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321

第321章 :王允布阵

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烤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官道两旁边的柳树像得了病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地上的土块被晒得滚烫滚烫的。

古老的官道上,一支长长的军队正匆忙地往前行进着,明晃晃的刀枪在阳光下折射出道道金光,刺得人们几乎睁不开眼。奇怪地是这支军队竟然没有一面旗帜,服饰也是乱七八遭,只是每个士兵的头上,顶着一块黄色的头巾,这大概是这支军队唯一的制式装备。

没错,他们就是黄巾军。

这就是彭脱、黄邵率领的波才余部,现在又是十五万多人了,而且这些士兵大多数也算是百劫余生,经过几次大战,能幸存下来的都是精锐。从他们的脸上,已经看不出饥饿的痕迹,想必这些天来,他们的收获一定不小。

有几个骑马的斥侯飞快地跑了过来,在彭脱的面前跳下马来,朝彭脱拜了一拜,大声喊道:“报……将军大人,黄邵将军已经占领了白水河两岸的码头,正在征集船只,准备大军渡河。”

彭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朝那斥侯点了点头:“哦……现在已经征集多少船只?”

“回将军大人,已经征集三百多艘,不过都得是些小渔船,没有象样的大船只。”

“啊……”彭脱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十五万多人,就那三百条小渔船,得渡到什么时候?“回去告诉黄邵将军,扩大征集范围,务必在今晚天黑之前征集到一千条以上的渔船,确保全军过河。”

“遵命!”

等那斥侯跑远了,彭脱仍然紧锁着眉头。他是真的担心啊,好不容易摆脱了幽州骑兵,要是不快点赶过白水河,让幽州骑兵追了上来,再想脱身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张半仙一直跟在彭脱的身边,眼见得彭脱焦急,便朝彭脱笑了笑:“将军大人不必过份担忧,那幽州骑兵不到明天,恐怕不会醒悟过来。只要我们抓紧时间,等他们醒过神来,我们早就渡过白水河了,他们就是想追,恐怕也追不上。”

“呵呵……”彭脱笑了起来,满意地看了张半仙一眼:“张先生真是天才,一个小小的计谋,就把幽州骑兵骗得团团转。我算是明白了,一个高明的军师,抵得上一支强悍的军队啊。”

“将军大人过奖了。”

“哈哈哈……”

彭脱舒心的哈哈大笑,心中对张半仙的计策佩服得不得了。仅仅只是派了一部分新抓的精壮,装上几十车粮草,就把幽州骑兵引走了。摆脱了幽州骑兵,大军才得以迅速南下,眼看就要顺利渡过白水河。看来这幽州骑兵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厉害,略施小计就能把他们骗得团团转。

这些天来,可是彭脱最为开心的日子,不仅抢足了够一年的粮草,而且还抓获了张让一家大小三百余口,并把张让的家挖了个底朝天。怪不得朝廷大臣都说宦官及其家人们贪赃枉法,仅仅张让的家里,他们就抢来了一百多车金银、五铢钱、财宝,就凭张让一家的财物,十几万黄巾军吃上三、五年没有问题。

所以这一切,都是得益于军师张半仙的谋划。每一步行动之前,张半仙总是要沐浴更衣,焚香祭拜,祈求上天保佑,而最后总是如愿以偿,以至于现在彭脱和黄邵连扎营都要请张半仙看看风水,免得大营安扎的方位不好冲撞了自己的好运。

根据张半仙的安排,在抓获张让家人的当天,彭脱已经派张让家的一个管家去给张让送信,要张让请求皇上特赦彭脱、黄邵等人,并给他们一处地方为官。否则,就等着为家人收尸吧。

彭脱、黄邵已经和张半仙商量好了下一步的计划,在汝南大肆抢劫一番后,再补充一些青壮,就退到汝南慎县一带,那里背靠大山,可进可退,就是朝廷不答应他们的条件,也可以与官军周旋。

而随身跟着彭脱的荀、荀攸几乎不说话,然而彭脱并不在乎,只要他们跟着自己就行。按张半仙的话说,等朝廷下令通缉他们的时候,他们自会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而帮助黄巾军的。

等到他们到了白水河边,彭脱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黄邵虽然没有征集到一千只船,可是他扎了许多宽大的木排,这些木排甚至比船只还顶用,连大车也能直接上去,大大提高了渡河的速度。

彭脱面色轻松,轻轻提了一下马缰绳,座下的战马昂起头来,“咴……”长嘶一声。他遥望着人声鼎沸的白河岸边,等到最后一船士兵渡过了白水河,彭脱开心地大笑起来,他身边的黄邵、张半仙,也跟着哈哈大笑,只有荀、荀攸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在一切。

……

平舆城外,刀枪林立。接到黄巾军抢渡白水河的消息,可把王允高兴坏了,他一方面发出征调令,征调汝南各县乡勇,火速赶往平舆集中,一方面带领豫州官兵亲赴平舆,坐镇汝南,企图把彭脱黄巾军一举歼灭在平舆城下。

王允本来是朝廷侍御史,黄巾起事,汝南太守赵谦兵败被杀,朝廷震惊,为了迅速□□黄巾,朝廷特别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同时征辟尚爽、孔融等名士担任王允的从事,率领重兵□□黄巾军。同时任命王止为汝南太守,负责围剿汝南黄巾军。

在□□谯郡、葛坡等地黄巾军时,王允初次领兵打仗,便充分展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文韬武略。预先,王允广泛征求从事和普通官兵的意见,设计了周密的作战方案;战斗过程中,王允亲自披挂上阵,大显身手,彻底击溃了谯郡、葛坡等地的黄巾军。

王允担任豫州刺史仅仅二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把豫州境内的黄巾军扫荡了一遍,除了与朝廷官军大战的波才黄巾军本部,那些打着波才旗号的小股黄巾军,差不多都被王允消灭了。

不得不承认,王允作为一个文官,在打仗方面一点也不比武将们差。他除了不能亲自上阵与敌人拼杀,在战术布局、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指挥作战等等等等方向确实有很高的造诣,那些只有一身蛮力的黄巾军将领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经过两个多月的战争洗礼,满腹文韬武略的王允已经能够轻易的驾驭战争。而当豫州境内的黄巾军被他剿灭之后,他甚至有些失落,渴望着新的战斗。所以他一接到彭脱、黄邵渡过白水河的消息,他差点兴奋地跳了起来,他从心底里感到,自己建功立业、名扬天下的时候到了。

信心满蓬的王允并没有把彭脱、黄邵放在眼里,到达平舆后,得知彭脱、黄邵正在西华、征羌、汝阳一带大肆抢劫,经过与王止商量,便决定带领三万多豫州官兵,七万多汝南乡勇前去拦截,防止彭脱、黄邵逃往汝南南部。

因而,他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错误的决断,竟然不顾汝南太守王止的恳求,放弃汝南坚固的城墙,带着十多万官兵和乡勇,向彭脱、黄邵大军迎了上去。

他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主要是担心彭脱、黄邵不攻平舆,绕道而过,直接逃往汝南南部。一旦黄巾军逃过平舆,那就糟了,到时候黄巾军背靠大山,脚踏慎县、汝阴等地,要想剿灭他们,难度更大。

王允手下的豫州官兵,多少都经历过战阵,这也是他有信心与波才作战的保证。这些士兵跟随王允,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士气空前高涨,已经不把黄巾军放在眼里,都等着从黄巾军的身上立功。

就在王允兴致勃勃地准备出兵的时候,王允的从事尚爽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尚爽是个谨慎小心之人,虽然也是当代名士,与王允相比,功利心倒是小了许多,也不大愿意冒险,看到彭脱、黄邵势大,觉得还是稳打稳扎的好。

“刺史大人,那彭脱、黄邵黄巾军在颖川大肆抢劫,又抓了不少的青壮,如今粮草充足,士兵已达十五万之众,且久经阵战,彪悍异常,实乃一伙妄命之徒。渡过白水河之后,他们又在西华、征羌、汝阳一带抢粮抓人,队伍更是庞大。听说又得了颖川名士荀、荀攸为军师,那两人可是智谋之士,大人切不可轻敌,我们还是依城据守的好。”

而王允的另一个从事孔融则不屑于这种保守的战术,他对于王允的冲动,不仅没有规劝,反而更加卖力的鼓劲。他自幼就被人们称为神童,受到世人的称颂,正想立下奇功、名垂青史呢。

“尚爽先生此言差矣,如果我们据城自守,黄巾逆贼却不进攻汝南,仅仅只是抢劫一番,然后逃亡山区,致使士绅倒霉、百姓遭殃,即使朝廷不追究,那我们岂不是纵虎归山?我等又有何面目再见世人?况且彭脱、黄邵乃黄巾贼首,剿灭他们,大人当立不世之功,名震天下,万古流芳也。”

孔融可是个天下闻名的大神童,孔子的二十世孙,四岁让梨的故事传诵了几千年。也是当代的大名士,聪明机智,才华横溢,自视甚高。不过他的主要才智都表现在彰显儒术、荐举贤良、吊死问生等方面,至于说到用兵打仗,这位大名士可就出尽洋相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建树。

然而这一次孔融说得确实有几分道理,守在汝南城里当然安全,可是彭脱、黄邵就会把汝南各县抢劫一空,势力就会越来越大。他本身就准备退往南部山区,有必要拼命来攻占汝南城吗?

而此时的王允也已经被几场胜仗冲昏了头脑,哪里听得进去尚爽的话。朝廷最负盛名的大将皇甫嵩、朱隽一败再败,而自己百战百胜,这说明自己就是大将之才。尚爽的话让他心里颇有些不痛快,脸上也有些不悦。

“那彭脱、黄邵兵败而逃,惶惶如丧家之犬,还敢与我们决战吗?何况他后面还有幽州义军的追兵,他敢停下来与我们纠缠吗?至于荀、荀攸,背典忘祖之辈,不提也罢。”

王允义正严辞,把尚爽问得说不话来,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悻悻地走开了。也难怪,自从王允领兵以来,哪一次看错了呢,他总是判断准确,用兵如神,一次又一次地战胜黄巾军。

那些官兵将领们也面露嘲笑,不屑地看着尚爽,仿佛在看一个胆小鬼一样,让尚爽的自尊心掉到了地上。而王止看到尚爽也劝不动王允,他也不敢说什么,乖乖地跟着王允出发了。

又是一个大好的睛天,天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而王允此时却意气风发,这可是个出兵的好兆头,清癯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不高的身材立在马上倒也有几份英武,左手轻抚着开始发白的胡须,双目炯炯有神,扫视着他的军队。

“出发。”

王允得意地一挥手,浩浩荡荡的豫州官军和汝南乡勇就往北进发。作为一个文官,指挥千军万马作战,心中的豪情由然而生。他似乎看到了立功的机会,在他看来,彭脱、黄邵经过长社、阳翟之败,肯定是残兵败将,仓慌逃命,黄巾军根本无还手之力。

不管怎么说,王允也是个才子,多少也懂得打仗,虽然没有受过什么军事训练,可是古代的兵法书还是自学过几本,也算是自学成才。当斥侯准确地告诉他彭脱、黄邵的位置后,他带着近十多万人马迅速占领了通往汝南的必经之路——王家坡。

要说王允选择的这个战场,还真是不一般的高明。那王家坡是汝南北部通往汝南官道上的一座大土坡,虽然不是很高,但毕竟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如果守备得当,彭脱、黄邵定然逃不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