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17800000050

第50章 综合病症(21)

方二

【主治】托里透脓,清热解毒。用于痈脓已成尚未溃破者。

【组成】当归尾、生山甲、生皂角、川芎、赤芍、白芍、白芷、桔梗各9克,生黄芪9~15克,银花15克,乳香、没药各3克,蒲公英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病情重者可日服2剂。毒热盛者加黄连、连翘;大便干燥者加大黄;气血虚者重用生黄芪(可用到60~20克),或加党参、白术;阴虚者加南北沙参、耳环石斛、元参、麦门冬、天门冬。

方三

【主治】健脾和胃,补托生肌。用于痈脓已排出,疮面较大,肉芽生长迟缓,久不收口者。

【组成】炙黄芪、花粉、山药各15克,党参、当归、炒白术、陈皮、炙甘草各9克,石斛3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若毒热未尽者可加银花、蒲公英,以解余毒。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痈。用于阳症痈疽初起未成脓者。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当归各60克,老花粉15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

【主治】清热凉血,消肿散结。用于背痈、乳痈及一切痈肿未成脓者。

【组成】槐花(炒焦)30克,胡桃10个(连壳膛火煨熟,去壳)。

【用法】上药,于盆内研烂如泥,热酒调,和渣温服。

方六

【主治】清热解毒,散淤消肿。用于痈症初起。

【组成】小麦粉100克,米醋适量。

【用法】将小麦粉加清水1.5千克,泡3日捣烂,滤取沉渣,去上清液,将沉淀物晒干,放锅内小火炒黄,取出研末过筛、装瓶,用时取适量药末,加醋调成糊,外敷,每日1次。

方七

【主治】消痈止痛。用于疽、痈、疖、疔毒初起。

【组成】松香60克,樟脑30克,大贝母15克,银珠9克,广母3克,血竭花3克(冬天用血竭花,夏天用官粉)。

【用法】诸药共研末,入瓷碗内,用瓷盘盖严,放热水内炖化成膏,摊于硬纸上,敷患处。

方一

【主治】托里败毒。用于髂窝脓肿。

【组成】当归、金银花各15克,生黄芪12克,穿山甲、白芍、川芎、皂角刺、牛蒡子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早晚煎服,一般3剂为1个疗程。

方二

【主治】祛风败毒。用于头疽、脚发背、手发背、对口。无论初起或溃脓,或虚证,或实证,或内陷均可外用。

【组成】大麻子仁(蓖麻子)24个,蜂房6克。

【用法】将选好的光头大麻子放入新瓦盒内,用白麻秆关烧焙黄,去壳取仁;再将蜂房放入瓦盒内仍用白麻杆火烧,把蜂房炙枯,炙透至黑色存性为度。然后把两药共研细为末,入瓶密封备用。初起肿块或粟样脓头时,可用米粉粥水,调和成膏外抹患处,1日1~2次;如果患处已现脓液血水,可用药掺疮口上,每日1~2次。一般用药2~3日,脓血水可去,结成干痂;这时再用米粥温润患处,仍撒上该药散,不须将患处原药物洗去。

方三

【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散痈。用于疽痈发背、乳痈、一切无名肿毒。

【组成】防风、甘草节、白芷、茯苓、黄连、连翘、白芍各3克,天花粉、金银花各4克,半夏、乳香、没药各1.5克。

【用法】用好酒煎,胸前者饭后服,背上者饭后服,下部者空腹服,上部者饭后服,俱要以出汗为度。如大汗,用木香敷脚踝及腕内,被盖汗出而愈。

方四

【主治】祛湿清热解毒,生肌去疮。用于对口背疽。

【组成】生晒益母草、海螵蛸(去硬壳)各60克,石苇90克,煅尿浸石膏30克,黑胡椒、大母(如无大母代以朱砂)各15克。

【用法】上药前须剪去头发,以免药不着疮。

方五

【主治】提脓祛腐。用于附骨疽(骨髓炎)、有头疽等症,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

【组成】熟石膏21克,升丹9克。

【用法】共研细末,掺于疮口上,或用药线蘸药插入疮中,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

丹毒

方一

【主治】散风凉血,清热解毒。用于颜面丹毒、风热上扰症。

【组成】牛蒡子、野菊花、连翘、赤芍、僵蚕各10克,蒲公英、玄参、银花各12克,板蓝根15克,黄芩、丹皮各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2剂,连服2日。

方二

【主治】清热凉血,祛风解毒。用于头面部丹毒。

【组成】薄荷(后下)、黄连各3克,桑叶、牛蒡子、黄芩、赤芍各9克,生山栀、连翘各12克,板蓝根30克,银花15克,丹皮、生甘草各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内发丹毒。

【组成】升麻、石膏、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人中黄、黄连、知母、玄参各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淤。用于下肢丹毒湿热结毒型。

【组成】银花、丹皮、地丁、生薏苡仁各30克,云苓、车前子、牛膝、苍术、黄柏、赤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体温达39℃以上者顿服紫雪丹3克;红肿明显者加蒲公英、野菊花各30克;红斑灼热者加生地15克;肿硬疼痛明显者去云苓、牛膝、加桃仁、红花各10克,鸡血藤、忍冬藤各15克;肿胀较甚者加滑石30克,木防己10克。

方五

【主治】温阳解毒,利湿消肿。用于慢性丹毒。

【组成】鹿角霜、熟地各30克,麻黄、肉桂、川椒各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

【附注】局部皮色紫暗加丹皮20克,鸡血藤30克,红花6克;疼痛加乳香、没药各6克。

方一

【主治】软坚散结,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小儿疖肿。

【组成】昆布、海藻各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赤芍、黄芪各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扶正托里,清热解毒。用于多发性疖肿。

【组成】天花粉、银花、蒲公英各30克,赤芍、丹参各20克,生黄芪、连翘各15克,太子参、白术、茯苓、渐贝母、陈皮各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病在头面颈项及上肢者,加防风、荆芥各10克;胸腹者,加柴胡、栀子各10克;臂部及上肢者加车前子、泽泻各10克。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疖与疖病。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各15克,天葵子、野菊花各9克,蒲公英12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疮疖等疡科诸症。

【组成】蒲公英、大青叶各30克,车前子15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

【主治】祛风清热,软坚消肿。用于多发性疖肿。

【组成】僵蚕10克。

【用法】研粉,温开水冲服,或装胶囊吞服,每日2次。疖肿痊愈后继续服药1周。

方六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诸疮初起,红肿热痛,溃烂流脓,无名肿毒,痛痒不止。

【组成】连翘、金银花、大黄、桔梗、甘草、木通、防风、玄参、白鲜皮、黄芩、浙贝母、紫花地丁、白芷、赤芍药、蒲公英、栀子各375克,天花粉、甘草、蝉衣各250克。

【用法】研成粉末,蜜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方七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疖肿、皮肤外伤感染、深部脓肿等。

【组成】野荞麦叶(以鲜者为好)适量。

【用法】将上药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方八

【主治】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组成】鲜马齿苋60克,白矾15克。

【用法】将马齿苋捣烂取汁,再将白矾研末撒入汁内,用鸡碉蘸药液涂搽患处。每日4~8次。

麻疹

方一

【主治】轻清宣透。用于病在肺卫(顺证)。

【组成】蝉蜕10克,薄荷10克,牛蒡子10克,连翘9克,芦根15克,川贝9克,竹茹8克,建曲10克,甘草6克,另用香菜300克,鲜荆芥200克。

【用法】加水250毫升,文火煎至10分钟,取药汁160毫升,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40毫升。皮疹久而不出者,将香菜、荆芥捣汁轻擦耳后、胸膜、手足心。

方二

【主治】泄热透邪,宣肺豁痰。用于痰热壅肺(逆证),麻疹发疹期并发肺炎心衰者。

【组成】葛根20克,石膏50克,杏仁10克,葶苈子15克,紫草10克,鱼腥草30克,全瓜蒌15克。

【用法】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取药液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2次。

方三

【主治】清热透疹,利咽消肿。用于麻疹并发喉炎。

【组成】牛蒡子10克,牛膝10克,蝉蜕10克,甘草20克。

【用法】煎汤150毫升,每日3次内服。

荨麻疹

方一

【主治】清热祛风,凉血解毒。

【组成】生地50克,丹皮30克,蝉蜕15克,独活15克,土茯苓20克,金银花2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药渣外敷。大片红斑或紫斑风团、舌红,加赤芍、紫草各10克。

方二

【主治】祛风解毒止痒。用于反复发作性及迁延未愈的荨麻疹。

【组成】炙麻黄6克,蝉衣6克,槐花6克,乌梅10克,大黄6克,川柏10克,板蓝根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方三

【主治】凉血泻火,兼祛风湿。用于血热兼夹风湿型麻疹。

【组成】鲜地骨皮60克。

【用法】先捣烂,再水煎内服,每日分2次服。

药物性皮炎

方一

【主治】消毒解毒,祛风止痒。用于因风热湿毒郁络所致药物性皮炎。

【组成】三丫苦叶15~30克。

【用法】水煎内服,并可配合外洗患处。该药有小毒,如皮损过大,不宜使用外洗法。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用于湿热型药物性皮炎。

【组成】土大黄根9~15克。

【用法】煎水取汁,对温开水外洗患部。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用于证属湿热型药疹。

【组成】苦参30~6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茯苓皮15克,生薏苡仁1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温水浸泡30分钟,再以文火煎煮,取汁内服,早晚各服1次。

湿疹

方一

【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用于湿热下注的下肢湿疮。

【组成】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亦可三药适量煎汁浴洗患处。

方二

【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下部湿疹,尤其是肾囊风(阴囊湿疹)。

【组成】黄柏10克,苦参6克,龙胆草6克,白蒺藜6克,地肤子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剂量稍大,煎汁洗浴患处。

方三

【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全身各部湿疹。

【组成】黄连3克,苦参10克,蝉蜕6克,牛蒡子6克,丹参10克,蛇床子10克,白鲜皮6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婴儿湿疹。

【组成】钟乳石12克(如乳头下垂,敲之易碎,似蜻蜓翅者方真),朱砂3克,珍珠6克(入豆腐内,半炷香时取出),冰片3克,琥珀6克(各研极细,和匀,用药6克,另加飞罗面24克,再研和匀,磁罐密封)。

【用法】每用土茯苓150克,以3碗,煎至2碗,滤去渣,分作3次,再加前之五宝散0.3克和匀,每日用3次。儿童减半,婴儿服1/3。

方五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用于肾囊风(阴囊湿疹)。

【组成】黄柏6克,苍术10克,苦参10克,知母6克,龙胆草5克,银花12克,防风10克,全蝎3克,蝉蜕5克,土茯苓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

【主治】燥湿止痒。用于湿疹。

【组成】百部15克,川椒10克,月石6克,苦参10克,雄黄6克,夜交藤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取汁洗患处,每日2~3次。

方七

【主治】化湿止痒。用于夏季湿疹,夏季皮炎也可应用。

【组成】青黛3克,炉甘石15克,滑石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末,外用扑粉。

体癣

方一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淤。用于体癣。

【组成】构树浆适量。

【用法】本品涂搽患处,每日2次。

方二

【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用于体癣。

【组成】川椒3克,生大黄3克,公丁香3克,密陀僧3克,硫磺5克,枯矾6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放入陈醋100毫升内,浸泡3日后可用。用药前先把老生姜切断,搓擦患处,待产生刺激感后,用药涂搽,每日2次,连续数日。

方三

【主治】杀虫止痒。用于体癣。

【组成】土大黄适量。

【用法】鲜土大黄根适量,捣汁涂搽患处,每日2~3次;干土大黄根30克,白酒90克浸泡数日后搽患处,每日2次。

方四

【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体癣。

【组成】苦楝根皮30克,白酒90克。

【用法】将苦楝根皮放白酒内浸泡数日,然后涂擦患处,每日2~3次。

方五

【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体癣。

【组成】闹羊花60克,百部150克,酒精500克。

【用法】将前两药浸入酒精内,7日后取酒精涂擦患处。每日2~3次。

方六

【主治】解毒,燥湿止痒。用于体癣。

【组成】蛇含草25克,枯矾6克。

【用法】二药共研细末,醋调涂患处。

手足癣

方一

【主治】散湿毒。用于鹅掌风。

【组成】鲜杉树叶1千克,活螃蟹3~5只。

【用法】先将螃蟹煮极烂,取汤乘温泡15分钟,并合掌搓洗一会,洗后勿揩干,随将鲜杉树叶置炉中燃烧,将患手放烟上熏之(如起明火,速取杉树叶覆盖,只许冒烟),直至鲜杉树叶烧完为止。每日1次,连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