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10926500000018

第18章

HIV感染后病程进展较慢,加之政治、宗教及社会的多种原因,在一些国家仍未引起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但在全球范围内,AIDS所致的死亡仍在不断增加。在某些国家,ADS死亡成为成人的首要死凶。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HIV/AIDS致死成为10大主要死因之一。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HIV/AIDS死亡将代替一些常见死亡(如腹泻病)而进入五大死因之列。

2.次撒哈拉非洲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估计至今撒哈拉地区共有3,4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1,150万人已经死亡,约占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的83%02002年,非洲各国共有34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并有230万人死于艾滋病。报告预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危机最严重的国家到2020年将遭受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20%的经济损失。而且值得人重视的是,1998以来世界上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70%的人居住在次撒哈拉地区。同时,死于艾滋病的人中,25%的居住在这里。一方面,整个非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避开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另一方面,却存在着一个国家比一个国家更严重的趋势。大量的新发感染者集中在非洲,使其成为艾滋病流行的中心,持续影响着全球艾滋病流行的重心分布。

3.其他地区

在东欧、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过去,男性同性恋者及共用注射吸毒者为主要的感染人群,但是现在通过异性间性传播的感染者也在逐年上升;东欧及中欧虽然未发现较严重的流行,但在注射吸毒人群中迅速传播,现在估计有近27万感染者,其中乌克兰是受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北美、西欧等国家近年来虽然因健康教育的普及及抗病毒的新配伍疗法大幅度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艾滋病快速增长的趋势基本控制了,但流行并没有被阻止。

4.亚洲流行情况

亚洲包括22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成人人口的60%生活在该地区,因此该地区对全球的HIV流行起重要影响。该地区各国家HIV感染率的估计差别很大,HIV低感染率的国家有韩国、蒙古等,HIV高度流行的国家有印度、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在HIV流行的时间和增长的速度上,也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在某些国家中,如印度、柬埔寨、缅甸和泰国,HIV已在某些区域以极快的速度广泛地传播;另外一些国家(韩国、朝鲜、菲律宾和新加坡)至今只有有限的传播,流行增长的速度也比较低。2002年,鉴于亚洲艾滋病的快速传播,预计2003年以后,亚洲将超过非洲成为世界上HIV感染者最多的地区。

5.中国

中国于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1988)为传人期,这一时期HIV感染报告主要是来华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分布在沿海一带城市,仅在浙江省发现4例血友病病人因使用进口凝血第Ⅷ因子而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第二阶段(1989~1993)为播散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146例HIV感染者标志着此期的开始,在此期间大多数感染者为云南的吸毒者,在归国劳工、性病病人和暗娼中也有少量HIV感染者报告。第三阶段(1994至现在)为增长期,HIV感染范围超出云南省,在其他地区的吸毒者和职业献血员中也发现了一定数量下HIV感染者,全国HIV感染报告数量急剧上升。据报告,中国注射吸毒者的HIV感染率为20%~77%,且。HIV阳性者的配偶感染率开始逐渐上升,从1990年的3%升到1997年的12.5%。1997年全国27个省(自治、直辖市)的60%,HIV/AIDS哨点监测表明,局部地区吸毒者中HIV感染率在不断上升,HIV波及的地区在不断增多,HIV感染已开始向性乱人群扩散。据估计,暗娼中HIV感染率在0.01%~1%之间。1994年底,在中部某地的有偿献血员中发生HIV感染局部爆发,目前中国的有偿献血的血液中,已检出少数HIV抗体阳性者。1985~1995年共报告母婴传播2例。到1998年6月底,中国大陆共报告HIV感染者10,676例,其中AIDS病人301例,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发现了HIV感染者。由于监测人数有限,漏报严重。2000年以后,我国艾滋病感染形势严峻,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感染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中国感染艾滋病感染速度在亚洲仅次于印度、泰国、菲律宾,跃居亚洲第4位,感染总人数已达60万人,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最新报告的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12639例,包括477例艾滋病人,死亡240例。目前在中国主要经两种人群传播HIV:一是注射吸毒者人群,集中在西南山区;另一种是异性性传播,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近年来,中国STD患者中HIV感染者人数急剧上升,表明这一高危行为的广泛存在。

第二十六章

艾滋病病理与传播方式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面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1淋巴结肿大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2全身症状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3各种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窭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2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3发生各种恶性肿瘤。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虽然艾滋病有许多症状表现,但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干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目前存在的很多AIDS病人由70年代HIV的感染者演变而来,那时对该病尚未认识,亦未分离到HIV。虽然美国研究人员对扎伊尔1959年患有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男性患者所储存的血样进行检测,发现了目前很常见的HIV抗体,认为现在的许多HIV-1变种可能都由1959年以前最先在非洲出现的一种HIV演化而来,但其实际来源仍不能肯定。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讨论了HIV的来源问题,认为HIV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没有确定地理来源的逆转录病毒”。1986年,在西非又分离到HIV-2型病毒,初步观察表明,HIV-2比HIV-1更接近猴免疫缺陷病毒,但其自然史尚不清楚。

由于HIV感染后数年(平均7~10年)才发展为AIDS。要了解AIDS在人群的实际分布情况,不能单独依靠AIDS病例报告,还必须收集HIV的感染人数或比例等有关资料。血清HIV抗体阳性说明人体已经感染了HIV。如果需了解人群中HIV的实际感染人数和AIDS病人数,可根据多种预测模型及方法进行预测。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预测方法有组分法和德尔非法。

艾滋病基本有三种传播方式:

1.危险性行为

所谓危险性行为,意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没有预防保护(使用保险套)的直接有体液交换的性行为,是目前全世界艾滋病感柒的主要途径,占全部艾滋病患感染原因比率的70%~80%,这主要是因为它集合了精液、阴道分泌液(性行为)及血液(伤口)等多重感染的可能,所以更增加了它的危险性。另外,如肛交等行为,因为肛门或直肠粘膜较之阴道粘膜更为脆弱,会使行为双方都增加感染的可能性。要预防因性行为而感染,每次正确的使用保险套是非常重要的!

2.血液感染

1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在血液和精液中的浓度是唾液中的十倍、泪水的一千倍。所以经由输血,特别是经常——且失血就必须大量输血的血友病患者,万一输入筛检疏漏或窗口期的艾滋病病毒污染血液,也会因此而感染艾滋病。

2共用针头感染:另一个典型由血液传染的途径。最常见的是在吸毒者于未经消毒的情形下轮流共用针头,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因而经由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管。全世界因共用针头而感染艾滋病的比例占5%~10%;在美国,吸毒者占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25%,欧洲为50%。在我国,共用针头感染是主要途径,占70%。但今后性传播可能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3.母婴感染

也称为“垂直感染”,也就是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她极有可能(约30%的机会)经由母体及母乳直接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新生的婴儿。目前全世界有5%~1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由母婴垂直感染途径感染的。根据一项最近发布的医学报告预测:到了90年代末,全世界将有500万以上的儿童因母体或经由哺乳而感染艾滋病;儿童将成为新世纪最大的受害者。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艾滋病不会因为握手、拥抱、水、食物等日常接触而感染!

对艾滋病的斗争从未停息

从人类面对艾滋病病毒挑战的第一天起,人们就想征服它。在十几年与艾滋病病毒的斗争中,人们已经研制了一些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1.挑战艾滋病病毒的药物

1抗逆转录病毒类药物

1987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核准,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类艾滋病药物Retrovir。抗逆转录病毒类药物是通过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复制而起作用的,这类药物有许多种,在使用时大多是联合用药即鸡尾酒疗法。抗逆转录病毒类药物并不能够完全根除HIV病毒,但是应用这类药物能够延长HIV感染者的寿命。使用这类药物的一个缺点是有可能出现耐药性。专家认为,抗逆转录病毒类药物虽然在产生抗药性后对于单一个体使用这种药物治疗并不能够根除病毒,治愈疾病。但是它却能够根除人群中的HIV相互传染c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人得到这种治疗,以避免艾滋病的传播,从而逐渐根除艾滋病的流行。

2入口抑制剂类药物T-20

T-20,瑞士的罗氏公司和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Trimeris所开发,是一种新的叫做入口抑制剂的药物类型的第一个品种,通过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所要攻击的细胞而起作用。这两家企业发言人说,T-20是一种皮下注射抑制剂,其最大特点是能够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机体细胞,而现存的所有抗艾滋病类药物都是在艾滋病病毒已经进入免疫系统的细胞后才发挥作用;它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并能增加免疫细胞的生长,对目前因服用其他药而产生抗药性的患者尤其有效。

这一新药已经过巴西、澳大利亚以及北美和欧洲国家1000多名患者的试用。试验结果显示,它可以使患者血液中艾滋病病毒的含量降低到可发现量以下,其有效率是目前最先进疗法的两倍。这种药有望于今年年底投放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3人体免疫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