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
【主治】解中药中毒。
【组成】生姜120克,甘草15克,绿豆12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兼可治因中药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
方三
【主治】解曼陀罗毒。
【组成】生绿豆、生甘草各60克。
【用法】生绿豆用清水浸泡12小时(鲜绿豆更佳),打碎或捣成浆状,合甘草煎服。每日2~3剂。
方四
【主治】解杏仁、桃仁毒。
【组成】生萝卜、鲜白菜各适量。
【用法】先将生萝卜和鲜白菜捣烂,取其自然汁1~1.5千克,然后加白糖适量调匀,频频饮之。
方五
【主治】解巴豆毒。
【组成】绿豆500克(打碎)。
【用法】绿豆煮汁频频服之。
方六
【主治】解半夏毒。
【组成】生姜30克,防风6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以清水2千克,煎取药液1千克,先含服1半,再服1半,每日2剂。
方七
【主治】解朱砂(汞制剂)毒。
【组成】土茯苓30克,金银花30克,甘草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2~3剂。
方八
【主治】解药物中毒
【组成】绿豆30克(打碎),滑石30克,甘草20克,黄连3克,茶叶10克,琥珀末3克(冲)。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昏厥
方一
【主治】通关开窍。用于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不得下。
【组成】细辛、牙皂角、薄荷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碾极细末,每用少许吹入鼻内,候得喷嚏。
方二
【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湿壅盛所致的痰厥。
【组成】白矾3~6克。
【用法】生白矾,碾末温开水冲服或鼻饲。
方三
【主治】吐风痰,开窍闭。用于痰热闭阻之昏厥。
【组成】藜芦0.3~0.6克。
【用法】上药研末冲服催吐,如不吐者,可刺激咽喉而致吐,使痰去而神清。
【附注】本药过量易中毒,轻者眩晕、剧吐,重者便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震颤、痉挛、失眠等,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短期内避免重复使用。孕妇忌用。
昏迷
方一
【主治】清心透营,开窍醒神。用于昏迷闭证。
【组成】麝香、牛黄、冰片各适量。
【用法】上方按1∶2∶2研末备用,每日1.5~3克,分2次温开水冲服,或鼻饲。
方二
【主治】镇肝息风,开窍醒脑。用于昏迷闭证,热动肝风者。
【组成】雄黄、蜈蚣、全虫各0.5克,至宝丹2.5克。
【用法】上药共碾成末,温开水冲服或鼻饲,每日1~2次。
方三
【主治】清营凉血,开窍醒脑。用于昏迷热人营血者。
【组成】犀角1~3克(或水牛角30~50克),安宫牛黄丸适量。
【用法】共用温开水鼻饲。
方四
【主治】益气固脱。用于昏迷之脱症。
【组成】人参30克,大枣5枚。
【用法】人参咀后,与大枣加水同煎,不拘时,细细服之或鼻饲。
淋巴结炎
方一
【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急性颌下淋巴结炎。
【组成】银花、连翘、薄荷、玄参各12克,蝉衣6克,蒲公英、板蓝根、夏枯草各15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服用本方的同时,须配合外用消肿膏。消肿膏由木鳖仁500克,蜈蚣300克,穿山甲粉60克,红丹450克,菜油1千克组成。制法:将菜油炸木鳖子,焦去渣,再下红丹收成膏,待稍冷后入蜈蚣粉、穿山甲粉和匀即成。用时摊于棉纸或布上,贴于患处,1~2日换药1次。以肿消结散为度,若已化脓,可用空针抽去脓液,仍以膏贴之,待脓尽愈合为度。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急性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
【组成】蒲公英、金银花、夏枯草各15克,连翘、当归各10克,全蝎、皂角刺各3克,玄参、板蓝根各8克,没药5克,僵蚕、炮山甲各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恶心重者加生姜、半夏;气虚体弱加黄芪。
方三
【主治】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用于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组成】牛蒡子、莱菔子、连翘、夏枯草、杏仁、荆芥、僵蛹各9克,薄荷5克(后下)。
【用法】上药头汁用水1.5千克煎沸后,文火熬15分钟,取汁。二汁加水500毫升煎开后,文火熬10分钟,取汁。将头二汁混合,加糖30克,浓煎至100毫升。成人每日2次,每次50毫升;儿童每日3次,每日20毫升。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燥湿化痰。
【组成】板蓝根、蒲公英各15克,生山栀、银花各12克,杏仁、薏苡仁、制半夏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发于颈部者加牛蒡子9克,野菊花6克;腋部者加柴胡、黄芩各9克,腹股沟部者加苍术、黄柏各9克;成脓时加皂角刺9克,炮山甲4.5克;便秘者加瓜蒌仁12克。
方五
【主治】清热解毒,散淤定痛。
【组成】半枝莲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药渣外敷患处。
淋巴管炎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疮科阳证及急性淋巴管炎。
【组成】鲜蒲公英120~240克。
【用法】捣汁服或水煎服,每日1剂。
血栓性静脉炎
方一
【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肿。用于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热壅证)。
【组成】益母草6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生甘草30克,生大黄5~10克,三七粉3克。
【用法】除三七粉吞服外余药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热肿湿重,舌质红,脉滑数,热偏重者加牛角片30克,生石膏60克,柴胡15克;灼热肿痛已减退者去紫花地丁、生大黄,可加生黄芪、茯苓皮各30克。
方二
【主治】活血化淤,清热祛湿通络。
【组成】锒花藤45~60克,玄参、当归各20~30克,川芎、汉防己各10~12克,赤芍12~15克,桃仁、威灵仙、甘草各12克,红花10克,牛膝15克,青风藤18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深部静脉炎而患肢肿胀明显者加土茯苓(或生薏苡仁)30克;红肿疼痛局部有灼热感者加连翘20克;疼痛甚加土元、乳香、没药;兼脾肾虚者加黄芪20克,桑寄生20~30克;偏阴虚者(如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减威灵仙,加生地、石斛各30克。
方三
【主治】和营通络解毒消肿。
【组成】当归、川芎、苍术、黄柏各9克,赤芍、车前子各15克,王不留行、忍冬花各12克,半枝莲30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活血化淤,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组成】泽泻、薏苡仁各50克,红花、水蛭、桃仁、黄柏各15克,赤芍、当归各25克,地龙、人参、通草各10克,丹参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全身化脓性感染
方一
【主治】清营解毒,凉血护心。用于疔疮走黄(全身化脓性感染)毒热炽盛、气营两燔者。
【组成】二花、连翘、蒲公英、干地黄、白茅根、绿豆衣各15~30克,生玳瑁、丹皮、赤芍、茜草根各9~15克,川、连3~9克,生栀子6~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若见高烧显著者,可重用生玳瑁,另加犀角粉0.3~0.6克,水煎对服或冲服;大便干燥数日未解,可加大黄;神昏谵语者加莲子小或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口渴烦躁者,重用生石膏、知母、黄柏;惊厥抽风者,加全蝎、钩藤;咳吐脓血者,加沙参、百合、白茅根。
方二
【主治】清营,凉血,解毒。用于疔疮走黄(全身化脓性感染)毒热入于营血者。
【组成】犀角(镑)0.6~1.2克,生地炭、双花炭、白茅根、花粉、蚤休各15~30克,莲子心、紫花地丁各9~15克,生栀仁6~12克,生甘草6克,川黄连9克,生石膏60~12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走黄(全身化脓性感染)正气已伤而毒热未尽阶段。
【组成】西洋参3~9克(另煎对服)、南北沙参、石斛、黑玄参、佛手、干地黄、双花、蒲公英各15~30克,生黄芪、紫丹参、玉竹各9~15克,麦门冬、天门冬各9~18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凉血清热解毒。用于全身化脓性感染早期,以及走黄、火陷之症。
【组成】鲜生地60克,赤芍、丹皮、黄柏各9克,紫花地丁30克,鲜菊花6克,银花15克,半枝莲、草河车、生山栀各12克,黄连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神昏谵语者加紫雪丹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化服;咳吐痰血者,加象贝母、天花粉各9克,鲜茅芦根各30克;大便溏泄者,加黄芩炭9克,银花改用炭;大便燥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元明粉9克(分冲);呕吐渴者,加竹叶4.5克,生石膏18克;阴液损伤者加鲜石斛、玄参各15克,麦门冬9克;痉厥加羚羊角1克(磨粉冲服),钩藤12克(后下),龙齿15克(先煎),茯神9克;黄疽者加大黄9克(后下),元明粉9克(分冲),茵陈15克。
方五
【主治】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适用于败血症中期及干陷症见气血两虚、正不胜邪者。
【组成】党参、生白术、当归、白芍、皂角刺各9克,生黄芪、丹参各15克,紫花地丁30克,银花12克,穿山甲6克,安宫牛黄丸1~2粒。
【用法】前十味水煎服,每日1剂;安宫牛黄丸化服。
方六
【主治】生津养胃。用于败血症后期及虚陷,症见阴伤胃败者。
【组成】鲜沙参30克,麦门冬、玉竹、天花粉、枇杷叶、石斛各9克,细生地18克,野蔷薇花、炙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胸部损伤
方一
【主治】蠲饮化痰,行气活血。用于外伤性气血胸。
【组成】香附、旋复花(包煎)、炙苏子、光杏仁、桔梗、制半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柴胡各10克,云茯苓18克,薏苡仁30克,延胡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便秘加大黄、枳实;咳血加田七、藕节炭、茜草;肺热加桑白皮、黄芩、芦根;喘咳多痰加生麻黄、川贝母、枇杷叶;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骨折处外敷祛淤接骨膏(紫荆皮、当归、姜黄、生大黄、赤芍、地鳖虫、血竭、川续断、川芎、骨碎、没药、煅自然铜),外加半环式胶布固定胸部。
方二
【主治】活血散淤,理气止痛。用于肋骨骨折合并气血胸复合伤。
【组成】炒香附19克,玄胡6克,防风、川芎、陈皮各5克,当归、赤芍、地鳖虫、白蒺藜、川郁金、桃仁、杏仁、川续断各10克,橘络、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伤后3~7日内,日加自然铜(醋煅)10克;7~21在内,日加骨碎补(去毛)10克。21日后,日加补骨脂、黄芪各10克。如有咳嗽和咳痰不爽者,可酌加紫菀、前胡各10克,竹沥油1支;痰中带血者可加田七、白芨等。在内服药的同时,还可外敷断骨丹:川续断、香附皮、皂角子各250克,红茜草、参三七、上肉桂、落得打各15克,荆芥穗、五加皮、醋煅自然铜、羌活各125克,地鳖虫、蒲公英各60克,川大黄30克,乳香、没药各375克(以上各药晒干,研末,用甘油调和备用,同时,5日1换)。
方三
【主治】开胸降气,敛肺纳气。用于闭合性气胸。
【组成】苏子、陈皮、半夏、前胡、厚朴、旋复花、甘草、川牛膝各10克,五味子15克,山萸肉20克,代赭石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胸腔积液加葶苈子10克,桑皮15克;肺热加桑皮15克,连翘15~20克,银花、鱼腥草各30克;咳痰加川贝10克,枇杷叶15~20克;便秘加生大黄5~12克,苦杏仁10克;气阴不足加太子参15克,杭麦门冬10~20克,沙参15~20克;胸痛加三七3~5克(研、吞),郁金15~20克。
方四
【主治】调中利气,疏通肺络。用于外伤性气胸。
【组成】半夏、桔梗、苏梗、柴胡各10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枳壳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急性阑尾炎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组成】银花、红藤、蒲公英、大青叶、败酱草各30克,大黄、黄芩、木香、冬瓜子各9克,赤芍12克,炒桃仁、川楝子各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或制成片剂,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10~15片。
方二
【主治】调气活血,散结止痛。
【组成】丹皮、小茴香、甘松、延胡、当归、白芍各6克,肉桂、炒黄柏各3克,附片、枳壳各9克,良姜2克,甘草4.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2剂,6小时服1剂。
方三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
【组成】白花蛇舌草60克,野菊花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2剂。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解结消痛。用于单纯性阑尾炎。
【组成】银花90克,蒲公英60克,甘草15克。
【用法】加水1.5千克,煎至500毫升,每日1剂,早晚2次服。
方五
【主治】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用于化脓性阑尾炎。
【组成】银花150~200克,蒲公英100~200克,甘草15克。
【用法】每日1~2剂,以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