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知足常乐:足部健康疗法手册
11095400000004

第4章 足部反射区及功效

足底部反射区

足部反射区定位规律

人体各组织器官在双足反射区的位置是按照本身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非常精确地排列着。双足并拢在一起,在足底就可反映出人体各部的全息图,如同一个屈腿盘坐的人体。

足部反射区的排列规律可概括为,头部与脚趾相对应,胸部与脚掌的前半部相对应,腹部与脚掌的中部相对应,盆腔部同脚跟相对应。

趾相当于头部,所以大脑、小脑、延脑、脑垂体的反射区都在拇指上。五个足趾端都有额窦的反射区。趾根部相当于人的颈部。足跟部分相当于臀部(盆腔)。生殖器官的反射区就在足跟部。

如把人从鼻尖到肚脐划一条中线,这条线把人分成左右两半,脊柱居中,故占据足内侧。从上到下是颈、胸、腰、骶和尾骨。上下颚、鼻、气管、膀胱、子宫、尿道、肛门等都是中央器官,也在足内侧。

人的心和脾在左侧,故反射区在左足。肝脏和胆囊的反射区在右足。胃、胰脏、十二指肠在足底内侧。小肠、大肠反射区双足都有。凡是成双的脏腑器官,如肺、肾脏、卵巢、睾丸等等,在双足是对称的。

由于人体神经在颈部形成“锥体交叉”,即左半身的神经与右脑相联系,右半身的神经与左脑相联系。因此,右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在右脚上。例如,左眼的反射区在右脚二、三趾处,右眼的反射区在左脚二、三趾处;左耳的反射区在右脚四、五趾处,右耳的反射区在左脚四、五趾处。

因足背是人的正面,所以面部的反射区,都分布在拇趾或其余四趾的背面。人体胸部反射区在左右足背占据较大的位置,在足底位于脚掌的前部。

从脚的侧面看相当于一个人的侧位像。

大拇趾相当于头部,拇趾背侧为面部,拇趾跖面(掌面)为头后部,拇趾根部相当于颈,向下依次是胸、腰、骶、臀等部位。踝关节相当于髋关节等。

大脑

定位:位于双脚拇趾末节整个掌面的区域。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侧在右脚。

适应证: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脑外伤综合征、头昏、头痛、头重、失眠、视觉受损、神经衰弱、神志不清。

额窦

定位:双脚拇趾尖端,以及其它8个足趾肉球部分,即双脚脚底10个远节趾骨趾腹上端。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脚,左侧在右脚上。

适应证:眼、耳、鼻、口疾患,及中风、脑外伤综合征、鼻窦炎、头痛、头晕、头重、失眠、发烧等。

脑干、小脑

定位:双脚拇趾趾腹外侧下l/4处。左半部小脑的反射区在右脚,右半部分在左脚。

适应证:脑外伤综合征、脑肿瘤、高血压、失眠、头晕、头痛、肌肉紧张、肌腱及关节疾患。

脑垂体

定位:双脚拇趾趾腹正中央,在脑部反射区深部。

适应证:内分泌失调(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生殖腺、胰等)、小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征等。

三叉神经

定位:双脚拇趾末节外侧上中段,在拇趾肉球的侧缘上,小脑、脑干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略呈半椭圆形。右侧三叉神经的反射区在左脚,左侧在右脚。

适应证: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各种面部神经痛、腮腺炎、失眠、头面部及眼、耳、鼻部疾患。

定位:双脚拇趾第二趾骨内侧凹陷处,自趾腹边缘延伸到拇趾趾甲部。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的反射区在左脚。

适应证:鼻塞、流涕、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颈项

定位:双脚拇趾根部横纹处,敏感点在跖面外侧。

适应证:颈部酸痛、僵硬、颈部软组织损伤及颈椎病、高血压、落枕等。

定位:双脚第二、三趾根部的下面和侧面,趾根两侧偏下处为敏感点。右眼反射区左脚上,左眼反射区在右脚。

适应证: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老花眼、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及眼底出血。

定位:位于双足第四趾与第五趾根部。右耳对应区在左足,左耳对应区在右足。

适应证: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耳聋、鼻咽癌、腮腺炎等。

斜方肌

定位:位于足底,在眼、耳反射区后方,自第一趾骨起至外侧肩对应区处,呈一条横带状,宽度约1横指。

适应证:颈、肩、背部酸痛、肩胛部痛、落枕及上肢麻木无力等。

甲状腺

定位:双足底第一跖骨的跖骨颈内侧绕至第一、二近节趾骨间。

适应证: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肥胖症、心悸失眠等。

甲状旁腺

定位:双脚掌第一跖趾关节线外侧偏趾端处。

适应证: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出现手足搐搦、指掌关节屈曲、喉及气管痉挛、失眠、呃逆、惊厥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引起的四肢肌肉松弛、病理性骨折、白内障等,并可用于癫痫发作时的急救。

肺、支气管

定位:双脚斜方肌反射区后方,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横形带状到脚底外侧肩反射区处。肺反射区在同侧脚上。支气管在肺区外下与第三趾相对处。

适应证:肺部及支气管疾患,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

定位:双脚掌第一跖趾关节下方,即第一跖骨体前中部。

适应证: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恶心、呕吐、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十二指肠

定位:位于胃反射区的近心端,在第1跗跖关节处所形成的区域。

适应证: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毒等。

定位:双脚掌第一跖骨体中下段,在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适应证:消化系统及胰脏本身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等。

腹腔神经丛

定位:位于双足底第二至四跖骨体的中下部,肾反射区的周围,呈环形。

适应证:消化系统的神经性疾患,如腹胀、吐泻、胃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胸闷、呃逆等。

肾上腺

定位:双脚掌第二、三跖骨之间,距离跖骨头约一拇指宽的幅度,足底部“人”字形交叉点后方凹陷处。

适应证;心律不齐、昏厥、炎症、过敏、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定位:双脚掌第二、三跖骨近二分之一处,位于脚掌人“字”形交叉后方凹陷处向足跟延长约3~4厘米处。

适应证: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泌尿系感染、水肿、肾脏功能不全、风湿症、关节炎、高血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腰痛。

输尿管

定位:肾反射区与膀胱反射区之间,呈弧形连线的区域。

适应证:排尿困难、尿潴留、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肾盂积水、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动脉硬化。

膀胱

定位:双脚底内侧舟骨下方,靠近舟骨粗隆处的软性稍突起处。

适应证: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遗尿、尿潴留、尿失禁、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小肠

定位:双脚掌第1~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陷区域,被大肠反射区包围。

适应证:消化系统的疾患,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急慢性胃肠炎等。

盲肠

定位:位于右足底跟骨外侧前缘,第四、五趾间的垂直线上,在升结肠反射区后端。

适应证:腹胀、阑尾炎、小腹部疼痛等。

回盲瓣

定位:位于右脚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部位顶端,盲肠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

适应证: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小腹痛等。

升结肠

定位:位于右足回盲瓣反射区的远心端至第5跖骨底部所形成的带状区域,或者位于小肠反射区的外侧带状区域。前连横结肠反射区,后接回盲瓣及盲肠及阑尾反射区。

适应证:便秘、腹痛、腹胀、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肠炎等。

横结肠

定位:位于双侧足底一至五跖骨底部与第一至三楔骨、骰骨交界处,为横越足底中部的带状区。

适应证: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等。

降结肠

定位:左脚掌中部,前接横结肠反射区外侧端,沿脚外侧四、五跖骨间,成竖条状。

适应证:腹痛、腹泻、便秘、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痢疾等。

直肠

定位:位于左侧足底,在跟骨前呈一横行带状区。

适应证:直肠炎、便秘、直肠息肉。

肛门

定位:肛门位于人体正中线上,其反射区在双脚掌跟骨前缘,左足肛门反射区与直肠末端相接,相邻于膀胱区,在其后方。右足反射区也在膀胱区后方。

适应证:痔疾、肛裂、肛漏、直肠静脉曲张、便秘、脱肛。

定位:左脚掌第四、五跖骨头颈间,肺反射区后方,一部分被肺反射区遮盖。

适应证: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恢复期、心力衰竭的恢复期、心律不齐、心脏功能不全及循环系统疾病等。

定位:位于右足底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间,在肺对应区后方,前方少部分与肺反射区重叠。

适应证:肝脏疾患,肝硬化、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胆囊

定位:右脚掌三、四跖骨上部,肝脏反射区内缘。

适应证:胆囊炎、胆结石、消化不良、黄疸、口苦、恶心、胁痛、胆道蛔虫症。

定位:位于左侧足底,心脏对应区后方约1厘米,第四、五跖骨之间近基底部。

适应证: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四肢无力、月经不调、发烧、炎症、皮肤病,可增强免疫能力和抗癌能力,可用于配合放射治疗。

生殖腺

定位:双脚跟部中央处。

适应证:男女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子宫功能性出血、卵巢囊肿。

足内侧反射区

腹股沟

定位:内踝尖前上方的凹陷处。

适应证:生殖系统疾患、疝气、阳痿、早泄、性冷淡等。

内侧坐骨神经

定位:小腿胫内侧缘后方,从踝后上方沿胫内侧缘至胫内侧髁下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糖尿病等。

子宫或前列腺

定位:双足跟内侧,内踝后下方,跟骨的前方,呈一个三角形的区域。

适应证:闭经、月经不调、宫颈炎、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经前紧张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

尿道和阴道

定位:跟骨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上后方延伸,经距骨,止于内踝后下方。

适应证:尿道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失禁、遗尿、排尿困难、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

髋关节

定位:双脚内踝下方和后方,呈一弧形区域。

适应证: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

直肠和肛门

定位:双足内侧踝后沟内,自内踝骨最高处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宽的纵向带状区域。

适应证:痔疮、便秘、直肠炎、痔漏、肛裂、脱肛。

颈椎

定位:双脚拇趾近节趾骨内侧及其四周。

适应证:落枕、颈项强痛、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病。

胸椎

定位:位于双足弓的内侧缘,跖骨下方,从第一跖趾关节至第一楔骨前,相当于第一跖骨的长度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适应证:背部酸痛、胸椎间盘突出、胸椎骨质增生及其他胸椎疾患。

腰椎

定位:足弓内侧缘,第一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接骶骨反射区。

适应证: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椎炎、腰椎骨质增生及其他腰椎病变。

骶骨

定位: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至跟骨前缘,前接腰椎反射区,后连内尾骨反射区。

适应证:骶骨骨质增生、骶骨受伤、骶髋关节伤痛、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疾患等。

内尾骨

定位:位于双脚内侧脚跟部,沿跟骨结节向前延伸所形成的呈一弧形带状区域。

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足外侧反射区

外侧坐骨神经

定位:双小腿外侧腓骨后缘处,自外踝关节外后方,向上至腓骨小头后下方。

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膝关节痛、尾骨受伤后遗症、尾骶部痛等。

定位:双脚掌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

适应证:肩周炎、手臂无力、肩臂酸痛、颈肩综合征、上肢麻木等。

定位:双脚第五跖骨与楔骨形成的关节突起前后两侧。

适应证:肘关节受伤、酸痛、肘关节炎和网球肘等。

定位:双足外侧,跟骨前缘与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圆形凹陷处。

适应证:膝关节扭伤、膝关节风湿、膝关节痛、下肢瘫痪。

下腹部

定位:双腿腓骨后缘,自外踝向上延伸约四横指带状区域,与内侧的直肠和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适应证:月经不调、痛经、经前紧张综合征、腹痛、腹胀等。

外尾骨

定位:位于双足跟骨外侧缘,沿跟骨结节向前延伸呈弧形的带状区域。

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尾骨损伤和盆腔疾患等。

卵巢、睾丸

定位:双脚外踝后下方与跟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与前列腺或子宫的位置相对称),睾丸、卵巢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

适应证:性功能低下、乳腺发育不良、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足背反射区

肩胛骨

定位:双足背第四、五跖骨与楔骨间,呈一带状区域。

适应证:肩背酸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落枕等。

上颌骨

定位:双足拇趾趾间关节横纹远侧横带状区。

适应证:牙痛、上颌感染、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

下颌骨

定位:双足拇趾趾间关节横纹近侧横带状区域。

适应证:牙痛、下颚发炎、咽部感染等。

扁桃体

定位:双脚拇趾第一趾骨背面,拇长伸肌腱两侧。

适应证:咽痛、感冒、扁桃腺炎等。

上身淋巴腺

定位:外踝骨前,距舟骨间下方凹陷处。

适应证:各种炎症、癌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功能低下等。

下身淋巴腺

定位:双内踝前下方(距骨、舟骨间)之凹陷处。

适应证:各种炎症、癌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功能低下。

胸部淋巴腺

定位:双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延伸至第一、二趾蹼处。

适应证:各种炎症、癌症、肿瘤、胸痛等,可增强免疫力,有抗癌作用。

平衡器官

定位:双足背第四、五跖趾关节的远心端,前端靠近跖趾关节处所形成的区域。

适应证:头晕、眼花、晕车、晕船、高血压、低血压、耳鸣、平衡失调和昏迷等。

定位:位于双足背第一跖趾关节的远心端,靠近拇趾根部。

适应证:喉痛、感冒、声音嘶哑、喉炎、咳嗽等。

气管

定位:双足背第一跖趾关节近心端,靠近第一跖骨体部外缘,双足胸淋巴腺区内之后方。

适应证:咳嗽、哮喘、急慢性气管炎等。

胸部

定位:双足背第二、三、四跖骨背侧形成的片状区域。

适应证:胸闷、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和食道疾患等。

横膈膜

定位:位于双足背第一至第五跖骨底部的近心端,横跨足背形成的带状区域。

适应证:打嗝、恶心、腹痛、胸痛、胸闷和梅核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