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的标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给出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良好三个方面。
对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具体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标准,它包括肌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一共有8条标准,具体如下:
1.吃得快
吃得快是指进餐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很快吃完一餐饭,并且对食物没有什么挑剔,食欲与进餐时间基本一致,这表明内脏功能正常。吃得快并不是说要风卷残云般进食,而是指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没有难以下咽的感觉。吃得顺利,食欲正常,进完餐感到很饱足,没有仍旧很饿或腹胀的情况。
2.便得快
便得快是指有便意时,能很快地、顺利地排泄大小便。而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3.睡得快
睡得快是指睡眠有规律,夜晚上床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深;醒后精神状态非常饱满。睡得快关键的是质量,如睡的时间过多,且睡后仍感疲乏无力,说明心理生理上出现了问题;如各种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睡得快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而协调,且身体各脏器对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干扰。
4.说得快
说得快是指说话流利,语言表达正确,说话内容合乎逻辑。能根据话题转换随机应变。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说话不时常停顿或下意识重复或前言不搭后语,说话不觉吃力,没有有话说而又不想说或说话过程中有疲倦之感,没有大脑迟钝、词不达意的情况出现。
5.走得快
走得快是指腿脚灵活,迈步轻松、有力;转体敏捷,反应迅速,动作流畅。证明躯体和四肢状况良好,精力充沛旺盛。因诸多病变导致身体衰弱均先从下肢开始,人患有一些内脏疾病时,下肢常有沉重感;心情状况不良时,则往往感到四肢乏力,步履沉重,行动迟缓。
6.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个性是指言行举止能被别人认可,能够在适应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持续性。感情丰富,热爱人生和生活,总是乐观向前,胸怀坦荡。
7.良好的处世能力
良好的处世能力是指看问题符合客观实际,自我控制能力强,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能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稳定而良好的情绪,在不同的环境中能保持适应性,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和肌体内环境的平衡。
8.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有选择地交朋友,珍视友谊,尊重别人的意见和人格。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既能善待自己,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又能宽以待人,对人不吹毛求疵,对人际关系问题上不过分计较。
百病由心生
一般来说,人生病不外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七情困扰,喜、怒、哀、思、悲、恐、惊,哪样情绪控制不住都会损伤五脏六腑,造成内伤不足的病症,叫做虚症。外部原因是风暑燥热湿寒侵入,属于后天有形的气血之症,叫做实症。
由于发病的原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实症采用打针吃药针灸等方法可以治疗,虚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心病还需心医,需要反思静养。有人大病缠身,一旦看开世态炎凉,抛弃争强好胜之心幡然醒悟,往往会逐渐痊愈康复,就怕执迷不悔,医术再高的人也无能为力。同样是癌症患者,有的精神崩溃,有的坦然面对,结果也肯定不同,快乐疗法被证明是治疗绝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导致人生病的内外原因的几个具体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这一因素在疾病的产生中是不可轻视的。比如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经对南半球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现在全世界都在呼吁和倡导绿色饮食、绿色呼吸等,但我们却都在不自觉地摄入毒素,比如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工厂废料、汽车尾气等等。至于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哮喘病发病率的显着提升。无数事实表明,我们将自然改变得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沉重。在每个病例中,都应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疾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我们急需深加研究的课题。我们不能再用化学产品来施肥、喂养家畜,更不能再把化学废料倾入江河,任由它们损害人类的健康。但是,我们也不完全是无计可施,我们可以制定人体摄入毒素的数量,在商业化耕作中谨慎使用化肥,尽量食用绿色食物,精心呵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不要觉得现在为时已晚而自暴自弃,更不能觉得这只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小题大做,漠不关心。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另外,环境因素也包括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举个例子,在某个国家发病率奇高的病症很可能与当地风俗和地理环境相关,这种病症可称作“国家性疾病”。比如乳腺癌,在日本和中国的患者较少,但在美国却有1/9的女子受到乳腺癌的困扰。这仅仅是由于饮食结构的差异,还是与两种文化中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态度不同呢?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和解决。
再比如,捷克在国家体制转变之前,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他们一直生活在极大的精神压抑下。在很多地区,很多人深受喉部与胸部疾病的困扰。身体的这两个部位与情感压抑紧密相关,尤其是悲伤与恼怒。很长时间,他们无法为了自己呼吸,也无法为了自己说话。他们的情感在心中压制了太长时间,以至于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心”——愉悦之心,关爱之心。这就是喉部疾病和心脏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基因因素
遗传或者基因是不可否认的另一个致病因素。比如说,有些生理缺陷在每一代人身上都会发生,所以,相比其他病症,父母身上的病症更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不过,单单一个基因并不是决定性的力量,外部的因素对基因的诱导可能更加重要。举个例子,同胞兄弟有完全一样的基因组合,但是他们不一定患一样的病。
生活态度和情感环境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它们一起决定了我们的饮食方式、锻炼方式和个人习惯。反过来,这些方式和习惯又影响到身体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当你的身体缺乏照顾、缺少锻炼、营养不足或被恶习(比如吸烟酗酒)所侵蚀后,即便原来的体质并不弱,也无法抵御疾病来袭。如果把病因归结为“我之所以得病是因为我父母也得过这样的病”,只会让宿命论和绝望占了上风,而你的抵抗力愈加脆弱。不管发生什么,都要鼓励自己、爱护自己。你越加关爱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越能对抗发生在你身上的疾病。
其他因素
假设一下,当我们患病了,然而却对病因毫无所知,而且其他所有的解释都对不上号的时候,其他一些不可知的因素就成为了最后的解释。我们必须承认,有些未知因素是确实存在的,有可知的事情就有未可知的事情,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被我们彻底认识和了解的。
这种所谓的不可知的因素会让我们的心理和精神感到迷惘并深受挫折。虽然如此,我们的态度仍然很重要。如果我们轻易向绝望和无助投降,就会迅速滑向沮丧的深渊。不过,如果我们选择用一种尊重规则的态度,也就得到了这些不可知的尊重。比如说,在死亡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放弃生命,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体验生活中种种神秘之处,两种不同的态度必然带来两种不同的方式或结果。
如果大多数病症确实是由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我们就必须严肃认真地想想这个问题了。生活方式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锻炼身体的频率如何,是否吸烟喝酒,休闲时间和可以支配的个人时间有多少,对待自己的态度是漠然还是尊重。这些因素都会慢慢地削弱或者增强我们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比而言,自我感觉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过,如果你并不是真的爱自己,如果你感到生活毫无价值,并且经常内疚和羞愧,长此以往,这些负面念头都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身随心动,我们的思想和言语就像是种子,我们的健康状况反映了我们的所思所想,就像种子发芽长成大树,思想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实在的身体。举例来说,从自己对自己的健康评估中,我们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寿命预期,这会比多数的医学检查都要准确得多。一项权威调查显示:“说自己身体状况‘差’”的人群死亡率是“说自己身体状况‘很好’”的7倍。
和那些整日郁郁寡欢的病人相比,具有开朗乐观心境的病人痊愈的可能性要高得多。当我们对疾病持悲观、绝望态度时,体内的潜能就无法正常发挥,康复的时间可能就会遥遥无期。当我们对疾病持一种乐观、平淡的态度时,疾病痊愈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另外,我们是不是喜欢自己的身体,对自己身体的关注程度的大小也是影响我们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可以这样说,很少有人用爱与尊敬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身体。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更苗条一点或者更有线条感,希望自己更高挑些或者脸上的皱纹更少。如果你问一下身边的朋友,哪些人是真心诚意地爱自己的身体,答案很可能是没有。
比如,你可能不太喜欢自己的大腿。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你一直希望你的大腿更苗条或更壮实(当然这是对男性而言),希望它更细腻、柔滑,充满线条感。所以,每当你照镜子时,都觉得自己的大腿粗糙而又丑陋。别太在意自己的形象,记住,你就是最好的,你的身体当然也是最好的。只有怀着乐观开朗的心情去接受,才是最佳的心理状态。
身心失调产生的后果
当人极度烦恼或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时,会不自觉地出现反常的思想和行动,其具体的症状有:
1.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举止
在大街上,我们时不时地可以看见一些穿着西装的人冷不防用力一踢街上的空罐子;穿得时尚大方的小姐,突然用力猛甩头发。这些不期然的下意识行为,正是沉重压力下最直接也最容易被觉察的压力症状。而大声吼叫和拍打桌子也是许多人的发泄反应;另外,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如手中不断弄着笔杆、把车票或纸张折成细方块形、唉声叹气等。
2.反常的行为举止
因压力而引起的情绪或心理障碍,经常表现在个体的反常的行为举止中,这一类人在情感上的变化,不是过于高昂(躁期),就是过于低落(郁期),或是两者依次出现,不过,都是有器质上的起因的。在躁期,个体的心还必须处于兴奋、激昂、狂放、急躁的状态。具体的现象有:无休止的活动,似乎不肯闲下来;思潮澎湃,联想力增快;变得非常喜欢讲话,大声地滔滔不绝;食欲增加,性欲亢进;本来性格很害羞内向,沉默寡言的人,会突然变得非常热情,能言善道;不肯入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没有听批评的耐心,也不愿接受束缚和限制;表现出过度的乐观,冒不必要的风险,承诺一大堆事情,做一大堆计划;常常不切实际地的空想,并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同于常人。
而在忧郁期,这种状态下的人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丧失兴趣。随着忧郁的情绪持续存在,常出现的是哀伤、沮丧和不满的感觉。另外还经常会产生下列症状: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有罪恶感;思考与行动的速度均显得缓慢;说话显得平淡而机械化;常常会有忧郁的倾向和自杀的想法;哀伤、忧郁、失望,对几乎所有的平常活动失去兴趣和乐趣,食欲不佳,体重显着减轻,失眠或睡眠过多,行动迟缓或减少,常常坐着发呆,自我责备,缺少活力,富有悲观、消极、虚无的色彩,注意力涣散、不易集中,容易忘记事情等。
此外,受压力的影响,其所引发的反常行为还有精神无法集中、记忆混乱、语言混乱、不理性的行动、思想刻板以及因错误评估造成的恶性循环。个人会因花费过多不必要的精神去忧心压力的后果,致使精神无法集中,经常在与朋友的交谈过程中,听不到朋友在说些什么;个人因过分紧张,而让记忆变得模糊而混乱,往往会在一个重要的演讲场合,忘了拿自己好不容易才准备好的稿子;个人会因思维被压力打乱,使得语言的逻辑杂乱无章,经常是慌慌张张、长篇大论地把话说完,但是却让听众听得一头雾水;个人会因脑中解决事务的机制失去控制而发生不合乎正常道理的行为冲动。
处在躁期或郁期的个体因为没有足够的安静的思考空间,致使思想转来转去,走不出那条死胡同,进而变得缺乏弹性,固执而刻板。反应在应付压力上,他将很难提出明确而有建设性的策略,取而代之是僵硬的态度和令人无法沟通的困境。个人会因高估事情的困难度而过于低估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使问题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得繁杂,而错误的评估将使问题越来越恶化,并导致恶性循环,最终使自己无法自拔。
3.愤怒或采取攻击行为
在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往往表现出一种破坏一切的本能行为。大多数人有受到挫折、失望以及被污辱时,有不安、紧张、焦虑等情绪是较常见的反应,但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如决堤的江水般汹涌奔流。这些情绪很多时候会使人脾气暴躁而难以与人相处,但有时会令自己怀疑,感觉到自己好像很不明白自己的感觉,或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感觉一般令人觉得思维混乱以至于产生愤怒的情绪。
然而,愤怒的对象在多数时候并不仅仅针对自己,也包括了其他人;愤怒的情绪之外,也会伴随着攻击的行为。由对动物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当动物面临各种压力来源(包括隔离、过度拥挤、吗啡中断和电击等)时,经常会出现攻击的行为反应。实验显示,把一对动物放在一个它们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则当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会随即打起架来。当只有一只动物被关起来时,同样的电击则是引起过度进食的行为(在随后的文字中我们会讲到)。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攻击行为往往是挫折所导致的。挫折是有机体被阻挠了通往目标之路时所存在的一种状态。当个体有高度的目标动机,即将达到目标,并在进展上只有一部分被阻挠时,他将会有更大的挫折。挫折即是对压力来源的一种反应,它自己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压力源,当挫折导致了攻击反应时,此攻击反应会是外显的,也就是说,直接地想要除去挫折的外在来源。当然,采取攻击行为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是明智的,因为攻击行为很有可能会从真正的目标转移到某些替代的目标上。就像我们会选择玩偶、弟妹等较小的或较弱的对象来发泄自己的怒气;或者在外受了怨气,却发泄在亲密的家人身上,因为我们知道家人一般是不会进行还击或报复的。
4.过度进食或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