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0970500000042

第42章 用功的效率(1)

作为结束章节,我们要谈谈用功的效率,实质上也几乎是对本书的总结。

英语学习的效率,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效率,指本书战术篇中所谈及的内容,也就是如何好而快地学好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翻译等。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把英语学习考虑为老师、教材和方法三个方面,那狭义的效率仅指学习方法的效率。

而广义的效率,还包括本书战略篇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深入正确地对英语及英语学习的认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道什么是好老师和好教材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去选择这二者。

那没错,首先就要解决首要问题,就是你该不该学习英语。这看起来是乏味的理论问题,但它的意义在于解决一个学习的原动力问题。一切理论问题在有人阐述了之后就似乎都变得简单起来,简单的使人们容易对其一带而过和不愿意再深入探讨。但须知没有理论就没有一切。我们人类的进步,许多情况下都是先有了哲学家思想家或科学家的假想、推测、探讨、证明或论述后,才有了后人的实践。用效率的眼睛来审视你自己该不该学习英语,会马上使你陷入思索:要学吗,为什么要学呢,很主动地学吗,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来学吗?解决了学习英语的原动力问题,就好象一部需要动力的机器有了部非常好的发动机,而凡是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不想学却在被迫学习的人,等于这部发动机有问题,当然也就永远难以想象他/她学习会有什么效率。

接下来我们谈到要有心理准备,这是必然。“心理准备”也可以认为是对“首要问题”的延伸探讨。是通过进一步的思索而突出你想要学习英语的严肃性,和你要多大程度上面对这种严肃性。而如果说“首要问题”是解决一个愿望问题的话,“心理准备”可以说就是解决了一个决心问题。

然而许多人没有学好英语的原因,主要不在于没有愿望和没有决心,尽管也许是浅显认识下无关痛痒的愿望和决心,而在于具体学习英语时错误的方式方法造成的低效率、零效率甚至是负效率。这是令人心疼的瞎用功、无用功和白用功。而这种极小进展或无进展的学习,逐渐使学习者丧失了本来就脆弱的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决心,继而某时刻起也就真地惨淡而又可惜地停止了当初为之心动的壮观事业;或者是无奈和半死不活地拖延至学习结束之时。如果你是在校学生,这时必然还表现为跟不上课堂等。英语学习成了不得已为之之时,当然十有八九你也就已经处于英语学习失败者的行列。

何止是心疼,这是对我们自己和社会的巨大浪费。我们心颤和哭泣。

归其原因,除了极其个别的情形,首先至少十分明显的是他们没有好老师或者是没有接受过好老师的指点。尽管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谁也代替不了,但好老师的相帮、指点、教诲和督导,对一个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习英语的人起决定性的作用。说要学好英语得有好老师好教材和好方法,听起来也许有人会说这和没说一样,因为这象是在干巴巴地重复简单真理。但表面上的明显道理并没有被许多人实实在在地去思索与实施。我说过,有了好老师,好教材和好方法几乎自然就都有了,因为他/她会选择使用好教材或者至少告诉你什么是好教材,也会告诉你什么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并且好老师还会给你更多,比如随时解决你的问题等。好老师麾下的学生极易成材成功出类拔萃,似乎是又让人知道又让人忽略的事情。中国的大家不少,但他们不一定都做老师。而让我愿意提及的是我知道我们中国有个教声乐的周小燕老师,连我这个唱歌外行的都打心眼里敬佩。不确切记得他/她工作于哪里,甚至忘记了他/她是男是女,好象是位女士吧,但印象中他/她教的学生常常是出去就拿国际比赛金奖。我想外国人在佩服我们有歌唱人才的同时,一定会说,你们中国的周小燕老师太厉害了。同样道理我们许多中国音乐才子也都拜国外大师为老师,继而走上了辉煌之路。学术上也是一样,如果你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学部委员或者其它大家包括外国的大家做导师,你当然不一样。北大清华的学生们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他们常受益于包括国家元首等各种世界级人物的来访讲话或者讲座或者讲学,少走弯路和成功的几率自然非其他同类人可以比及。

所以你如果想学好英语,最大的效率是有个好老师。如果你摊上个好老师,那可真是太幸运了。可能的话,一定去找去选。

不过,也许非常好的老师挺难找。我们说过好样的也许多半不想当老师,老师的职业不吸引人,横向比较收入太低,等等。即使当了老师,许多人也都跳槽了。所以我看对老师这样出奇重要的群体,因人们寄以出奇高的期望和苛以出奇高的要求,要给予出奇高的薪水才合理。其实现在的家长们已经几乎是不计成本地为孩子的学习转学,参班,送礼等,这何尝不就是想要得到好老师和好教育。这既合理,又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而让教育讲创收,或是让教师永远处于穷酸中,那愧对下一代和教育中的不良甚至丑恶现象也就难以根除。

然后就是好教材。它的重要性我们在“教材形式”一章中也讲得比较详细了。如果你是自由人,你一定要选好教材,那学习的效率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但悲惨的是那些在各种理由下被不能商量地要求使用某烂教材的学生们,遭罪成了他们的配给,低效率慢进展成了他们的份额。如果再摊上个不怎么样的老师,那可就更惨了。糟糕的情形还非常可能是教材也不配录音带,或者是配有非地道表演带,而老师发音一般甚至有不少错误却还很少让学生听音或根本就不要求听音。那地道英语发音和听懂地道英语这英语全部内容的一半就没了。再加上烂教材中用中文对英语词汇进行解释,还编纂有出奇多的语法和生疏而又无休止的练习,所以几乎是全体学生,都是在不知情中,以受折磨和受煎熬的形式,向着虚无的彼岸进发。

其实这也就把我们引入了除了竭尽全力找好老师和极尽可能使用好教材外,什么是具体的学习英语的好方法问题,也就是所谓狭义的效率问题。那我要说了,一切不该做的如果做,就都是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甚至是负效率。这听起来又象是句废话。没错,总干瘪地重复简单真理对于想知道其中道理的人无疑就等于废话。本书前面内容中说了好多具体你当怎么做的建议了,为不多重复,请回头再去看看。除此之外,我下面再换个角度,具体地罗列指出你不该做什么和相应地该怎么办。这些“不该”多是人们常犯的错误,而仔细阅读了本书的人,会发现那些“应该”并不陌生。

1.不“背单词”

“背单词”显然是最无效率的做法之一,或者可以认为它是负效率。我们对这种错误在“词汇的困惑”一章中探讨得比较详细了,现在稍加总结一下:

(1)能不能记住取决于以后能否常见到这个词,现在写上一百遍如果学得准,也只能算是一遍,如果学不准,连半遍也不是。

(2)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意思,为什么只记某一个,再见到这个词,它就非得是你现在背的这个意思吗?

(3)就算某词义是你所背,你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后不管什么语言场合,总以为这个词是这个意思,心中这个背得十分牢靠的中文词汇乃不可碰之真理。造成对以后见到的含有本词汇的不同英文句子根本就不懂,瞎蒙硬套其意。

(4)或者你背的词很不常用,它总也不出现,那你现在背了一百遍还不都浪费了。

(5)或者你背的意思是对的,但某方面的意思,中文可以有众多词汇可以表述,而你对此不知,以为那个英文词就是你背的那个中文词的意思。就如“好象”,“似乎”,“仿佛”,“大概”,“差不多”,“也许是”等等这些等同的说法,你只背了“好象”,所以只知道“好象”,所以也就一辈子总用“好象”,造成你翻译英文时候,中文语言极其干瘪贫乏,从而也就实质上没法通顺。就是说你是个活生生的中国人,学英语后竟然成了个不会说中国话的人了。背单词不能学好英语,却能把人背傻,真是可笑,可恨,可怜。

(6)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根本不可能背对词义。因为你用某个中文词汇来牢记这个英文词的意思,必然把词汇的层层内涵与外延全部抹杀,把一个往往可以也必须要用很多话语来描述的整体复杂映像,或者一个“那方面的意思”简化阉割至某个中文词。就象在你面前的是个大象,你却理解为“有皱的皮”;是盆鲜艳的花,你却记成“复杂颜色”;是部组合音响,你却背成“发声物体”;等等。这种坑害自己地对词义的极其片面地理解,已经难以归类于偏差,是彻头彻尾的错误。任何词汇的任一特定意思,都取决于语言的大环境和小环境,象一串美丽而又贵重的项链中的一颗珠子与整体不可分割,如果把词汇单独拿出,就如同剪断项链攫走一颗珠子,那项链则不成项链,这颗珠子在项链中的所有时空意义也便顿时消无。至于不是从马上要学习的文章中挑出若干“单词”来“背”的,更等于吃饱了没事从地上抓起几块石头来彻夜端详,想象它们如果成为在纽约世贸大楼的废墟中重新建筑的大厦中钢筋混凝土的一部分,它们的作用将是如何。

对策:一要学准,二不要怕忘,就是别幻想现在能把所学词汇“背”住。想学准就必须到实际文章中,也就是到段落和句子中认识词汇,熟悉词汇所出现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准确懂得这个词汇在这个环境中的具体意思,包括清楚其内涵与外延。用原文词典,才能最最精确地学到这一切。初学者用原文词典太困难,至少也要用部好的双解词典才行。对词汇的学习千万别忘了首当其冲包括学好它的发音,这要通过听地道语音和查阅词典音标来完成。学好词汇当前意思就烧高香,就万事大吉了,你要做的是继续往下学习就是了。而以后自己对此词汇还能否认识、能不能忘是以后的事情,是你现在一点都左右不了的,要看你以后的造化如何。当然说得科学点,是看你以后能否多碰到此词汇。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让那些构成记忆所必须的“碰到”次数尽可能地密集出现完了,而几乎毫无疑问最佳手段是一个劲地就按照好教材往下学。而遗忘是必然的,自然的,美丽的;忘记了,再把它当作新内容重新学习就是了。所以你现在不用把这个英文词汇写满半篇纸,因为充其量这也就是学习了一遍。

也许有人说遗忘不是必然的,我可以现在通过特殊方法来对此词汇特殊记忆,使得不但现在记住它,今后也对它一辈子不忘记。这是可能的。但问题是,学好英文当掌握的词汇也许怎么也得上万,而你现在不惜血本来对付某一个,道理何在?日后这个词汇出现了,你就光荣凯旋地认识它一个,别的都不会,还是日后它不出现,你现在的用劲全白费?所以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只能是一不背诵二不怕忘,当做的是与其它词汇融汇在一起地(也就是要整篇文章地)学习学习再学习,相见相见再相见。让统计来起作用,让概率成就问题。

2.不使用英-汉词典

使用英-汉词典,除了象太阳和桌椅这样的物体名词,根本无法真正理解一个英文词汇在英语话句中的意思。英汉词典把一个或抽象,或具体,或自成映像,或内涵丰富,或外延深广的具有丰富“那方面的意思”的某英文词汇,简化,阉割,偏差,武断,甚至断章取义地记录成某个中文词。这是致命的,上哪能学好英文啊。

永远要记住,一个在句子中的英文词汇,是“那方面的意思”,不是某个中文词的意思。

故使用英汉词典的学习者,只能在最最基础的层面上,如上下左右你我他这样的话语中学习和理解英文,再高一点都上不去了。

对策:打初学的第一天起就使用双解词典,然后随着英语程度的提高,尽快过度到原文词典辅以双解词典,直至完全使用原文词典。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逐步建立起英-英思维的过程,也就是用英文思维来理解和学习英文的过程。尽管使用原文词典好象太吃力,但想想,是每学都是真学而一点点前进能成功,还是持续积累似懂非懂和夹生与错误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