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046

第46章 战火骤起,洛阳告急

就在李密还在跟杨玄感辩论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刚刚成立的起义军里出现了叛徒,刚刚被委任为怀州刺史的唐祎跑了。唐祎这一跑彻底打乱了杨玄感的部署,起义无法再拖延了,只能仓促出发,而起义军遇到第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是唐祎跑回去镇守的河内郡。唐祎一回城就组织全民上城防守,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带领一千人打了半天毫无所获,只能绕开河内郡继续前进。与此同时,唐祎派人飞报东都:杨玄感反了,东都洛阳马上进入战备状态;同时修武的百姓自发地把守住临清关,杨玄感的起义军无法从这里通过,只能绕道汲郡南渡黄河。在杨玄感看来,河内郡打不下来没有关系,临清关过不去也没有关系,只要南渡黄河直逼洛阳,天下就在自己的手中。在杨玄感的指挥下,老弟杨积善率领三千人在偃师南郊顺洛水向南进发,老弟杨玄挺(实际已经过继给叔叔杨约当儿子)率领三千人从白司马坂翻过邙山南下,而他自己率领三千人紧随其后,这就是杨玄感的全部主力。

说起来这些主力军还是很寒酸的,武器装备就是每人一把单刀,一件柳木做的盾牌,没有弓箭,也没有铠甲,跟大隋正规军的装备相比,隋军是凤凰,杨玄感军是白条鸡。不过初次遭遇,白条鸡还是显示了威力,因为留守的隋军还不如白条鸡呢。细想一下也很合理,能派上用场的都被皇帝杨广带往辽东,家里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残,这些留守的军队根本不能算作军队,只能算作维持治安的老弱病残组合。杨积善率领的起义军一路提心吊胆地渡过洛水,迎战他们的是河南令达奚善意率领的五千精锐兵马。看着人家雄壮的五千兵马,杨积善手下的三千人心里都有些打鼓,可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冲着,冲着,奇迹发生了,对方的五千人马自己崩溃了,士兵四散逃去,白条鸡首战获胜。杨玄挺的一路人马也遭遇了隋军的抵抗,带队的将领是将作监(建设部高官)裴弘策。这个裴弘策平时主管工程建设,现在被赶鸭子上架带兵平叛,这就叫“赶鸭子上架,逼张飞绣花”。将熊了一个,兵也熊了一窝,裴弘策这八千兵马跟前一拨一样,两军一照面,八千人就开始四散奔跑了。

裴弘策没有办法只能后退几里垒砌防御工事,没想到杨玄挺又追了上来,再打,那帮熊兵还是接着跑。一天之内,杨玄挺打了五次,熊兵跑了五次,跑到最后,八千兵马只剩下十几个骑兵,剩下的哪去了?要么阵亡,要么开了小差,要么投了杨玄感。两战接连败北,洛阳留守樊子盖坐不住了。樊子盖一生兢兢业业,从地方官做起,大好的时光都耗在地方官任上了,年轻时他想调进京城,隋文帝总是不准,后来年老了,皇帝杨广总算看到了他的价值,这才提拔起来,更是委任给洛阳留守这个关键岗位。两战一败涂地,洛阳告急,樊子盖如坐针毡,可因为他是地方官起家,洛阳的官员们对他并不感冒,他的命令到了洛阳官员那里总是要打些折扣。樊子盖正郁闷时,败军之将裴弘策撞到了枪口上。按照樊子盖的部署,裴弘策需要接着带兵出战,可裴弘策就是不执行,主要是被杨玄挺打怕了。在平时樊子盖和裴弘策级别是一样的,所以裴弘策从心里也就没把樊子盖当回事,不出战,就是不出战,你能把我怎么着吧!怎么着,砍!说砍就砍,建设部高官裴弘策说没命就没命了,不是因为建筑质量,而是因为一场败仗。

砍完了裴弘策,国子祭酒(国立贵族大学校长)杨汪还对樊子盖面有不愤,好,接着来,再砍!杨汪这才意识到樊子盖真敢下死手,赶忙磕头,直到把自己磕出了血,头才算保住了。一个被砍了头,一个头磕出了血,樊子盖用两个老家伙的头树立了自己的威风,洛阳城内才算统一了思想。在樊子盖的指挥下,杨玄感在外面拼命地砸门刨墙也没效果,毕竟他的军队一穷二白,既没盔甲,也没弓箭,更别说攻城工具了,穷成这样还好意思出来打仗。洛阳城虽然没有攻下来,杨玄感的队伍却迅速壮大了,加上陆续投降的隋军,杨玄感的队伍已经达到五万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令杨玄感更兴奋的是,一大批高官子弟也加入了起义的队伍,这着实让他吃了一惊。这些高官子弟包括已故大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咢、观王杨雄(杨坚的族侄)的儿子杨公道、内史侍郎虞世基的儿子虞柔、大将来护儿的儿子来渊、御史大夫裴蕴的儿子裴爽、大理卿郑善果的儿子郑俨、大将周罗睺的儿子周仲等四十来人,总之这些人都是高官子弟。

说起来这些高官子弟投奔杨玄感的原因其实很偶然,原因只有一个:贪生怕死!按原计划这些人是响应政府号召来东都平叛的,本来指望着平叛立点战功,好让老爹们的脸上更有光。等到了洛阳门口他们听说将作监裴弘策因为兵败被斩首了,这下可把公子哥给吓坏了,“闹了半天,要是打了败仗还要杀头呢!”公子哥们一商量,算了,别去了,省得回头再让人给砍了。可是已经到了洛阳城下了,就这么回去大家又不甘心,也不知道谁先提了一句:“要不咱投杨玄感吧,没准成功了咱都是开国元勋!”就这么着,原本立志为国杀敌的公子哥们转身就参加了起义军。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讽刺,老爹们正在前线给皇帝卖命,儿子们却在后方革皇帝的命,这到底唱的是哪出呢?就在杨玄感在洛阳城周围横行霸道之时,得到消息的十岁皇孙杨侑已经悄悄派出刑部尚书卫文昇,率四万人从大兴出发增援东都。卫文昇也是一个狠人,最大的特点是胆大心细,最经典的案例是一人招降十万人。隋文帝仁寿初年,山獠作乱,卫文昇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卫文昇到任以后,正赶上山獠围攻大牢镇,卫文昇单骑赴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

于是说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余万口。一征辽东时,东渡辽河九个军全都损兵折将,唯独他的部队全建制返回,征辽将领基本都受处分,就他一个人升官,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吧!这次出兵平叛,卫文昇也是下了狠心。一出兵,他先处理了一件小事,这事对一个四万大军统帅来说实在是太小了,什么事呢?也就是挖了一个坟头,只不过坟头的主人有点特别,不是别人,就是杨玄感的老爹杨素。卫文昇命人挖了杨素的坟墓,纵火烧了杨素的尸体,从此他跟杨玄感就不共戴天了,按照血亲复仇的原则,这种大仇,三辈子也报不完。烧了杨素的尸体,卫文昇就算把自己的后路彻底给堵死了,同时也向四万士兵证明,我卫文昇就是要跟杨玄感死磕!洛阳城外乱成一片时,皇帝杨广正在辽东城下指挥围攻,包围圈已经越来越小,城里高丽军的抵抗也越来越弱,杨广屈指一算,顶多三天,辽东城定然告破。为了攻破辽东城,杨广是下了血本的,他下令制造布袋一百万个,这一百万个布袋用来做什么呢?答案是用来装土的。按照杨广的规划,这一百万个布袋将码成三十步宽,从城外的平地开始垒,一直垒到城墙边,垒砌起来的布袋跟城墙一样高,这样就不用爬城墙了,直接一抬脚就进城。

这么浩大的工程能在高丽军的眼皮底下完成吗?答案是能。按照规划,在工兵垒布袋的同时,将有数辆比城墙还高的战车矗立在两端,上面布满弓箭手,皇帝一声令下,工兵开始垒布袋,弓箭手负责射箭掩护,这就叫“武装修路”。只要神射手压得城里的守军抬不起头,这条极有想象力的高架大道也就有盼头了。等弓箭手停止射击,里面的高丽守军刚一抬头,就会看到无数的隋军迈着方步,提着砍刀冲了进来。(国家强盛就是霸道!)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总攻也进入了倒计时,就在这时,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传到了辽东城下,此时距离杨玄感造反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洛阳到北京七百多公里,北京到辽东城又是六百多公里,那个年代从洛阳往辽东捎个信太难了!按照《新唐书》的说法,这个十万火急的消息是李渊传递的,而《资治通鉴》却没有相应的记载。根据我的推测,皇帝杨广很有可能先后收到过几个同样的消息,因为举报谋反是每个官员应尽的义务,李渊很有可能也派人送了这样的鸡毛信,而这封信为他在关键时刻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接到告急的文书,皇帝杨广显然有些慌乱。

他从来没想到国内会乱成这个样子,更没有想到杨玄感这个白眼狼会造反,令他更意外的是,居然有四十多个高官子弟跟着造反,这是唱的哪出呢?他们的老爹可正在前线为朕卖命呢!这帮小兔崽子。想了半天,皇帝杨广也没有想到办法,只好把纳言(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苏威叫来一起商量,判断一下杨玄感这小兔崽子能否成气候。在杨广看来,杨玄感非常聪明,他老爹杨素是只老狐狸,老狐狸的儿子自然就是中狐狸,或者小狐狸。纳言苏威见多识广,他早已看出国内民变之火已经开始燎原,一个智商不高的杨玄感不足为虑,怕只怕从此民变一发不可收拾。

杨广听完,沉重地点了点头,杨玄感的叛乱必须平定,那么高丽怎么办?征辽东还能进行下去吗?就在杨广郁郁寡欢之时,一个黑影悄悄地离开了东征军大营,当夜就投奔了辽东城内的高丽军,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杨玄感的同党之一兵部侍郎斛斯政,也就是兵部尚书段文振一直告诫杨广不可重用的那个人。先前斛斯政接到杨玄感的密信,随即安排杨玄感的两个兄弟杨玄纵、杨万石从辽东前线返回参加叛乱。现在杨玄感已经正式起兵,皇帝追查同党迟早会追查到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投奔高丽去吧,出了国,皇帝杨广也不能把我怎么着。然而斛斯政的精明小算盘只打了一年多。一年后,他成了高丽与大隋的交易品,在大兴的金光门下,他被文武百官变成了刺猬,死后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连灰都没留下(汉奸的下场)。斛斯政投敌了,杨广的决心也终于下了,此时的辽东已经不是鸡肋,而是卡在他嗓子眼里的鸡骨头,这个鸡骨头既然吞不下去,那么只能吐出来了。

六月二十八日凌晨,皇帝杨广下令全面撤退,为了走得轻松,走得愉快,什么都不带了,只要人回去就行了,二征辽东就此猝然停止。由于隋军走得实在太轻松了,大营跟有人时一模一样,高丽守军看着空空的大营就是不敢进,因为他们也知道兵法上有一计:“空城计”。一直挨到了六月二十九日中午,壮着胆子的高丽士兵才进入隋军遗弃的大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隋军真的放弃全部辎重撤退了。领头的将领放眼一看,乐得合不拢嘴,从来没听说挨打还能领红包,这次光隋军留下的这些辎重,就够辽东城吃好几十年。求你了,以后多打我几次吧!兵法有云: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现在隋军仓促撤退,高丽军就有机可乘,高丽军队随即出发尾随隋军。因为国小没有自信,高丽军队一直与隋军保持八九十里的距离,等到皇帝的大营已经渡过辽河,岸边剩下的只有几千老弱残兵,高丽军队这才鼓足勇气发动进攻。即便这样,一仗下来战果就可以写进高丽国史了,歼敌数千,隋军殿后的老弱残兵全被屠杀。

惨!惨!惨!回到国内,杨广着手平叛,两大猛将宇文述、屈突通迅速被派上了前线。在国难面前,另外两个将军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只不过一个是正作用,一个是反作用。起到正作用的是左骁卫大将军来护儿,起反作用的是右武候大将军李子雄。当时来护儿正驻扎在东莱郡,按照计划他们将出海远征平壤,现在听到杨玄感谋反的消息,来护儿决定不等诏令直接带兵赴洛阳平叛。部将们刚刚表示反对,来护儿说出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高丽只是疥癣小病,洛阳被围才是心腹大患。”(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这句话后来被唐王朝引用,只不过主语稍微换了换:“朝鲜半岛只是疥癣小病,吐蕃才是心腹大患。”经典就是这样被传承的。来护儿自动加入平叛,李子雄则是自动加入反叛。李子雄原为天子十六禁军第六军的大将军,因为被指控有罪免除官职,杨广责令其以平民的身份在来护儿的大营效力。由于李子雄与杨玄感私交甚笃,交好到连杨广都知道他俩穿一条裤子,本着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的原则,杨广自然不会放过李子雄,所以就派使节捉拿李子雄。李子雄当然也不是吃素的,找了个机会杀了使节逃了出来,自此就算彻底跟杨玄感穿一条裤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