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40

第40章 何远为官迎送从简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淮南子·主术训》

何远(470—521年),字义方。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何远初仕于南朝齐,为江夏王国侍郎,后参预崔慧景与江夏王萧宝玄围攻宫城之事。事败后他逃亡在外,曾投降北魏。后由北魏返回,迎接梁萧衍的义军,为梁朝的建立立下功勋。以后他出任武昌太守,改变先前倜傥风流的行为,折节为吏,杜绝交游,不受请托。以后历任郡、县官员,生活极为俭朴,将俸禄代贫民交纳租赋。他对人从不低声下气,也不向上官送礼。在处理政务时,打击豪强富户,扶助贫弱百姓,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梁武帝即位后,何远为后军将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在府中竭尽心力,知无不为。萧恢也推心置腹,倚仗他处理事务,关系亲密,十分信赖。他迁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好行侠仗义,到这时才杜绝交游,对亲朋的馈赠丝毫不受。

武昌民间都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嫌江水热,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则将水还给他。这种做法虽然像是假装的,但表现出何远的委曲用意。他的车辆与服饰尤为简陋,所用器物没有铜制或漆器。江南盛产水产品,十分便宜,但何远每顿饭不过吃干鱼数片而已。然而他的性情刚正严厉,官吏及百姓多因小事受到鞭罚,于是被人所控告,他被征召到延尉受审,被弹劾有数十条罪状。后来,何远又为武康令。他更加坚持清廉的节操,除去淫祀,以身作则,百姓十分称赞。太守王彬巡察属县,诸县都以盛宴款待王彬。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下干粮、饮水而已。梁武帝听到何远的才干,擢升他为宣城太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宣城郡受到过盗匪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声名远闻。过了一年,何远迁任树功将军、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桂州刺史,一路上抢掠骚扰,但进入始兴境内,一草一木都不敢侵犯。

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墙屋,小至百姓住宅、交易市场,大至城墙堑壕、马厩仓库等,他都像经营自己家业那样来加以修治。他应得的田秩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作为他们的税款,长期坚持这样。而他性情果断,百姓不敢非议,只是心中畏惧而感到可惜。何远所到之处,百姓都为他建立生祠,并上表报告治理的情况,梁武帝经常下诏予以表彰。何远处理政务时,对豪强富户恨如仇敌,对贫民百姓视如子弟,因此,他特别为豪强所畏惧。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罚者所诬告,因此被免职还家。

何远为人耿直清高,不循私情,在人世之间,杜绝请谒,也不拜访别人。与别人写信,无论贵贱,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在与人交往时,从不低声下气,因此多受到俗士的忌恨。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当他离开东阳归家,数年间口不谈荣辱,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他轻财好义,周济别人的窘急,而且说话从无虚妄,都是出于他的天性。他经常与别人开玩笑说:“你能抓到我一句假话,我就给你一匹缣作为酬谢。”大家都注意他,但未能找到。

故事感悟

何远为人正直清高,不以世俗为牵绊,虽为俗士所嫉恨,但依然我行我素,保持一颗廉洁之心。迎送从简,可以看出何远是一个为民着想、两袖清风的好官,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史海撷英

南齐君主萧道成

南齐的开国君主名叫萧道成(427—482年),是南朝宋著名将领萧承之的儿子,母陈道止。他的家族南兰陵萧氏是南朝著名的世家大族,故他的家世地位十分显赫。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东)。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东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人。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仕宋,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偏军征仇池,进军距长安80里,以兵少,又闻宋文帝卒,乃还。明帝时为右军将军,以军功累官至南兖州刺史。

南方侨姓士族四大望族,由东晋时期的王、谢、庾、桓,逐渐变成了刘宋以后的王、谢、袁、萧。萧姓敬陪末席,实际上还有那么一点不够格,因为前面三族基本都是从东晋建立以来对于南朝政治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家族,几代族人在朝中的高官不可计数。萧氏自从萧道成的高祖萧整在永嘉之乱中南渡到晋陵武进县后,其族人并没有太多的建树,所以萧道成曾说自己出自布衣寒族,也并非全是自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萧整的后代在南朝170年的历史中,竟连续建立起齐、梁两个朝代,前后统治将近80年。若加上末期附庸北周的后梁王朝,则有100多年的时间,这样的辉煌,恐怕也是王、谢、袁三族所望尘莫及的。

文苑拾萃

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

《新唐书》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

兰陵之所以成名,不是在唐朝时期,而是在东晋南朝时期,这时期才让此族位列天下名门,功成身就。

南朝时期萧氏一门共出30位宰相:萧思活、萧缅、萧道成、萧嶷、萧嵩、萧晔、萧子良、萧鸾、萧锵、萧铄、萧子懋、萧子明、萧钧、萧铉、萧昭粲、萧坦之、萧惠休、萧遥光、萧颖胄、萧衍、萧秀、萧憺、萧宏、萧樽、萧伟、萧伦、萧渊藻、萧会理、萧恪、萧宝寅,再加上两朝天子方位列于王、谢、袁之后,只能敬陪末尾!萧氏在整个南朝时期近200年之间位列四大望族之列: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并称:“王谢袁萧”。

“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中国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南朝的齐王朝与梁王朝,居然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

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写道:“唐之世家,自以郑氏、河东裴氏、京兆韦氏、赵郡李氏、兰陵萧氏、博陵崔氏六族为最。”这6个姓氏中,博崔赵李荥郑位居四姓;京兆韦氏、河东裴氏亦为关中四姓,地位毋庸置疑,唯独兰陵萧氏是北方士族心目中地位稍次的南朝侨姓。南朝四大侨姓中的王、谢、袁入唐后均不显,兰陵萧氏可谓硕果仅存,但它竟能与四姓并列,这便是一个颇值得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