人。清朝官吏。雍正八年进士,以刑部员外郎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金溶,字广蕴,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父怀珠,武进士出身,官至云南援剿左协副将。

金溶生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幼时,曾受教于浙江名儒诸锦。雍正八年(1730年),金溶26岁中进士,名三甲第七十六,入仕之初,在江苏司主事,晋员外郎。乾隆元年(1736年),受朝命主考贵州乡试。乾隆四年(1739年),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并协助办理江南道济宁漕运粮事宜。乾隆九年(1744年),金溶调知福建漳州府事。

漳州恶徒猖撅,勾结官府及大户,横行乡里数十年。金溶一到漳州,首先整顿吏治,淘汰了不法官吏多人。又乘深夜昏黑,亲率缉捕并惩办了当地无所不为、十数年无人敢于过问的恶徒吴成及其党羽,境内肃然。有龙溪县吏因营私而百般阻挠交通,扰租赋。金溶闻之大怒,亲自率卒吏前往疏通,无敢再设阻者。百姓称之,曰:“叫金公之威,断莫能为也。”金溶在漳州任上五年,体察民间疾苦,疏通水道、赈济灾民,皆为百姓所称道。

乾隆十四年(1749年),金溶调迁台湾道。二十一年(1756年),调至陕西办理军需、补驿盐道并先后署理陕西按察司、布政司、潼商道、延绥道事。二十九年(1764年),调至浙江督粮道事,并署宁绍台道事。在任三年,因与巡抚陈学鹏不和,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归家。这时,金溶已60多岁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十二月,金溶卒于家中,享年73岁。

故事感悟

金溶体察民间疾苦,赈济灾民,惩办不法官吏,整顿了吏治,扫清了本地积弊,也说明了金溶的重民而简政的态度。

史海撷英

雍正帝开放洋禁

雍正前期严格执行海禁,但后因考虑沿海百姓的确疾苦,于雍正五年开放洋禁,允许人民往南洋贸易,海禁施行于闽、粤两省。 雍正对当时的鸦片贸易也较为重视,他的鸦片政策是:贩卖毒品,严惩不贷,严格区分药用鸦片与毒品鸦片烟,毒品严禁,药用不干涉,且照顾小本商人的正当利益。对待西欧来的使者,雍正也以礼相待。他虽竭力反对天主教等在中国民间的传播(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在于封建皇帝思想的保守性),但同时,他对天主教也并无恶意。五年,博尔都噶尔(今葡萄牙)使臣麦德乐来京,雍正对他的优待使他深为感激。甚至于雍正寿辰之时,在天主堂作祈祷,为之祝寿。雍正还选了一些有才能的传教士在宫中研制外国仪器和烧造材料。马戛尔尼当年来华,有一部分原因是雍正在伏尔泰笔下的“开明”为欧洲人所共知,使他们对中国皇帝(当时是乾隆)与对华通商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作为一个封建皇帝,雍正虽然开放洋禁,为南方沿海一部分人民恢复康熙末年被剥夺的谋生手段,促进了中国与南洋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但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

文苑拾萃

《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是满清雍正帝所著,全书共四卷,主张清朝的正统性和“华夷一家”,以期消弭汉人的夷夏之防。《大义觉迷录》的写作起因是汉人学者曾静、张熙受到吕留良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游说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失败被捕。雍正帝下令收录两年来关于此案的上谕,以及曾静口供和《归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对曾静等人指责他的十大罪状进行了一一辩解。雍正在书中宣称自己是圣君,鼓吹“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并强调“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