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文艺青年的全职妈咪手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10394700000014

第14章 改变

1 改变童年阴影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大都是过于自谦型,实际上是自损型社交,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损自己,“你真棒……我不行”、“你家老公/孩子真厉害……我家老公/孩子真不好”……就像是大家见面就抽出小刀,一边笑着一边往自己身上戳,谁飙的血多谁就赢了。也不怕孩子在旁边习得。

刚开始进入全职妈咪这个角色时,其实我没进入角色(汉语四级考例句)。刚开始带着王柠檬接触院子里的其他小朋友和家长时,我不由自主地采取了原生家庭的风格。那段时间总是容易说:看这个妹妹的头发好乖,我们王柠檬的头发就像刺猬一样……看别个小哥哥多么大方,王柠檬怎么这么财迷……

每次说完就后悔了,因为说这样的违心话心里很难过,我为什么要贬低自己的孩子来讨好他人呢?回家后还要反思半天:这是不对的,错误的,让人恶心的。这样犯二了几次过后,我告诉自己,再也不要说这种傻话。

这个烂习惯改掉以后,我觉得开心多了!童年阴影你好,童年阴影再见!

一直到去报早教班的时候,学校发了个资料让填,里面有两项写孩子的优缺点,优点我写了几个,缺点那一栏上我写的:没发现。

是不是也矫枉过正了一点呀。

2 发现自己的美好

话说王柠檬是个急性子,情绪层次特别丰富,也善于用哭腔来表达意愿、妄图操纵家长。(控制型人格的小婴儿好可怕。)

有次我带她去药店买东西,她坐在自己的小伞车里浏览着自己能看到的琳琅满目,我站着在付款。看上某个盒子,她想要拿到手,手又短,够不到,于是招呼我帮她拿。

我告诉她:“我们不需要那个药,没买,买了我也不会拿给你玩,这是药。”

然后继续付款。

王柠檬就在伞车上表演哭腔加蹦跶,我看着她说:“真的不会给你拿,哭也没有用。”然后转过身继续付款。

药店女店员惊奇地看着我说:“你怎么这么平静,你都不会烦啊?”

我说:“烦啥子?”

她说:“娃儿哭撒,我最婆烦我们娃儿恁个混啊哭。遭不住。”

我说:“不烦啊,烦了也没用啊。我已经完全接受她了。”

就在我们对话期间,王柠檬发现哭没用,已经安静下来看其他热闹了。

在女职员“钦佩女侠”的眼神中,我们母女俩走了出去,心态平和,只有我有点小激动:“原来我还是有这种超能力存在的!”

这个就叫平静力吧!感觉有点类似日本文化中的钝感力。

3 行政事务能力大幅提高

因为从事行业和方向的原因,再加上个人性格的特征,我一向最讨厌的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去理顺一切琐事(说人话,就是不喜欢整理房间,不喜欢强制安排所有时间)。我喜欢不受约束的创作感,而不是被套牢在行政事务当中(以前自己的办公桌都是手下帮忙整理的好么)。

当了全职妈咪,就像家里的行政主管+行政达人执行人的合体。刚开始做每天重复的那些小事时真的好讨厌:洗奶瓶洗奶瓶洗奶瓶洗奶瓶,消毒奶瓶消毒奶瓶消毒奶瓶消毒奶瓶,换尿片换尿片换尿片换尿片换尿片,整理冲奶桌整理冲奶桌整理冲奶桌……不断循环重复。痛苦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做这些事的时候,头脑放松点,让整个身体迅速起来,用肌肉记忆去做事,反而轻松愉快了。看到1个奶瓶马上就洗了,就不会有最后洗3、4个奶瓶的痛苦了。收纳的规矩清楚了,就不会有乱七八糟的冲奶桌了……

虽然是被逼迫的,但是感觉自己的行政能力至少+60,能及格了。如果以后上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办公桌太乱了!

4 摧毁自己后再重建

陪着自己的孩子成长,是一个让自我重新成长的机会。

当了母亲会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但她自我的天性也很强。

而我们这一代人,被父母塑造得太多,于是我特别留意,在很多时候,放开手让王柠檬自己去选择和表达,想窥到她的天性是什么,顺便看一看,如果自己没那么多束缚,可能会生长出什么样的性格。

慢慢的,给王柠檬松绑的同时,我也开始给自己松绑。然而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当更多的机会出现,选择就越发困难了(不光是因为穷)。

最开始发现这个症状,是在亚马逊买内裤的时候。按照一向的风格,往全棉碎花的方向选着,比如棉花王国什么的牌子,直到在商品列表中突然出现了艳丽的蕾丝。我愣了一下,给自己几秒钟时间去打量这条小内裤,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忽视这个类型。定睛看了过后,心里有另一个声音突然小声冒出来:还挺好看的。

猝不及防的喜爱。

我开始思考,自己内心到底是喜欢简约雅致风呢,还是喜欢艳丽诱惑型呢。是不是因为将自己定位为了文化女青年,所以觉得自己就该走那个路线呢。而这个选择,是不是因为在外表上的莫名自卑,所以干脆避免去竞争性感呢?而突然觉得野兽蕾丝风格好看,会不会仅仅因为想要通过出位来打破自我,而并非真正喜欢呢?那我又是真正喜欢雅致风的装扮么?而不是希望用雅致风的装扮,来让旁人觉得我是一个“心里美”的人呢?然而简约风就一定有内涵么?蕾丝就一定庸俗么?这些定义是谁做出的?在我的头脑之中,到底有多少思想是别人灌输进来的,又有多少是自己成长的呢?在自己成长出来的思想中,有多少是真正为了自己的喜好,又有多少是为了塑造他人眼中的自我呢?所谓“我爱的”,真的就是我爱的么?而个人的思想,不过是所有这些东西的混杂而已吧。而“我”到底又是什么呢?不是恒不变的,但也不可能全变,那动态率到底控制在多少,才能算不失去自我又不断进步呢?

……

X,这样一番思索的结果,就是没买到小内裤。因为自己已经混乱到,搞不清楚自我到底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了。

这就是真正的选择综合症吧。

我有个特别好的朋友,研究生阶段是学的精神分析。她的导师要求,每个学生首先要重新认识自我,做自己的精神分析。她告诉过我,那个过程很痛苦,因为要把以前的自我打碎了,才能真的重建。

陪伴赤子成长,跟进行系统的精神分析一样,能进行自我的重建,而第一步,必须都是打碎。

既然要碎着,必然会混乱。

于是我告诉自己,不妨安静等待,让一切先碎着。

花时间,让新的自己成长。

这就是全职妈妈的大礼包。

特别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种场景:主角掉下绝望的深渊(现代社会赋予了全职妈咪一个悲哀的设定,暂停职场奋斗,与社会脱节,同时他们还说——妈咪经验是最无用的),众人纷纷围观表示同情(你自己带孩子啊?那就没上班了哟?哎呀只要为了娃儿好!),他们却不知道,在深渊下有不在列表上的宝物:无论身心,你得到机会,再成长一次。

文字无法描述出这个过程的力量感,会让你对自我有一种春笋的认知,每一天,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发现自我从懵懂黑暗的前几十年人生中拔地而出,窜高,抽叶,从上臂到肩膀的一阵皮肤发麻,始终在向上生长。

成长是危险的,因为你看不清方向。

成长是烦恼的。

然而成长却是一切的希望。

永远都不要停止成长。

嗨,镜子里面的那位妈咪,我看到你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