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69

第69章 贻笑大方的“租白人撑门面”

第六十九章 贻笑大方的“租白人撑门面”

背后故事

在不少中国制造企业的宣传介绍中,都可看到诸如“产品畅销海内外”的语句。真的就畅销海内外吗?至少我知道,就一些中国食品企业来说,确实“畅销”,但“畅销”对象只是海外的华人,外国人可真吃不惯中国的有些食品。

但企业还是要说“畅销海内外”,潜台词不过就是以此衬托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实际则是一种挟洋自重或崇洋媚外的情结在作怪。

这还算是有事实根据的“拔高”,随着中国整体道德的滑坡,“崇洋媚外”更变成了公然造假,一些企业更发展成雇用白人冒充外商;而一些领导者明知造假,但为面子好看而乐此不疲。

部分外国人则一方面欺骗中国人,一方面还对中国人被欺骗予以讥讽。不讲道德的,看来也并不仅仅只有中国人!尽管某些中国人是始作俑者!

正文

2010年有一期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的短文,题为《租个白人》(Rent a White Guy),讲的是外国人在中国打工的事情。文辞幽默风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但读后却让人感到五味杂陈。

作者莫克斯利(Mitch Moxley)写道,他不久前被美国一家驻华企业聘用,前往山东担任公司的质检官员,周薪为1000美元。尽管他没有任何专业经验,但不要紧,企业只要求他着西装、打领带。用Moxley自己的话说,企业就是希望他成为“冒牌”商人,为企业迎来送往,主持仪式,甚至和市长等寒暄交流。

而且,被聘请干这种活的外国人还不少,Moxley文中就提到有六个人:清一色的白人,清一色的冒牌货。有一位从事电影工作的美国人,被请来作为一家加拿大公司的代表,并走上讲台发表有关低碳生活方式的演讲;他还有一位朋友,还专程飞赴上海,扮演异国的大买家。

按照圈内人的行话,他们这群外国人从事的是“白人领带”活动(White Guy in a Tie),“只要穿上西装,跟人握手,就能(在中国)赚钱”。至于为什么能有如此美差,Moxley引述他的一位汉语老师的话说,“让外国人穿上漂亮西装,可以让公司有面子”。

这是中国某些地方的孤立现象吗?似乎还不是。

Moxley的文章在《大西洋月刊》网站登出来后,我看到相关评论不断,其中不乏讲述类似经历的外国人。比如一位网名为“dadanada”的外国人说,他在中国也曾被聘请扮演过冒牌商人,一次他前往哈尔滨担任一家医疗公司的副总裁,另一次他担任一美容产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在北京上过电视。

要想在中国扮好冒牌商人,“dadanada”总结出几条经验:第一,要有魅力;第二,如果是男性,要穿西装,打领带;第三,要住在北京,海淀区尤佳;第四,要经常在北京语言大学外晃悠,他就是在那里被“发现”的。

至于报酬,“dadanada”的说法和Moxley略有差别,“dadanada”说他经常一个月工作3—5天,大致是100美元一天,一个星期1000美元的美差不是特别多。

姑且不论“dadanada”和Moxley的经验之谈是否都符合事实,但从中至少可以看出,“租个白人”的生意在中国还似乎颇为兴隆。

其中原因,一是肯定有中国企业热衷此道。“dadanada”介绍他曾在中国上电视、推销医疗产品。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雇他的大致都是中国公司。另外,美国企业也“入乡随俗”。雇用Moxley的是美国加州的公司,但不晓得是真外商还是“出口转内销”的华人公司,反正公司方底气不足,于是找了几个真外国人来撑一下门面。

外国人吃香,钱钞滚滚来。这里面应该有我们中国人好面子的成分,但其中难道就没有外国人和内鬼联合欺诈的嫌疑?按照“dadanada”的介绍,他参加的活动,大多是医疗产品的广告宣传,而且是南来北往,生意相当兴隆。他一个医疗产品的门外汉,却去推销医疗产品,难道其中没有猫腻吗?

“租白人撑门面”,既是商业道德问题,反映的是中国一些商家诚信的缺失;更应该是法律问题,暴露的是一些商家明目张胆的欺诈。这种内鬼和外贼沆瀣一气的行为,最终损害的是中国老百姓的利益。对于这个问题,有关部门真应该好好查一查、管一管,还市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至于我们普通人,在看到西装革履、讲得头头是道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时,也不妨多一个心眼,他们中有真外商、真专家,但肯定也不乏假外商、伪君子!

本文发表于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