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0970500000013

第13章 教材形式(2)

教材使用一套好教材给你带来的快乐、顺畅和效率,不为许多中国人所知。好教材潜移默化并不遗余力地反映语言国文化,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感知、领悟语言字符所指向的事物,也既对语言国的文化和通常也包括对其它更多的事物进行了解、理解和感悟。别忘了这种了解、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也正是学习者最终所追求的学习目标。你学习语言不是为了懂得文字符号,而是想了解操该语言的人和想懂得该语言所折射的文明、文化、思维模式和生存价值。勿庸质疑,这样的教材极其不简单,一定是专家们的心血。

教材的这种特征在中小学生的教材中最明显。只有最具民族价值和几乎是永垂不朽的文章才能入选。各国都是如此。可以说什么样的教材,就教育出什么样的一代人。语言文字这种无与伦比的、不可替代的对本民族下一代的教育功能和其要千方百计把自己的文化传续、发展和繁荣的强烈倾向,举足轻重和令人吃惊。

而一个兴旺的文明极具扩张性。这种扩张性是兴旺发达文明的属性。但一个兴旺的文明是否就是一个高级文明,一个所谓的好的文明,是另一个问题;也看你对文明的高级和好坏的定义了。进而,一个文明消灭或同化了另一个文明是好事还是坏事?一个被消灭或被同化了的文明是否就是低级的和坏的,是否可以搬来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进化论,说它被事实证明是低级的或坏的,从而就该被消灭或被同化?或者说既然你被消灭了或被同化了,那你肯定是个低级的或不好的文明?这个互为证明的问题值得思索,而且是个无比深刻的问题,但看来这不是本章或本书所该讨论的。不管怎么说,兴旺文明的扩张性,你承认它也好,对它有反感而不承认也好,认为生物进化理论不能应用于政治、历史和文化领域也好,是事实的,本质的,抹不掉的,消灭不了的。它象流水,无孔不入地四处向外流溢。有时温柔,有时咆哮。咆哮的时候,便是血和战争;便是用强迫的手段,非要把这种文明也即其价值观强加给你。而它温柔的形式包括一切非战争手段的接触和交流,如政府间的,民间的,商贸的,文化的等等。

而任何交流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最直截了当地反映文化,也乃是一种文明传播或扩张的载体和先锋。

那你学习某种语言,就是主动或被动地了解、理解甚至接受某种文化的行为。

侵略者和殖民者在占领地开设学校,强迫当地人学习其语言的例子不胜枚举。那时的当地人便是被奴役,便是被迫通过学习征服者的语言,来接受征服者的文化。如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时期就强迫中国人学习日语。而英语成了世界性语言,很大原因,还不是当初大不列颠强大,把她的价值观念连同她的语言,用长枪和炮舰传播出去。

而今,更多的情形下,是我们主动地想去了解某种文化,从而学习其语言。这种学习和了解,说小是你的个人行为,说大,甚至可以视为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友好的一份行为。民族或种族间的不解,当然容易引起迷惑、误会、不和、纷争和摩擦,甚至是冲突和流血杀人的战争。

那么你学习外语的时候,是想选择那种语言是其母语的、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了解甚深的一大群专家费尽脑汁编写的、极力要内容上尽可能全面深入反映其文化且语言上还要地道系统、由浅入深的教材呢,还是选那些语言不是其母语的某人或某几人,东抄西凑,冠以也许是非常动人名称的书籍或材料呢?

天地之差。

我说过学习好的教材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的效率,而如从了解语言国家文化的角度讲,其效率可远远不止这些。和那些每天捧个生词本,或是一味做题,或是深扎于任何全无文化韵味的苦涩外文练习材料的人来比,你的效率比天高。

现在你对好教材的重要性有所领悟了吗?

那么具体说来,什么样的教材是好教材呢?

它应具备几个特征:(1)教材语言是其母语的专家编写的,我们这里说的是英语。(2)专为外国人学习其语言所编写的。(3)配有语音的教材。(4)所配语音是母语播音员级的多人录制的表演性质音。(5)教材有系统的反映文化的各个方面。(6)教材练习合理有序。(7)教材有学生用书,也有教师用书。

现在分别谈谈这几个特征。

1.英语教材,如是母语是英语的人所编写,必然地道,而如他/她是语言方面的专家,必然地道得不能再地道。而语言专家几乎可以肯定是文化专家,二者合一,他/她才懂得如何写出好教材。也即这些人编出的教材一方面尽可能全面、系统、有趣、深刻得反映文化,同时又具备科学学习语言的特点:循序渐进性,全面覆盖性和温故知新性。循序渐进就是常用词汇和话语先出现,生僻的后出现;语法结构简单的先出现,复杂的后出现等。覆盖指所有该注意的语言现象都有次序地被编入教材,包括语音语法,普通和特别表达法等。温故知新当然就是学而常习之,但他们编写得很科学,没有任何让你在不会中的猛思索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傻考虑,完全是围绕着如何使你再一次地回味本课刚刚学的或是前面学过的内容,同时也注意了前课的内容如何在后课或更以后的课程中以适当的比例出现等。好的教材,除了反映语言国文化外,其循序渐进性,全面覆盖性和温故知新性,是任何其它材料,不管多地道多好,都不能代替和比拟的。所以,永垂不朽的作品当然有,但作为一个初中级的学习者,你应当只学习这样的教材,也就是说,你不该直接把丘吉尔的讲话等拿来学,那太难,太费劲,从而学习效率低。当然捧个其它垃圾材料自杀的做法,简直不值一提。

可见,即便英语是你的母语,而你不是专家都编不出好教材。若干年来在中国书店里最常见的“新概念英语”便是母语是英语的专家们编写出来的好教材,而且它是一大堆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共同编写的一部教材。这样的教材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几十年都不落伍,它是一代专家们的心血,从而同等分量的换代教材或许要等另一代人来完成。然而中国市面上和大中小学校里,中国人编写的英语教材铺天盖地。可中国人当中有几个敢说自己有足够水平,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场景,编写该场景中的地道英语语句哪?许多中国人做的,是自己或另找几个人从各处找些他们认为合适的英语文章,当然包括外国人编写的好教材里的文章,再把这些文章合订到一本书或几本书里。这样的做法大概被称为“编着”,其组织者好象自然就是“主编”了。有的时候,干脆把一部好的外国教材肢解,一先取其正文部分,二把本无吓人和过量的语法内容的原教材变成加入大量语法内容,三把本是平和容易又紧贴课文正文的原书练习部分去掉,加入大量煞有介事的无端练习。这种做法叫“改编”吧。这样做,一对编者很容易,二是凑字数也太容易,书显得够内容有厚度才能出版卖钱;再是也显得编者不是只抄搬和编凑,而是自己还做了点什么。

说添上大量语法内容和添上大量无端练习很坑人,你看完本书相关部分就会明白为什么。而说到找国外现成材料凑内容,最简单而又频繁地同时也是令人震惊和思索地看到的,就是到“新概念英语”这套现成而又优秀的外国教材中去。它真是个无限宝藏,可喜、可悲、可怜、可歌可泣地大概已经被“体无完肤”地“瓜分完毕”。你可以好个信儿,看看自从“新概念英语”问世以来多少本中国人编写的初级或中级英语教材有从其中割来的部分,又有几本一点没割?

你厉害,为何割别人的东西。而别人的东西好,为什么不直接拿来用?

其实除了英语专业高年级教材也许需要教师找材料,或进而,把材料合成书外,其它任何不使用现成国外好教材的做法令人费解。因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程度可能超出了国外现成好教材的程度,国外原有教材的内容量也可能不够学的,那你自然要找别的材料学。不过所找材料,应当选配有声音甚至图象的,而且当尽可能多得选择公认地有价值的作品,或极具现实意义的文章,如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讲话,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披头士又名甲克虫乐队所唱歌曲的歌词,如莎士比亚的某首诗,如国外有影响的报刊所报道的有关美国9/11事件的文章,如世界着名的古典和现代英文影片等等。

在这个层面上,当教师选材料教学成为必要时,其所选会反映教师的喜好和水平。这也许是件好事。因为既然它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个性和水平,某种程度上说也有利于教学,促进教学向上。比如人们会谈论,A校的水平相当高,B校的教师不怎么样,等等。

但我们一些中国人一直在编写英语教材,它们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书名诱人。除刚才说的,还有什么技校教材,中专教材,专科教材,还有如财经英语,外贸英语,公关英语,理科英语,文科英语,共同课英语,初级教材,中级教材,高级教材,口语教材,听力教材,泛读教材,共同课英语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等等。换句话说,只要能想到有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程度或不同的科目,人们就都能把书起成各种相对应的名称,造出自己的英语教材。这么多的教材中好的有多少,垃圾又有多少呢?如你没有编写教材的水平却编凑本破书,书名再分类再好听也还是垃圾。垃圾再多也没有意义,因为它是更大的一堆垃圾。注意即便把最好的若干英文资料合成一起,它也不是适合英语学习者的教材,尽管它可以是个“不朽英语文集”。而把教材起个好名,对于初学者极具诱惑性,使你觉得这书不错,这书最适合你,便赶紧买来。假如起名为“成人英语教材示范读本”,如你是成人,想学习英语,你对它能不动心吗?再假如“师范学校用英语针对性课本”,你如是师范生,你是不是觉得这教材特别有针对性?或还假如“业余夜大英语高级读物”,如你在夜大学习,你会觉得它是本高级好教材,对吗?

但是,要知道语言是有其规律的,如上下左右,你我他/她,吃饭睡觉等词汇和句子,不管你是什么人,从事什么专业,都要从它们学起。架空的“成年人话语”、“师范生话语”和“夜大生话语”是不存在的。日常生活用语是语言的核心,它们总出现,以其为圆心向外扩充的话语,扩到很大很大的时候,也极少碰到真正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不管你是什么人和搞什么专业,先得把这些日常用语学了再说,而且也当然得按照初级、中级、高级来学,最后才谈得上你那所谓具有特殊性的“专业”,看看有什么“专业词汇”和话语或文章可学;而一套好教材,差点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初级和中级学习者,你拿来学就是了,千万别拣起本觉得对自己很合适的垃圾。象“四氧化三铁”等这样的词,才算得上是所谓的专业词汇,但我们极少用到它。就是说除了极个别的人,我们一辈子都可能用不到它;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几乎可以永远不认识这个词。即便日后偶尔碰到了这样的词又不会,查下词典不就可以了嘛。这样说来,当刚才提到的这个圆扩充到相当大的时候,它几乎覆盖了所有学习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对于几乎任何一个英语学习者,一套综合性的好教材都会适合你。任何其它冠以任何动人名称或显得有针对性名称的书恐怕都不如,而且差距象地与天。随便拿本这样有动听名称的教材,看看它书中的内容,或是查查它后面的词汇表,有几个词是专门针对你而外国的好教材中又没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