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0970500000041

第41章 翻译的道理(8)

现在可以看句前的such as we were了,这回我们容易明白,它是重复了前面所说,意为“我们就是如此这般ourright 地surrender。”

诗句里land的后面有若干词汇,你要懂得其结构,它是英语里典型的“后滞性”修饰方式,说那是什么什么样的land。说典型就是这样的结构太常见,最普通,就是把要说明的词汇放到前面,在其后说些话语表示它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东西。如:

I bought a table with three legs.(我买了个有三只腿的桌子。)

I know the man in faded blue jeans.(我认识那个穿旧蓝色牛崽裤的人。)

That's a unique brain having many many strange but deep and different thoughts.(那个头脑可不一般,有的是奇怪却又深刻不同的见解。)

看到了吗,table 后有三个词,说明那是什么样的table。Man后面有四个词,告诉你那是个什么什么样的man。Brain后有九个词,向你解释那是个什么什么什么样的brain。

现在来看land后解释land的这些词,它们告诉你这是块什么样的land:

vaguely realizing westward,but still unstoried,artless,unenhanced,

前三个词当是不难,可以解释为not clearly know the western part,意为对西边还不怎么清楚,对西面知道若干但只是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地知道。作者以本诗歌极其高度概括性地扫描了一下美国的建国史。而从美国的版图变迁角度讲美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部“彻头彻尾”的向西扩张史。1492年哥仑布发现美洲,1606年起英国开始向这块大陆有规模地移民并在1763年打败法国扩大了不少地盘,1775年还算英国臣民的美国人用枪反叛主子并于次年宣告独立。而这时候美国只有十三个州,他们与西班牙法国等列强周旋,依托大西洋从陆路的最东向西扩张,到本诗作者出生时的1874年扩大到了三十七个州, 而这种扩张一直持续到作者为肯尼迪的就职而朗诵本诗时的仅仅一年多以前,也就是1959年。那时位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成了美国的第五十个也是最后一个州。那么扩张足迹未到之处当然就谈不上“清楚知道”,只能是"vaguely realizing",所以这是块动态持续向西扩张变大的土地,而那时许多地方很荒凉甚至“无主”,自然是“没什么故事”(unstoried),谈不上艺术(artless),还没“发达起来”(unenhanced)。

如果你理解英文,那这几个简单的词汇,似乎是象在读者眼前上演着一部近二百年的美国历史。也许你能看到美国早期疆域的广袤与荒凉,遥远的村落,骑马挎枪的牛崽,打仗的军队,脏乱的金矿,工厂的烟囱,直至现在绿草红花的公园和高耸云天高的摩天大楼。但翻译时候,你愿意直接说“没故事,没艺术,没发达起来”吗,那也许有点词对词或太无味道了吧,什么叫翻译而我们又当如何翻译来的?

也别忘了这些在land后的词句,都是修饰land的,告诉你我们彻头彻尾把自己奉献给了这块土地,这块家园,而她是块持续向西扩大而由无到有,由荒凉到有生气,由简单到繁华,由弱小到强大等等的土地家园。

现在看括号里的诗句The deed of gift was many deeds of war,如果你思维生硬,或许你怎么看这行怎么别扭。什么礼物,什么战争,又是什么deed啊?用词典学学deed:

①:something that is done

②:a usually illustrious act or action:feat,exploit

③:the act of performing:action

④:a signed and usually sealed instrument containing some legal transfer,bargain,or contract

前三意相近,第②或③意思更适合我们句子的意思。第②意思为非常了不起的行为或作为等,例句为一个英雄的勇敢事迹;第③意思大体为表现之行为,例句为不管是谈吐还是言行都没问题。

现在算我们比较好地理解了上下文,那么水平极高的作者的思维,或许可以被我们抓住:

我们为自己为家园豁出去了,但是豁出去每天多睡个午觉吗,当然不是。老天给自己豁出去的犒劳不是午觉,而是战争,是许多战争;残酷而又惊天动地的战场,也许才是男儿们争得自由和美好家园的必须。不管愿意否,这或许是你现在能得到的唯一礼物,也是我们给自己的礼物,并且它是件“彻头彻尾”的礼物。

最后的这句such as she was,such as she would become简单优美,总结而又平衡,让你回味流淌在全诗简单词句河流中一幅幅美国历史的画卷。

全部诗歌学习理解完,现在回头看看标题the gift outright,它的意思和当怎么翻译,已经不是问题。

至此,全诗的意思我们可谓懂了。然而,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不知道你意识到了否。诗歌朴素优美,简描却深溜了美国历史,让人感叹国家,热爱土地。可谁是这块现在美国土地原来的主人?被称为美州印第安土着人的地位和历史遭遇还有他们的感受往哪里摆?如果有人从很远来,杀了你的亲人,夺了你的土地然后歌颂她,你如何感想?你总是爱哥伦布而没有恨过他吗?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化、文明和进步;或者,什么是翻译?从英语学习或学会了英语中,你又得到了很多吗?

不管怎么说,如果看诗歌的头四行:

The land was ours before we were the land's.

She was our land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Before we were her people.She was ours

In Massachusetts,in Virginia,

说她更当是出于一位美州印第安人诗人的口也许更确切,也许那些人才更有资格和对土地爱得更刻骨铭心。那样的话我们作为翻译者,也许可把这几行翻译成:

远在我们属于她之前她就属于我们,

远在她拥有我们的百多年前我们便拥有了她,这片土地。

不管是在麻塞诸塞还是在弗吉尼亚她从来都是我们的,

加上两个“远”字,加上个“从来”,感觉大不一样。但作为翻译者,我们不能忘了翻译的原则,我们要做的是用另一种语言格式,再现同一个映像。只有因某种至高无上的利益,我们才可有意改变被翻译的内容。实际上象中国广为人知的王二小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二小,故意为敌人带错路,可以认为就是因某种至高无上的利益做了有意错误的翻译,并且为此献身,令人怀念与敬佩。而如今我们面对本诗歌,或许因没有种紧急而又至高无上的利益当道,所以还是应当刻守翻译的原则,即忠于和漂亮地翻译原文。也即面对本诗,哪怕你再为“美州印第安人”抱不平,也不当比如把此诗翻译成“你们疯狂执意(不是outright吗),血腥开战(不是many deeds of war吗),西行掠抢(不是从vaguely到become吗)”等。

没错,翻译就是学习,有时候我们因看清了原作的映像而心灵震颤,思维深沉,内心哭泣,也极力琢磨如何用译文把原文映像精确而又恰如其分地展现在属于它的时空中的某一位置;而你的这种展现可能影响无数人。这不是不真正懂得翻译的人所能体会的。

可无论如何,让我们暂且中庸,回到诗歌。别忘了本诗歌是诗,英文也带韵,尽管不是非常严格的韵律;所以翻译成中文的时候,相应的韵律要考虑。又要翻译得准确漂亮又要尽可能压韵,难度大些。诗歌中有不少词汇的重复,我们译文也可同样处理。还有原文比较白话的诉说味道,也当在译文中得以体现。翻译好是需要水平的,而推敲起来则是无止境。

本例诗歌翻译,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和说明解释了本章所提到的几乎所有的翻译的道理,请读者细细品味。其实本例也很细腻地又一次告诉读者英文词汇当怎么学。学懂词汇与翻译得好,许多时候简直可说是一回事。

还没学到高级不可怕,翻译错误也不可怕,但如果你还没意识到你当痛改你过去学习英语的错误方法,那才可怕。对这样的学习者,你当问问为什么象第三例那样“简单”的英文你学习了几百甚至几千课时怎么还不会?

你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1.“背单词”。用个中文词或字去对应一个英文词汇你如何能理解英文词汇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真切理解英文词汇只能用英-英词典,至少是双解词典。不这样的后果就是你以为你学了该词,其实你没学;你以为你学习过许多词汇,其实这许多词汇你也都不懂。更糟的是你还把那个英文词汇学习错了,还把这个错误带一辈子,这不如没学,因为没学过,你还可能知道要去学。还糟糕的是你不知道有多少时光都浪费了,英文没进展不说,生命在无端耗费。

2.简单地因为你学习得少,许多英文说法你没见过。没见过的当然不懂。而说你学习得少是指“有用功”课时少。你可能已经学习了很多年头和很多课时了,但除了浪费在“背单词”中外,还有许多时间浪费在抠语法,做练习,做试题,被考试上。学习英语,从某个角度讲有点象用摩托化部队作战一样,要快速向纵深挺进,向敌人心脏部位快速挺进。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但可以先不管。许许多多的人,从来没这样一个劲地往深学过,当然不行。

3.见到自己不会的新的英文内容时候,没警觉地意识到它是新内容、新说法,倾向于偷懒性地把它们一猜而过,并没有把它们极其认真地坐下来学懂。比如第三例中的way back和clear,第四例中的surrender等都算新内容,但毫无疑问许多人极其自然地以为它们是“熟悉”词。还记得我说过的对待词汇的两大原则吗?即学准当前意思和别以为它是你学习过的意思。“背单词”使你首次就没学好英文词汇的意思,而词汇在新组合和新环境中可能有新的意思,可你还是以为是你学习过的意思,就可能用“差不多”的态度对其猜测而放过。“背单词”和“搭桥”使得不少人会把如第三例句中Way back,clear into the mountains?翻译成“回来的路清楚吗”等等。这是相当常见和致命的错误。这种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夹生,数目越积越多,状态愈来愈甚。我说学习时候,个别不懂的问题可以不去管它,学习多了以后,它可能自然不成为你的问题了。但这不等于每天你对学习的内容可以只猜测,满足于觉得它“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并且还继续前行,如此这般糊弄自己地学习下一份内容。

到此我们就要结束本章了,总结起来,作为英语学习者或者翻译者,你要知道翻译的流程,懂得翻译的不容易,了解英语文化,提高母语水平,注意通过阅读等积累知识,明白一个翻译者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等,当然还有学习好英语本身。翻译,当然是门学问,尽管宏观或广义上讲在我们众多学习英语的中国人里,一开始或后来想成为翻译家的人肯定没几个;但微观和狭义上,每个人在学习任何一句英语的时候,都要弄懂它的意思,也即你就是在做翻译。并且,谁知道哪,随着你学习英语程度的提高,难说就没有人请你真做翻译,口译也好,笔译也好。天生我才必有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