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091

第91章 李密的末路 (1)

接到李密的来信,已经称帝的李渊乐得合不拢嘴,虽然他并非真的看重这个所谓的同宗兄弟李密,但他非常看重李密投降的符号意义。此时的李密尽管惨败,尽管落魄,但他的身份依然是一方盟主。李盟主向李皇帝投诚,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李皇帝的号召力,更何况李密的手下还有两万多人马,另外还有一批依然听命于李密的城市。手里握着这么多人马,这么多城市的资源,李密对自己的前景非常看好,毕竟自己是带着资源入股,在李渊的政府里怎么算也应该能算上核心层兼大股东。对比东汉初年投奔刘秀的窦融,我李密的资源可比窦融强多了,如果历史可以类比的话,在李渊的政府里享受个宰相级别也并非不可能!然而,“享受宰相级别”只是李密的一相情愿,李密期待着李渊的盛宴,到头来却发现,李渊给他的只是两个发了霉的窝头。前往长安的路上,李密的错觉还在继续。李渊派出的使节在路上络绎不绝,每个使节都在传递着李渊对李密的热情问候,在使节们的共同忽悠下,李密的错觉达到了顶点,他满心以为只要到了大兴,他就将迎来自己的大时代。公元618年十月八日,满怀希望的李密抵达长安。

在这里他没有得到想象中的鲜花,也没有热情欢迎的人群,他的大哥李渊也迟迟没有出现,在长安的宾馆里,李密成了“狗不理”。先前络绎不绝的使节都消失了,宾馆中也根本没有专门接待他的人,李密的饮食能凑合就凑合,能将就就将就,那架势,根本就没把李密当盘菜。李密总算还有口吃的,而李密的士兵可就惨了,一天吃一顿饭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一天都得不到一顿饭。辛辛苦苦跟着李密投奔李渊,居然是这个结局,看来无论什么时候,投降这种事情都要想清楚了,别看广告,看疗效!不久之后,李渊总算热情地接待了李密,宾主双方还愉快地回忆了当年书信来往的日子,然后一起感叹时光飞逝,转眼间两个人都年长了一岁。见完了面,叙完了旧,双方总算进入实质阶段。李渊对李密的工作进行了安排,任命李密为宫廷膳食部长(光禄勋)、上柱国,封邢国公。

光禄勋是干什么的呢?说白了就是宫廷打杂的,业务范围是负责安排调配宫廷的膳食,往好听了说是宫廷膳食总管,往难听了说就是一堆厨子和服务员的头,用现在的话说就相当于李渊家庭食堂的大堂经理!理想是宰相级,现实是大堂经理级,读过兵书当过盟主的李密自然知道光禄勋与宰相的差距,这就好比一个待嫁的姑娘,心中的偶像是两米二三的姚明,现实的对象是身高不详的潘长江。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为什么那么大呢?如果换成别人,能当上光禄勋已经算光宗耀祖的事情,而对于李密,这却是十足的耻辱。怎么说自己也是八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显赫一时的盟主,让李盟主给李皇帝当大堂经理,这不是屈才,而是太屈才了!原本李密也告诫自己要淡定,然而现实工作中的耻辱让李密无法忍受。

由于光禄勋的级别相对偏低,因此对口能管辖到李密的官员还有好几个,而更要命的是这几个官员还有一个毛病:喜欢跟下属索贿,而光禄勋李密就是他们的索贿对象之一!如果李密识相地贿赂这几位大爷领导,那么这几个领导也会客气地说:“小李,真懂事!”倘若李密没贿赂到位,那么这几个大爷就会给李密几张冷脸,然后不断地抱怨:“小李,太不懂事!”在几位大爷领导的挤压下,李密迎来了上任以来负责的第一场大型宫廷宴会。在这一场宴会上,李密不是尊贵的座上宾,而是这场宴会的总跑堂,负责催酒跑菜,总之酒没了找李密要,菜没上找李密催,一场宴会下来,在座的贵宾都知道原来这个总跑堂的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魏公李密。让盟主、魏公李密跑堂,李皇帝很有面子,而李盟主很没面子。宴会结束后,比狗还累的李密回到了家里,在家里,他的兄弟王伯当早已等候在那里。同李密一样,投诚的王伯当也生活在失落之中,尽管李渊给他的职务是左武卫大将军,但这离他的梦想也相去甚远。

当初李密的梦想是太尉等三公的高位,而王伯当的梦想是至少当一个尚书,无论兵部还是户部,总之是个尚书就行,然而李渊任命的却只是左武卫大将军,而且这个大将军还被李渊当贼一样防。看着李密一脸的失落,王伯当知道,失落的种子早已在李密的心中生根发芽,一代盟主李密绝不甘心为李渊催酒跑菜,在李密的心中,一定还有重整旗鼓的雄心。王伯当轻轻地说出了两个人名,镇守黎阳的徐世积,镇守罗口的张善相,只要把这两个人联系过来,黄河以南依然大有可为!是啊,难道就这样当一辈子大堂经理?难道就这样一辈子当个总跑堂的?不,这不是我李密的性格。王伯当的几句话点燃了李密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他要用心中的火点燃自己,进而照亮整个天下!不过要想从李渊的眼皮底下跑掉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毕竟不能直接对李渊说:“老板,你被炒了!”找借口自然难不倒聪明的李密,很快他就提出一个李渊难以拒绝的借口:“替李渊招降从前旧部。”这个借口找的很巧妙也很合理,自然让李渊无法拒绝。

听说李密要去招降旧部,李渊的大臣们纷纷反对,在他们看来,让李密招降旧部无异于鱼回大海、虎归深林,一旦有机会,李密一定会背叛。大臣们看破了李密的棋局,老道的李渊何尝没有看透。此时的李密尽管机关算尽,但他的一举一动早在李渊的意料之中。我们曾经说过能提前看到以后十步棋的人就是天才,那么李渊就是那个天才,而李密呢,他的眼睛顶多看到后三步棋,他跟李渊的差距不是一两步!单纯从棋艺上讲,高段位的李渊要摆平李密只是分分钟的事,然而李渊并不急于出手,因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现在的李密已经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留之无用,既然自己想走,李渊自然也不会留。以后的事实证明,放李密归山从头到尾都是李渊的刻意安排,目的就是让李密自投罗网,自取灭亡,而李渊还赚得宅心仁厚的美誉,李密则背上小鸡肚肠的骂名。最后的结果,李渊成功,李密再一次上当。

在给李密的饯行酒宴上,李渊邀请李密和他的智囊贾闰甫一起登上御座,坐在自己的身旁,席间还不断地给两人夹菜,不断地敬酒,亲密无间的表情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至于好几次李密都差点脱口而出:“老大,我不走了!”这次酒宴进行的很成功,很尽兴,老谋深算的李渊充分展示了特级演员的功力,而李密和贾闰甫也表现了一级演员的实力。一顿酒两种心情,一顿酒两种心眼。酒喝到了,话说透了,为了表示对李密的充分信任,李渊还大方地任命王伯当为李密的副手,哥仨一起起程吧,记得早点回来,省得当大哥的惦记!走出大兴的李密兴奋不已,在经历了屈辱之后他终于又找回了自己,这一次他要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然而他并不知道,从这时起他已经掉进了李渊的圈套。原本按李密的想法,他准备带走全部部下,这样才能走彻底,然而李渊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给李密下了一道指令:一半人马留在华州待命,一半人马跟随李密出潼关。这样兵还没动,李渊就拆分了李密的人马,而且还制造了李密士兵中的紧张空气。毕竟走一半留一半就是一个损招,剩下的一半就是留下来做抵押的人质,全看另一半能不能按期回来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