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17800000046

第46章 综合病症(17)

方三

【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精不足、虚火上炎之温睛症。

【组成】百合、生地、熟地、贝母、玄参、麦门冬、桔梗、甘草、当归、白芍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早晚服。

虹膜睫状体炎

方一

【主治】祛风清热。

【组成】黄连、黄芩、龙胆草、栀子、柴胡、赤芍、蔓荆子、木通、甘草、荆芥、防风、生地、当归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早晚服。

方二

【主治】清肝胆养肺阴,除湿散瞳。

【组成】羚羊角、石决明、黄芩、草决明、山栀子、水泡石、玄参、麦门冬、生地、知母、车前子、云苓、防风、青葙子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2次分服。

麦粒肿

方一

【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散结。用于风热型麦粒肿。

【组成】桑叶、野菊花、荆芥穗、薄荷、银花、连翘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二

【主治】清热除湿,泻火解毒。用于热盛蕴脓型麦粒肿。

【组成】霜桑叶、野菊花、连翘、银花、桔梗、酒黄芩、酒黄连、山栀子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早晚服。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退赤。用于针眼,睑内生泡、隐痛。

【组成】牛黄(细研)1克,黄连12克,元参12克,犀角(锉)1克,升麻、决明子、郁金、栀子、柴胡各12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入牛黄研匀,每食后服3克,竹叶汤调下。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针眼。

【组成】大黄90克,木香30克,玄参60克,白敛60克,射干60克,芒硝60克。

【用法】共为细末,以鸡蛋白调如膏,贴眼睑上,干即分之。

老年性白内障

方一

【主治】平肝泻热,明目退翳。用于肝经风热上扰于目致白内障。

【组成】玄参12克,知母12克,黄芩12克,羚羊角(适量),车前子12克,云苓12克,细辛3克,防风、桔梗、草决明、石决明、青葙子、山栀子、川军各12克。

【用法】羚羊角锉末冲服,石决明先煎,川军后下,水煎二汁,早晚服,每日服1剂。

方二

【主治】补脾益气,活血明目。用于枣花翳。

【组成】黄芪30克,葛根12克,党参30克,茯苓15克,山药12克,白术15克,木贼10克,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蝉衣10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三

【主治】养血补血,安神明目。用于白内障。

【组成】女真子12克,旱莲草15克,麦门冬15克,生地12克,炒当归12克,炒枣仁12克,炒白术15克,龙眼肉15克,石斛10克,炒白芍12克,远志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方一

【主治】滋阴降火,止血化淤。

【组成】全当归6克,炒白芍9克,墨旱莲草9克,侧柏炭9克,炒丹皮9克,大生地9克,白芨6克,连翘6克,炒荆芥3克,玄参9克,黄芩6克,决明子9克。

【用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然后煎30分钟,每剂药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附注】伴全身倦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多梦失眠加夜交膝15克,酸枣仁12克;出血停止,视力开始好转加大蓟、桑寄生;善后选用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等。

方二

【主治】疏风清热,祛风通络,清肝明目。

【组成】桑枝20克,桑叶20克,艾草20克。

【用法】桑枝、桑叶、艾草各切成细片,放入500毫升水里,煎至300毫升为止,每天3次。

方三

【主治】养血柔肝,平肝养阴。

【组成】地黄炭20克,白芍12克,旱莲草40克,女真子15克,茯神12克,当归12克,阿胶10克(烊化)。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附注】本方适用于眼底出血期。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方一

【主治】健脾燥湿,通阳利水。

【组成】泽泻9克,茯苓12克,猪苓9克,川桂枝3克,炒白术6克,苍术6克,枳实子9克,杭菊9克。

【用法】先将诸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2次,2次药液混和,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二

【主治】滋阴降火,填精补髓,健脾补肺。

【组成】熟地30克,淮山药2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山萸肉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煅石决明20克。

【用法】先把诸药浸泡30分钟,然后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和,每日1剂,分2次服。

【附注】口渴咽干者熟地改生地;大便稀者加黄芪、陈皮、白术;视网膜下积液者加车前子。

本方苦寒滋腻,属气滞痰多腹胀痛、食少便溏者慎用。

方三

【主治】补血活血,养肝明目,祛湿利水。

【组成】生地15克,丹皮12克,枣皮15克,云茯苓15克,赤芍12克,当归15克,淮山药10克,泽泻10克,枸杞子15克,菊花20克,丝瓜络20克,合欢皮15克。

【用法】上药浸泡30分钟,煎20~25分钟,每日1剂,早晚服。

【附注】本方主治肝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酸腿软、遗精口干、舌质红、苔白而干。此病初期加银花15克,连翘15克,芥穗10克,薄荷10克,黄芩12克;病久加桃仁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丹参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

方四

【主治】补肾益精,清热解毒,明目。

【组成】菊花15克,木贼10克,蝉蜕10克,银柴胡10克,羌活10克,生地10克,女真子15克,苍术12克,赤芍6克,白术15克,菟丝子15克,连翘12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浸泡30分钟,煎20~30分钟,每日1剂,分早晚服。

【附注】本方主治肝热脾湿型。情志不舒、口干不喜饮、眼胀头痛、胸闷纳少、苔薄白、舌质淡红。

眼球突出

【主治】宣泻肺热,消饮降逆。

【组成】麻黄5克,生石膏5克,生姜3片,大枣8枚,半夏10克。

【用法】用水先煎石膏30分钟,再下麻黄,去上沫,最后纳诸药,取药液200毫升,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视网膜静脉阻塞

方一

【主治】活血祛淤,舒肝破淤,通脉。

【组成】丹参12克,赤芍9克,白芍10克,蝉衣6克,木贼12克,三七粉3克,羌活9克。

【用法】先将诸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加水浸过药物0.5厘米许,再煎30分钟,每剂药煎2次,将2次药液混和,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本病多反复出血,可加用三七粉。

方二

【主治】疏肝理气,清热活血。

【组成】柴胡9克,白芍9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薄荷3克,白术12克,生地12克,丹参12克,蒲黄3克,苦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木通6克。

【用法】将诸药先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和,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方三

【主治】养肝明目,补血益气。

【组成】生黄芪12克,党参12克,炙升麻3克,麦门冬12克,大生地12克,炒当归15克,生白芍9克,枸杞子12克,女真子12克,谷精草12克,潼蒺藜12克,木贼9克,川石斛30克。

【用法】川石斛煎汤代茶,余药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和,每日1剂,分3次温服。

方四

【主治】清热燥湿,解火解毒,消痞散结。

【组成】黄连6克,竹茹12克,木贼草12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黄芩10克,泽泻12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浸泡30分钟,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青光眼

方一

【主治】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组成】槟榔20~30克。

【用法】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煎30分钟左右,取药液200毫升,加水再取药液200毫升,加水再煎取药液150毫升,将2次药液混合,早晚服。

【附注】槟榔用到50克以上才会致泻,另有酸痛、呕吐、恶心等副作用,故使用时注意适量。

方二

【主治】平肝潜阳,凉肝泻火。用于青光眼伴高血压患者。

【组成】木贼草12克,牡蛎15克,菊花30克,石决明15克,夜明砂10克,天麻15克。

【用法】先把上药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得400毫升,每日1剂,早晚服。

【附注】急性青光眼用本方应限制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肥腻之品。

方三

【主治】平肝潜阳,泻火解毒。用于慢性青光眼。

【组成】白羊肝1具,黄连50克,熟地黄100克。

【用法】上诸药共同捣碎,制成梧桐子大小,以茶送服70丸,每日3次。方四【主治】补肾养肝,祛湿明目。用于慢性青光眼。

【组成】生地15克,枸杞6克,巴戟天0.6克,夜明砂6克,冬虫草3克,谷精草6克,泽泻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汤炖鸭肝服用,饭后服。服3剂后以补肾丸调养。小儿半量或1/4量。

近视

方一

【主治】益气明目,安神定志。用于能近怯远症。

【组成】远志60克,石菖蒲60克,人参30克,茯苓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每次服30丸,温水送下,每日服3次。

方二

【主治】滋养肝肾明目。

【组成】熟地120克,山药60克,泽泻45克,茯苓45克,丹皮45克,萸肉60克,枸杞子60克,菊花60克,蒙花45克。

【用法】①取各药1/3量,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②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早晚温水送服。

方三

【主治】滋肾明目。用于能近怯远症。

【组成】千里光60克,天门冬60克(去小者),生地60克,菊花60克,生甘草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10克,临睡温水送服。

方四

【主治】滋补肝肾明目。用于觑觑眼。

【组成】菊花120克,熟地120克,甘草30克,枸杞子60克,白蒺藜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瓶装备用,每服6克,米泔水送下。

方五

【主治】滋补肝肾,活血明目。

【组成】熟地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茯苓6克,泽泻6克,附子10克,密蒙花10克,枸杞15克,红花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2~4周。将药量加大10倍,另加黑芝麻300克,共研为末,每次15克,每日3次,米汤送服。

方六

【主治】补肾益脾,坚肾降火。止泻。用于脾虚近视。

【组成】破故纸120克,五味子90克,肉豆蔻60克,吴茱萸60克,大枣100枚(去核),生姜240克(切片)。

【用法】一同煮烂,去姜片,为丸,每次10克,早晚各服1次。

方七

【主治】坚肾固水,养血安神。用于目能近视而不能远视。

【组成】菊花15克,决明子15克,木贼15克,苍术15克,蒺藜15克,元参15克,人参15克,茯苓30克,远志10克,桔梗15克,五味子30克,天门冬30克,麦门冬30克,归身30克,柏子仁30克,生地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10~15克,每日2次,米汤送服。

方八

【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视近怯远。

【组成】草决明30克,麦门冬30克,当归30克,鹿角胶30克,人参30克,菟丝子30克,熟地黄60克,枸杞子120克,甘菊15克,山药24克,茯神24克。

【用法】上药以共研末,炼蜜为丸,每次15~20克,每日2次,米汤送服。

远视

方一

【主治】养阴平肝明目。用于能远怯近症。

【组成】生地120克,天门冬120克,菊花60克,枸杞子60克,石决明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50丸,1日2次,温水送下。每药用1/4量,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滋养肾肝以明目。主治远视。

【组成】熟地30克,萸肉15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石决明15克,枸杞子20克,菊花30克,菟丝子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三

【主治】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组成】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各30克,五味子青葙子各20克,甘草15克,煨姜、薄荷各6克(另包)。

【用法】前八味共研为末,每次6~9克,用煨姜、薄荷煎汤冲服,每日3次。

方四

【主治】滋阴明目。

【组成】熟地90克,山萸肉60克,山药60克,丹皮30克,云苓30克,泽泻30克,菊花60克,白芍60克,蒙花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次6~9克,用黑豆15克煮水冲服,每日2次。

方五

【主治】滋阴固肾明目。用于能远视不能近视。

【组成】生地120克,熟地120克,天门冬20克,麦门冬(去心)20克,枸杞子30克,山萸肉30克,当归30克,五味子30克,蔓荆子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小,每服20丸,每日早晚各1次,食后清茶汤送下。

方六

【主治】滋阴理气,生津益精,清热明目。

【组成】生地120克,天门冬120克,枳壳60克,菊花60克,紫苏叶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百粒,食后米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