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事项
操作前的准备
操作前,应清洁双脚(用中药浸泡效果最好)和手,剪短指甲,以防刺伤皮肤。室内较冷时,应准备好毛毯之类,以免受凉。
治疗时,为了使手指润滑和保护皮肤,预先轻擦简便易得的乳液类,如天然植物油、凡士林、椰子油、橄榄油和乳液等均可。
为了防止过度用手而导致疲劳,或是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力度时,可事先准备好按摩棒。没有按摩棒时,用干净的圆形棒或竹板代替亦可。
另外,若能播放古典或轻松欢快的音乐,放松心情,效果会更好。
常用姿势
足部自我按摩姿势很重要,因为没有正确的姿势按摩就无法进行。特别是对那些肥胖弯腰不便,或关节痛而不易屈膝者,采用一些适宜的按摩姿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足底和足内侧常用坐式
1.盘腿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双腿屈曲盘腿,需要按摩的足放在另一条屈腿的内侧膝关节和大腿上,上身自然前倾。用同侧手握住需要按摩的足背,暴露出足底或足内侧,用对侧手进行按摩。
2.单伸腿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一腿伸直,需要按摩的足放在伸直腿的膝关节和大腿上,上身前倾,同侧手固定需按摩足的足背,用对侧手按摩。
3.叉腿叠足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双腿屈曲,需要按摩的足放在另一足上,上身前倾,同侧手固定,对侧手按摩。
4.坐椅盘腿式。
坐在沙发上、床旁或椅子上,有靠背的最好,一腿自然屈膝下垂,需要按摩的足放在自然屈膝的大腿上,同侧手握住其足背并固定之,用对侧手进行按摩。
足外侧
多采用双腿侧屈式。既采用侧位坐式坐于床上,双腿屈曲重叠于身体的一侧(被按摩侧),对侧手支撑于床上固定体位,用同侧手按摩足外侧的反射区。
足背部
多采用垂直屈腿式。既需按摩侧的膝关节屈曲呈直角位,足底平放,足背朝上,另一腿可伸直于床上,也可垂于沙发或床旁等,按需要一手固定,一手按摩。
手法与技巧
足部反射区按摩的基本手法是以手部特定的技巧动作,在足部特定的反射区上进行按摩操作。具体手法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点法
点法又称单食指扣拳法,是用拇指指端或屈指骨突部着力于足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逐渐用力下按。
点法接触面积小,刺激量大,是一种较强的手法,用力要均匀,渗透,逐渐加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被按摩者有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按法
按法是指用拇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足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逐渐用力下按。
使用此法时,用力应平稳,逐渐加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被按摩者有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但需注意,久用此法,拇指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患腱鞘炎,可与其它手法交替使用。
揉法
揉法分指揉法和掌揉法。
指揉法是用手指螺纹面吸定于足部穴位或反射区,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掌揉法是以手掌大、小鱼际或掌根吸定于穴位或反射区上,操作方法同指揉法。
由于足对应区面积不大,只能适合于手指揉法。使用此法时,腕部应灵活自如地旋动,动作要连续、协调,压力要轻柔。
推法
本法用于足部线状反射区,常和按法结合使用,称为推按法。如用双手拇指从某线状反射区的中点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推法。
推法是用单指、多指及掌根、大小鱼际侧等,着力于一定部位行单向直线移动。一般多采用拇指推法,即用拇指指端或指腹着力,紧贴体表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操作时,指掌应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擦法
用单指或手掌大小鱼际及掌根部附着于足部,紧贴皮肤进行往复、快速直线运动,使之产生热量并向机体深部透入。
使用此法时,掌面仅贴在皮肤上,一般不用力下压,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指掌作往返直线移动,迅速往复,不能停顿,且用力平稳,以出现温热感为佳。另外,可在皮肤上涂上润肤乳等,以免损伤皮肤。
叩法
叩法常用的有中指叩法和撮指叩法。
中指叩法是用中指指端叩打足部穴位,如雨点下落;撮指叩法是手指微屈,五指端捏在一起,形如梅花状,用腕部弹力上下动作行点叩法。
叩法用力要快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干脆利索,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均匀而有节奏。
掐法
将力量灌注于拇指端,用拇指指甲重掐穴位或反射区。也有以拇指与其余各指顶端甲缘相对夹持穴位和反射区施力,或用双手拇指顶端对应夹持穴位和反射区施力。
掐法刺激最强,掐前要取准部位,为了避免刺破皮肤,可在重掐部位上覆盖一层薄布,掐时要逐渐加力,至引起强反应停止,一般为半分钟,掐后可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掐法多用于急症、重症。
捏法
用拇、食二指分别捏压在两个对应的穴位和反射区上压揉,或者拇指在一个反射区和穴位上点压,而食指在另一面起固定作用。
手法强度可轻可重,适合于相对的穴位和反射区,如足反射区淋巴(腹部)和淋巴(上身)即可用此法。
钳法
一手握住足部以保持固定,另一手将食指、中指弯曲成直角,形似钳状,夹住脚趾做加压、旋转和牵拉的手法。
使用此法时,食指、中指近节指骨同时相对用力加压,或以食指或中指近节指骨加压为主,具体操作视需要而定。
摇法
踝关节摇法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患者自己进行足部按摩时可做踝关节主动摇法,按顺、逆时针摇动。被动摇法要求操作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患者大拇趾趾部,做踝关节的环旋摇动。
摇法动作要和缓,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和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切忌突然单向加力,以防止损伤关节。为保护关节,需在施术前先行放松调节。
空手切法
像空手切刀一般,用手的侧面打击,可用于脚底全部。运用空手切法时,尽可能横着叩打,因为这种方式效果较佳。
使用空手切技法时,以接近手腕处打击形成的刺激较强,手端打击则刺激较弱。如采用轻而短的叩打,则使神经兴奋,具有治疗神经麻痹的功能。
含气拍打法
手成碗状,使手掌形成空心状,对脚拍击。拍击时,若轻而短,则能振奋身体和神经;强而长的拍打,则可松弛肌肉,镇静神经。
正确选配反射区
基本反射区——排泄系统
肾、输尿管和膀胱三个反射区被称为基本反射区。因为它们代表排泄系统,负担排出体内有毒物质和代谢废物的重任,对其进行按摩是防治一切疾病和调整全身各器官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步骤。
足部按摩时,首先应检查心脏反射区,了解心脏功能的状态和承受刺激的能力,它是足部按摩的“安全门”。在检查心脏以后,常规先按摩基本反射区,并且一只脚按摩结束时,还要重复按摩基本反射区,以加强排泄系统功能,这是配区的一个重要步骤。
病症部位(直接)反射区
机体发生病理变化时,与疾病的症状有直接关联的反射区,称之为病症部位反射,也叫直接反射区。这是配区的第二个步骤。
比如:
胃部疾患——胃反射区;
胆囊不适——肝、胆反射区;
头痛——额窦、三叉神经、大脑和小脑反射区;
耳病——耳、内耳迷路反射区;
咽喉痛——咽喉、扁桃腺反射区;
痔疮——肛门反射区。
病症相关反射区
足疗时,除对症反射区有压痛外,往往其他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也会有压痛和组织变异,这些反射区称为关联反射区。
比如,胃反射区是胃痛症状的“对症反射区”,如果按摩胃反射区时发现胰、十二指肠、肝、胆等反射区也有压痛,虽然它们与胃痛症状无直接关系,但若不加以按摩治疗,只能缓解胃痛而不能根治。
因为,疾病的形成往往是复杂的,且常常与其他器官和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选择与病症器官和系统相关的反射区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这是配区的第三个步骤。
如何选择和组合这类反射区,与疾病的治疗关系密切,配组合理准确,其治疗效果就好。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联反射区配组方法。
病症关联性选择
1.疼痛。
比如牙痛,对症反射区是牙区、上颌和下颌。关联反射区可选择小脑、脑干和大脑。因为小脑、脑干中的网状结构能感知疼痛的传入,按摩刺激能阻断痛觉的传入。按摩大脑反射区,可促进内啡肽的分泌,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2.神经症状。
比如失眠、神经衰弱,其对症反射区是大脑、垂体。关联反射区可选择腹腔神经丛,因为腹腔神经丛是副交感神经激活阀,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人心平气和,神经症状易于消除。
病理关联性选择
1.感染性疾病。
应着重刺激与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关的免疫系统反射区,如脾、上下身淋巴腺、胸部淋巴腺、扁桃腺、阑尾等。
2.癌症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选配反射区时,应突出免疫系统反射区,还应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反射区。
3.过敏性疾病。
应加强对肾上腺和甲状旁腺反射区的按摩,以加强抗过敏的能力,减轻过敏症状。
4.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月经不调、生长发育迟缓等,应加强内分泌系统各反射区的按摩治疗,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生理解剖关联性选择
根据人体解剖学原理,选择与对症反射区关系密切的反射区作为关联反射区进行按摩。
胃病——选择上消化系统、小肠、横膈膜、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胆囊炎——选择肝、十二指肠反射区;
肝病——选择胆、胰、眼反射区;
耳病——选择扁桃腺反射区;
鼻病——选择上呼吸系统对应的反射区;
心脏病——选择肺、甲状腺、胸椎、横膈膜等反射区;
肾病——选择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甲状腺病——选择垂体、肾上腺反射区;
子宫疾病——选择生殖腺、盆腔、尾骨、骶骨、输卵管、下腹部等反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