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0970500000023

第23章 语音的神奇(7)

其实单句的话也还是有局限性,你因为看到了段落和文章即知道语言的具体环境才真正能懂得当前在本句话中各词汇的意思。“背单词”连个句子都不看,当然更谈不上看段落和整篇文章。而一个“悬空”的词汇是个干瘪的没有灵魂的躯壳。词汇只有在文章、段落和句子中才有生命力。事实上,中国许多学习英语的人把英文词汇称之为“单词”本身就意含对词汇理解的偏差,也意含把英语词汇与完整句子相对立起来的倾向,更意含着当你关注的是一个事物的完整的有机体的时候,却把这个有机体中的各个成分活活剥离出来而杀灭了这个有机体的令人惊恐万状的错误。

上句话中的afflict的意思,美国的Merriam-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韦氏网络词典)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a:to distress so severely as to cause persistent suffering or anguish b:trouble,injure

意思a是指人如此之难受或沉沦低迷等以至发生持续不断的遭罪,麻烦,伤害,或剧烈痛楚等。意思b是可以简单地指麻烦或伤害等。

那你是怎么背的呢?意思a你能用哪个简单中文词汇来精确地背学其意思呢?说得更清楚些,我们所有中国学习英语的“背单词”者们,有哪位是象如下这样背英文解释呢:

"affict,to distress so severely as to cause persistent suffering or anguish"。

或者有哪位哪怕是用中文来象如下那样背学其意思呢:

“affict,指人如此之难受或沉沦低迷等以至陷入难以解脱的剧烈痛楚等”。

当然是一位都没有!我们的“背单词”者们,都会是这样背学的:

“affict,痛苦;affict,痛苦;affict,痛苦”。或者是:“affict,折磨;affict,折磨;affict,折磨”。

而我举的例子中afflict被用到了事物上,而不是人,那它的意思就不该是意思a,而当是意思b:trouble或injure,即有了麻烦或受到伤害。如你不是“背单词”而是用正确的方法真正地学了和理解了这个词汇的意思,你也就能够根据上下文懂得全句子的意思,也就是懂得了句子中由于涉及“国际信誉”,money 是指某国货币,而货币受afflict,指它来了麻烦或受到了伤害,也即其价值严重下跌,下滑,疲软,受挫等。注意因为是在句子中,有上下文,有语言环境,我们才能够正确或者说精确地理解money和afflict等词汇的意思,进而正确或精确理解全句的意思。而我下面对本句的翻译用到的中国词语是“受创”,但“受创”只是能表达货币“受挫”,“下跌”,“疲软”等这方面意思中的某一个词汇,它并不是唯一的,也很可能是小的甚至大的英-汉词典中所没有的。也就是说“受创”只是在众多同样可以表达某英文词汇之某特定意思的中文词汇中的一个,或中文说法中的一种,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已有的中文词库中(注意这说明为什么中文水平高才有助于学好英文和翻译)因懂得英文词汇的意思而搜索出的;因而“受创”也是“背单词”背不来的。“背单词”的人必然几乎永远只把某英文词汇背诵对应成某一个特定中国词汇,比如在这个例子中把afflict背成“痛苦”,并且以后永远见到afflict都只应用这个中国词汇“痛苦”而不管它出现在什么样的上下文和句子中。这肯定不行,这肯定英文夹生,这肯定你学到老,英文也只能最多是个中下水平!词汇往往有一个中心核意思,然后还会有其意思外延,这个外延还会有内圈和外圈,在这个外延外甚至还会有其边缘意思或隐含意思。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词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同义词的不同和微妙模糊的差异。这些都得在不同和众多的有血有肉的句子中和由句子构成的段落和文章中体会和感觉到。用个中文字或词架空般背记英文词,你永远都接触不到这些故而也永远学不到这些,故而你对英文词汇其实是学习和理解得极其偏差,武断,甚至是完全错误。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该国货币由于失去国际信誉而严重受创。”

“背单词”者灾害性地牢记心中背诵的某中文词汇,就只能一口咬定某英文词汇的意思就是某中文词汇,并且非要把它们用到中文的翻译当中。他们认为背诵过来的中文词汇是真理。其实任何一个某句话中的英文词汇被割裂性的用中文这么一背,几乎都难免对原来的英语词汇的意思学习理解得偏差,哪怕就是你最最熟悉的英语词都会是这样。看看下面的例子,请你把它用笔翻译后再接着看,可以查词典:

A favorite setting for his stories is his native California,whose mountains and valleys he knew and loved.

New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是不是太简单了,简单的是你背诵的极其牢靠而一辈子都不会忘的“知道”吗?对这句话,我所知道的情况是约百分之二十的人把knew翻译成了“熟悉”,百分之四十的人把它翻译成“了解”,还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当然就把它翻译成“知道”,你呢?对此,首先我可以毫无疑问地断言,众多英汉词典肯定是把英文的know首当其冲地对应成为了中文的“知道”和“了解”,而我们这一族“背单词”者则把它们背得极其“牢靠”:“know,知道;know,知道;know,知道。”怎么俺的“know知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要知道一个词汇表达的是某方面的意思,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中文词。Knew 在这里表达的是“知道”那方面的意思,而一个“那方面的意思”可以用众多不同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具体词汇来表述和展开,比如这里可以有“知道,了解,熟悉,一点不糊涂,心里很明白,清楚地知晓,相当程度地认识,闭着眼睛都错不了”等等的中文词汇可以应用。那么一个篇幅有限的词典特别是很小的词典是无法把中文所有的表达这层意思的词汇和表达法都罗列完毕的。所以用中文来学习英文词汇,特别是如果词典只列出某特定的一两个词就永远以“背单词”的方式学得这一两个词,那很多问题就来了。这问题其实是马上就来,而且越积累越多;而你越傻用功背得多,所有的英文词汇就越学习得夹生,想最终学好英语,当然只是黄粱美梦。注意我这里用我们以为最最熟悉的英文词knew来举例,问题还这么多,那你可以想象在其它英文词汇的学习上,我们的学习者们特别是“背单词”者们问题会有多么严重。没错,这些人或者以为背来的中文某词汇是真理,不加思索想当然地把它用上,或者不管觉得有多么牵强,也要在翻译中,把过去由英文句子中那些英文词汇所对应背来的若干个中文词汇设法串接起来。即想方设法地不通顺也让它通顺地把背来的中文词汇都罗列出来,然后在它们的意思之间搭桥。绝大多数情况下哪怕意识到自己的翻译有错误,翻译出的中文相当别扭,或驴唇不对马嘴,或如我所说,形成了中文话中的新创造而中国人谁都不懂,那也泰山压顶般,被逼上独木桥般,被逼入死胡同般,硬着头皮认定英文就是那个铁打的意思般,非得要如此地这样说出来或写出来。原因是“背单词”背来的意思是真理,而真理不容怀疑,那只有顺着真理把英文句子的意思佛尔摩斯探案般推理又搭桥地抠出来。

所以,学习英语一定要一开始就用“英-英”思维的方式。说白了就是用英语学习英语,用英文思维理解英文意思。再说白了就是一定要看看英语人士是怎么样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自己的词汇的。再说白了就是你一定要一开始就至少使用“双解”词典,然后尽快过度到“辅以双解词典地”使用英语解释英语的“单解”词典,也就是“英-英词典”或称“原文词典”,直至最后完全使用原文词典。所谓“双解”就是词典是英语解释英语的,但解释的话语被翻译成中文或辅以中文解释。用原文词典辅以双解词典是怎么个学习法,一会我就要具体说明。而用双解词典时候一定要尽力看原文,中文只作为参考。这样的学习会使你对英文词汇的意思学习得非常准确,因为你学到的都是“那方面的意思”,难以“背单词”;而到能够使用原文词典的时候,更无中文可背。这时你懂得一句由若干词汇组成的英语句子是一个意思整体,翻译它时用的是肚子里或也可以说是脑子里已经有的任何既准确又地道漂亮的中文词汇的组合而成为句子,而不是把从英汉词典中或某书本中背来的某些中文词汇按照英文句子的顺序罗列开来。这里有如何理解词汇的问题,还有词汇与句子的关系问题,也有如何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的问题。

现在就让我们细腻认真地看看如果你不是“背单词”一族,而是用“英-英”思维,是应当怎么学习英文词汇的。就拿上句中的knew为例子:

A favorite setting for his stories is his native California,whose mountains and valleys he knew and loved.

永远要在文章、段落和句子中学习。而面对一句话,你当然只要按照顺序把生词依次学好。现在假定本句话knew之前的所有词汇你都认识,或者是逐个地把不会的词汇都学完了,而knew对你是个生词。那拿来本好的原文词典,或者使用网上好的原文词典(这里举例用的是Merriam-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韦氏网络词典”),看它是怎样解释的:

翻到knew,词典告诉你它是know的过去式,那么再翻到know。看到词典上列有名词和动词两个 know的词条。那我们要懂得在我们当前要学习的句子里know当动词用。又看到词典把它分为及物动词(vt)和不及物动词(vi)两大块来解释,我们也就又得知道在我们当前的句子中knew是用作及物动词(懂得是动词还是形容词还是名词啊,还有是及物动词或是不及物动词啊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小意思,稍微学学或者自己慢慢就会了)。接着我们看到词典中在及物动词下列有3大方面意思分为(1)、(2)、(3)。(1)下又分为①和②,在①下有三层意思;②下有三层意思。在(2)下也分了①和② 。在(3)下只有一个意思。

越好的词典,它把词义就分得越细。这其实是告诉了我们,某词义在“那方面的意思”之下,如何可以更为细腻得被分割,被分析,被解释和被加以描述;也告诉了我们词汇的词义有着它的最核心,核心,内层,外延,更向外的辐射等。这和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很相似。那现在要弄清楚哪个“末梢端”是我们要学习的当前句子中生词的意思,只能是挨着看看这些被词典分得挺细腻的各个词义。注意这个挨着看的过程是个物理上的时间花费过程,除非你有个好老师直接告诉你,这也是个不能省略的时间花费过程。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学习一门外语难,不容易,花时间。真没办法,一个个来吧:

(1)① a:to perceive directly:have direct cognition of

(1)① b:to have understanding of (importance of ~ing oneself)

(1)① c:to recognize the nature of:Discern

(1)② a:to recognize as being the same as something previously known

(1)② b:to be acquainted or familiar with

(1)② c:to have experience of

(2)① to be aware of the truth or factuality of:be convinced or certain of

(2)② to have a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knows how to write)

(3)archaic:to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with

原文词典咱看不懂,那只好、当然、只能、只应买本双解词典。借助这本双解词典查看原文词典里的这些解释。注意既不是直接用双解词典查学当前要学习的句子中的生词,更不是买本用汉语解释英语的“英汉词典”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