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牛尔18年
10127200000011

第11章 夜以继日(2)

接着,我开始帮她上妆,闲谈中知道,这位礼貌又羞涩的女孩,原来是师范大学刚毕业的准老师,她刚好想要挑选并学习一些基本的上妆技巧。于是,我一边帮她上妆,一边帮她解说产品的效果及使用方式。

这时,整个彩妆区前面,变成了我的舞台,许多人好奇地上前观察,甚至,一位之前不理我的顾客,这时也好奇地趋近观察。彩妆区的摊位,瞬间变得活泼热闹起来,最后,这位准老师购买了我所推荐的每一样产品,从隔离霜、粉底、遮瑕膏、蜜粉、睫毛膏、眼影、口红,一直到毛刷。她的女朋友也带了一点产品,一共买了相当于人民币1600元的产品,办了两张贵宾卡。

如果当天我放弃了,就不可能把彩妆业绩由5%提升到20%,并拥有零售美妆教育训练师的自信

人民币1600元,代表的是什么呢?

平时这家门市一天的业绩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原本彩妆所占的平均比例大约是5%,换算下来,一天彩妆的平均销售额只有相当于人民币300元。

如果每天彩妆都能增加人民币1600元的业绩,店里的业绩可以成长至人民币7600元,提升27%,而彩妆销售额所占的比例则由5%,提升到20%!

至今,我仍然非常感谢这位老师,由于她与朋友消费相当于人民币1600元,让店里的门市人员瞬间对我的印象加分,也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顺利地将彩妆销售额的比例提高到20%,更让我从此建立起自信,顺利地从美容沙龙的“牛博士”,变身成为零售美妆行业的教育训练师!

我的商场活动经验

肌肤之钥(Cle de peau BEAUTE),娇兰(Guerlain),雅诗兰黛(Estee Lauder),海蓝之谜(La Mer),契尔氏(Kiehl's),碧欧泉(Biotherm),兰蔻(Lancome),薇可(Awake),高丝(Beaute deKose),缇诗娜(Dicila)雅芳(Avon),Ayura,希思黎(Sisley),发朵(Phyto),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植村秀(Shu Uemura),城野医生(Dr.Ci:Labo),贝佳斯(Borghese),艾蜜塔(Apivita),傲丽(Covermark),凯斯柏莎(KP),松下(Panasonic)……

老牛心语

业绩最好的业务或是柜姐,通常不是长相最美或者学历最高的人,往往是一些貌似平凡,却最有“亲和力”的人。

我常告诉柜姐(销售人员),专柜就像是你的舞台,你可能生理不顺、跟男友吵架,或天气不好,但没有人愿意看到一张没有笑容的苦旦脸!再苦,也要催眠自己,像川剧“变脸”一般,随时将一张哀怨的苦脸,换做人见人爱的笑脸,你就会成为人气最高的“最佳女主角”。

人生若是舞台,你就是演员,演出精彩与否,由你的态度来决定,在每天为自己化妆(打扮)的同时,也别忘为自己的“心灵”化妆,好随时带着一张有着美丽妆容的脸来面对人生舞台,而不是一张被忧郁、疲倦所侵蚀的残妆愁容!

成功背后的自律与牺牲

“牛尔”这个名字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社会大众对他的认知是什么?是美容教主,是保养权威,还是台湾目前最成功的保养达人?这些称谓在牛尔身上都适用,他也都当之无愧,但我想和每一位分享:我心中的牛尔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位充满赤诚之心的人,是一位对朋友有情有义、感恩图报、心地善良的人,是无论多忙多红,只要朋友有求不问回报一定帮忙的人!

回想与牛尔的相识相知,一路走来10年的时间,我们在化妆品产业一起成长,相互鼓励!在很多大型活动中我看到他展现的敬业及专业,他事前做充足的准备,广泛地搜集资料,和厂商重复讨论确认产品的定位与方向;在记者会上牛尔更是展现无比的个人魅力,就像浑然天成的超级巨星,只要一上台立刻散发明星般的聚众效应,不仅抓住所有媒体及大众的目光,他功力深厚的医学背景还往往引导出许多化妆品界争相报道的话题。

在很多中小型的贵宾聚会场合,我更看到牛尔老师对每位消费者的贴心互动,他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住全场的注意力,然后他会亲自走到每位顾客的身边轻声轻语地关心询问他们的疑问与需求,没有不耐烦,没有一句抱怨,厂商托付给他的任务,牛尔一定加倍做到。

随着知名度上升而来的繁重工作,压缩他休息与放松的时间,即使沉重的担子压在肩头,对于老朋友的托付,他从没有一句推托,更不计较报酬。我曾亲眼目睹牛尔累到瘫在沙发上,但活动时间一到,他立刻像换了个人一跃而起,神采飞扬自信十足地迈向舞台,从容敬业地投入工作,那成功的背后有多少的自律与牺牲,绝对不是一般大众及读者所能体会的。

在这个脚步快速、极度残酷的化妆品产业,能够做到不同阶段的成功,并且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做到真正的名利双收,我想也只有牛尔一人了!我知道牛尔对于美容产业有着深远的使命感,我们也真的期许能借由牛尔的经验与努力将台湾化妆品的进步与改革收集记录下来,帮助有兴趣投入美妆事业的年轻人更了解这块美的产业。

现在,当我出席一些护肤演讲的场合,我会把在早期化妆品公司工作的相片展示给观众,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要大家看一下那时我的皮肤有多糟!可别误会,认为当时公司的保养品不好用,事实上,是为了要呈现当时极大的压力所引发的肌肤问题。

保养品业者的最大梦魇:“只要人在化妆品公司,皮肤就永远不会好!”

当然,关于这一点,许多同业的朋友一定心有戚戚然。

我所见到的许多化妆品公司的从业人员,皮肤状况其实都不是很好。就像我最近认识的一位大陆的朋友,她是法国知名品牌保养品的一位公关经理,每次见到她,就好像看到当年的我,浮肿、双眼无神、青春痘一颗又一颗,我都会跟她分享一些工作上的经验,她自我解嘲地说:

“只要人在化妆品公司,我的青春痘永远不会好!”

1994年10月,当我还在新公司门市实习,有一天,主管要我回办公室与营销部门开会。原因是,接下来公司会上市8组圣诞彩妆的新产品,希望能为此集思广益,让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我当下觉得,这是主管给我的第一个考题。

这些产品的价位大约在人民币100元上下,而且是实用性相当高的彩妆组合。例如,其中一个8色的眼影盒,用锡制铁盒包装,小巧、方便、组合性又多;还有一个三色的迷你口红组,都是接近自然唇色的口红,只是色系、深浅度稍有差异而已。

为了卖圣诞彩妆,我在门市办圣诞彩妆秀!

我觉得这些产品应该很有卖点,只是得考虑如何让门市人员或是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知道这些产品的用法以及搭配性。有了之前我在门市实习期间销售彩妆的经验,我丢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干脆在门市里头举办圣诞彩妆秀!一方面能够先在店内进行新产品销售及化妆搭配的训练;另一方面,则可以跟门市人员沟通彩妆秀执行的相关配合事项。结果,主管马上支持我的这个想法,并且完全放手让我去执行。

其实,当时台湾的彩妆市场,并没有像现在这般精彩纷呈。从事专业化妆的人,最好的就是拥有一组植村秀(Shu Uemura)的毛刷;Make up Forever的双色修容饼,则是许多彩妆师必备的小脸武器,却要到私人美容补习班才能买到;台北后火车站的嘉宾美材行,是我购买假睫毛的地方;而新娘化妆常用到的Max Factor水粉饼,则要到西门町的花莉美容材料行找。

那年,王菲在台湾刚发行第一张大碟,除了用歌声征服市场,她超短的发型、鼻环、颈绳,一种融合中性与民俗风的前卫造型,也让许多女性对于造型方面开始关注,好比一位当时的女性同事,经常会戴上她在东区地摊买到的鼻环,让人印象深刻。

而为了这个彩妆秀活动,我设计了4组妆容,也购买了许多可以搭配的饰品,分别呈现休闲、晚宴、清新以及优雅的妆感。每组妆容都会使用到圣诞彩妆系列的2~3组产品,并搭配现有的彩妆系列的底妆产品。接着,我安排了一次全台巡回的训练课程,一方面借此认识所有门市的人员,另一方面则可以传授这些彩妆产品的使用技巧以及销售重点。

接着,我与门市的店长沟通,定出最适合举办彩妆秀的日期,我大多排定在周末以及周日的假期,这样会有比较多的群众围观的效果。同时,也请店长尽量先行通知一些VIP顾客,说明当天会进行一场彩妆秀,会请到一位“彩妆大师”为她们打点专属的造型。另外,我也请公司的公关配合发布信息稿给媒体,期望同时具有媒体报道的宣传价值。

活动当天,我预先挑选好门市人员作为我示范妆容的模特儿。当活动开始,我先示范一个自然清新的妆容在模特儿脸上。然后,再迅速改妆,将妆容加重,呈现比较适合晚宴的妆效。接着,我邀请周围的一位观众,依照其需求,帮她设计一款彩妆妆容。这样的活动,大约持续1个半小时,并帮4~6名观众设计彩妆。虽然,这是我第一次进行彩妆秀,但是有了之前担任兼职化妆师的??验,我少了很多临场的恐惧感。

订货、办活动、做公关训练和营销……成长来自做中错、错中学

1994年的10月至12月,我跑遍了公司在全台湾的门市,执行了彩妆训练,也紧接着举办了8场彩妆秀。也许,这种店内活动,在目前的百货公司已经屡见不鲜,然而,在当时MAC、Bobbi Brown这些专业彩妆品牌尚未进驻台湾之时,这种彩妆秀活动,也算当时业界的一个创举。

结果,因为这些活动的刺激,这次的圣诞彩妆品销售颇佳,也让彩妆的业绩得到了拉动。唯一的败笔,是我没能与营销主管确认产品的库存数量,以至于到了后来,有一些产品已经销售一空,这也让我学习到,真正成功的活动,还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实际库存问题。

接着,主管又召集了一次小组会议,为的是紧接下来的农历新年,他希望举办一些活动,能在过年前创造出销售高峰。我丢出植村秀在当时百货公司周年庆非常成功的“满百送20”的案例。于是,大家认为可以采用相当于人民币20元的Coupon(抵用券)的形式,只要消费者购满相当于人民币200元以上的产品,就送出一张抵用券。

点子出了,谁来执行呢?

我心想:“该不会又是我了吧!”

惨的是,主管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照理说,这应该属于营销部门的工作。但事实上,当时公司的组织结构很单纯,营销部门说穿了只是订货部门。公司一切产品的上市、定价、销售,就是依循国外年度产品计划,而国外总公司,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源,例如,在每半年之前,国外就会将次年的重点产品上市计划提供给我们。而大约半年前,就会先送来新产品样品,公关、训练资料,订货单,甚至连促销的陈列架、海报都一应俱全。

在这之前,公司并没有太多配合本地市场的自发性营销活动。我承认我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我很质疑我的工作内容(Job Description),为何不让营销部门的人来执行这样的活动!我的天!在新公司刚忙完门市的彩妆秀活动之后,还没喘息,结果主管又给我这个未曾有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