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352

第352章 :论功行赏

天渐渐的亮了,然而太阳并没有出来,洛阳皇宫正德大殿里显得异常的阴暗。汉灵帝刘宏端坐在正德大殿的皇帝御座上,肥胖的脸上透着抑止不住的喜悦,满脸充斥着得意的笑容,两只小眼睛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众位大臣,南阳大捷,中原从此无忧矣。右中郎将朱隽居功甚伟,手下将士亦忠勇可嘉。众位大臣认为该如何奖赏?”

南阳大捷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洛阳,大臣们当然知道了南阳大捷的真相,朱隽手下的三万多大汉中央军几乎伤亡殆尽,仅仅剩下三千多人。不过大家谁也没有把朝廷官军的伤亡当回事,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不管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胜利了才是硬道理。

“皇上,南阳大捷,皆朝廷官军力战得胜。右中郎将朱隽居中指挥,临危不惧,骑都尉曹操亲陷敌阵,力战群贼,佐军司马孙坚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皆南阳大捷之功臣也。而平北中郎将、辽东太守周永待战斗结束之机才赶到战场,虽然俘虏了黄巾军,但是实无功劳可言。荆州刺史徐G,南阳太守秦颉,更是在战斗结束之后才赶来战场,不仅无功,反而应当追究其贻误战机之罪。”

大将军何进率先说话,他笑眯眯地走上前来,朝汉灵帝刘宏深深的拜了一拜,对南阳之战作了总结式发言。作为剿灭黄巾军的全国总指挥,对于如何奖赏这些立功将士,他还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的一席话,南阳之战的功过由些而定。

“皇上,臣以为大将军何进所言极是。南阳大捷,皆朝廷官军之力,理当奖赏朝廷官军之将领。至于徐G、秦颉、周永等州、郡兵勇,仅仅协同作战而已,既无大功,亦 无大过,既不必奖赏,也不必追究其贻误战机之罪。”

司徒袁隗连忙站了出来,开始为徐G、秦颉、周永等人说话。这倒不是他与周永有什么牵连,而是为徐G、秦颉说话而已。在殿下群臣中,司徒袁隗也算得上是老资格的朝臣了,身后更是显赫的袁氏家族,由他来替徐G、秦颉开脱,还是比较合适的。

“皇上,臣以为朱隽不仅无功,反而有罪。朱隽领兵□□南阳黄巾,久战无功,疏于防范,反让南阳黄巾夜袭官军大营,朝廷官军伤亡惨重,十去其九,要不是将士拼死力战,恐怕自身丧于贼手矣。后来辽东周永赶到,方得脱身。且南阳黄巾皆降于辽东周永,与朱隽何干?似这等败军之将,如果还要加以奖赏,难道要其他将领亦如此效法?”

就在满朝文武大臣欢庆胜利的时候,司空张温突然发难,而且说得句句在理,矛头直指领军大将朱隽。大殿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愿意出来触了大将军何进的霉头。

“司空大人恐怕只是听信了一面之辞,现有平北中郎将、辽东太守周永的奏章为证。朝廷官军遭到夜袭不假,然而朱隽将军率众力战,以二万之朝廷官军拖住了南阳黄巾的二十五人马,让周永的骑兵赶到,反过来包围了南阳黄巾。那南阳黄巾见大势已去,自好投降。故平北中郎将、辽东太守周永上奏为朱隽将军请功,称辽东官兵赶到,黄巾已经疲惫不堪,自己只是顺手牵羊、清扫战场而已,大功应归于朝廷官军。”

大将军何进狠狠地瞪了司空张温一眼,他可是朝廷大军的总指挥,你在这里诋毁朝廷官军,这不是给我抹黑吗?让你带二万多人去与二十五万人交战,能留条老命就不错了,还在这里苛求胜利的代价,真是眼高手低。

“既然如此,那就只奖赏朝廷官军将领。拟旨,朱隽、曹操、孙权平贼有功,予以重赏。朱隽拜右车骑将军,光禄大夫,增邑五千,封钱塘侯,领河南尹,即刻振旅还京师。曹操拜典军校尉,迁为济南相。孙坚拜别部司马,迁为议郎。徐G、秦颉、周永等人无功亦无过,不奖亦不罚。”

汉灵帝刘宏看群臣再无疑议,就一锤定音了,他不由得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往日只要是一开朝会,群臣们便争论不休,让他苦不堪言,象躲瘟神一般地躲避这些大臣。而象这样和谐的朝会,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过了。

“皇上,臣以为应当追究平北中郎将、辽东太守周永欺君罔上,图谋不轨之罪。那周永将抓获的大批黄巾俘虏押回辽东、涿郡、渔阳,名为开荒种田,实则蓄养反贼,居心不良矣。望皇上明察,治周永不臣之罪。”

就在汉灵帝刘宏以为今天的和谐朝会要圆满结束的时候,司空张温再次发难,矛头直指周永。一时之间,群臣讶然。周永掳获俘虏开荒种田之事,人皆知之,然而周永与这些大臣们没有任何交往,竟然无一人为周永开脱。

“司空所言,朕早已知晓。那周永抓获俘虏,屯田开荒,实为安置流民、减少黄巾兵源之善举,也是增加边境汉民、防止蛮夷内侵之良策。司空多虑了,此事不必再提。”

周永抓获俘虏,开荒种田之事,早已通过张让上奏汉灵帝刘宏,且青州刺史龚景、豫州刺史王允、幽州刺史刘虞也具表上奏,称此举乃保境安民之善策,汉灵帝刘宏当然不会听司空张温的一面之辞。

“皇上,南阳黄巾已灭,平北中郎将、辽东太守周永请旨班师回辽东。如今黄巾大势已去,尚有广宗张角、东郡卜已两股黄巾未灭,臣以为让周永带领辽东官兵去□□东郡卜已为善,请皇上下旨。”

大将军何进再次走上前来,向汉灵帝刘宏提出攻打东郡卜已。朱隽的兵马已经所剩无己,朝廷再也派不出新的兵力,只好借助周永的骑兵了。汉灵帝刘宏点点头,即刻下旨。

“传旨,命平北中郎将、辽东太守周永率兵□□东郡黄巾。”

……

自从南阳太守秦颉上任以来,宛城一直由黄巾军占领着,害得他在南阳的荒野里当了几个月的太守。如今南阳黄巾已经被彻底平定了,他终于来到了他的治所¬——位于宛城的南阳太守府。

此时的南阳太守府就和整个宛城一样,已经破乱不堪,满目疮痍,宛城里连个修善的工匠都找不到,只好命令南阳乡勇,把太守府草草整理一番,新的秦家店就算是开张营业了。

南阳太守秦颉来到南阳太守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欢送朝廷大军班师回朝,顺便欢送辽东骑兵赴东郡平贼和荆州乡勇返乡。在刚刚整理干净的太守府里,各路大军的主要将领齐聚一堂,把酒言欢。秦颉更是眉开眼笑,首先上前祝贺朱隽。

“恭喜将军大人,此次平定南阳黄巾,班师回朝,将军功垂青史矣。”

然而朱隽的心情并不好,他强装笑颜接受着众人的祝贺,根本没有心思在这里和大家饮酒作乐。朝廷宣旨的太监刚刚走,虽然他升官受奖,功德圆满,却无法令他开心起来。

“秦大人过誉了,此次平定南阳黄巾,皆各位之功。皇上重奖微臣,让微臣深感惶恐。”朱隽谦虚地笑了笑,和秦颉寒暄几句,然后就和将领们言及其他,再也不提平定南阳黄巾之事。

“将军大人,此次平定南阳黄巾,辽东骑兵可是居功甚传,徐G在这里谢过了。”徐G走了过来,向周永敬酒答谢。

“刺史大人客气了。”周永笑了笑,看了徐G一眼,淡淡地说道:“刺史大人,这二十五万黄巾军俘虏要送到上谷郡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得借我三万步卒,并且还得准备粮草,没有问题吧?”

“行,你让人去挑选吧。”南阳黄巾歼灭了,那些临时招募的荆州官军也要解散了,徐G想都没想就爽快地答应了。

酒至半酣,曹操突然站了起来,眯着一对小眼睛,笑眯眯的向周永敬酒。“周永大人,此次剿灭南阳黄巾之战,辽东骑兵行动神速,刚好在朝廷大军杀出重围时赶到,一举平定南阳黄巾。我对周永大人把握战场时机的能力真是深感佩服啊,特地敬你一杯酒。”

“呵呵,这就叫无巧不成书嘛。”

周永打了个哈哈,应付了一句。心里去在嘀咕,曹操这家伙是对巧合感到奇怪,还是真的起了疑心?秦武、秦勇这两个家伙真是误事,竟然没有杀掉曹操这个祸根,什么时候再有机会呢?

“各位少喝些酒吧,明白大军就得动身,切不可误了大事。”朱隽突然摆了摆手,打断了正要说下去的曹操。主将没有了兴致,将领们也备感拘谨,整个宴会都沉浸在一种勉强的气氛中。就连作为主人的南阳太守秦颉,也受到了这种气氛的影响,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匆匆忙忙,酒宴不得不草草收场。

月上东山的时候,将领们鱼贯而出,一起走出南阳太守府,周永正待打马离开,朱隽突然向周永招招手,招呼周永陪他走走。两个人牵着马,慢慢地朝着宛城的北门走去。

“周永大人,这次平定南阳黄巾,周永大人居功甚伟,却将功劳推给我等,实在是受之有愧。今皇上嘉奖我等,更是令人羞愧难安。周永大人何以如此?”

周永轻轻地笑了笑,南阳战事一结束,他就给汉灵帝刘宏上了奏章,把功劳全部的给了朱隽。这并不是他不想要功劳,而是有功说不出口,干脆做个好事,让朱隽感激自己。

“将军大人率兵平定黄巾,立下不朽之功,受此嘉奖理所应当。至于周永之功,将军大人不必挂怀,以后建功立业的机会多的是。”

朱隽淡淡地笑了笑,年长的皇甫嵩把功劳让给了他,没想到这年青的周永也把功劳让给了他,怎么高尚的君子都让自己碰到了?不由得看了周永一眼,眼神里浮现出些许赞赏。

“周永大人精于骑兵作战,在幽州边境大有可为,将来一定会是国家栋梁之才。但愿周永大人在幽州大展鸿图,为保境安民立下汗马功劳。”

“呵呵……”

周永笑了,轻轻的笑声在寂静的宛城街道上弥漫。此时的宛城里几乎没有居民,街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些将领和亲兵,远远地跟在周永和朱隽的身后,悄无声息地走着。

“谢过将军大人,周永一定不辜负将军大人的厚望。”

朱隽摆摆手,怔怔地看着前方,眼看就要走到北城门了,朱隽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满腹的心思凝聚在眉头,他仿佛下了好大决心似的,眸子里充满了疑惑。

“不过周永大人,我有一事不明,那黄巾军首领秦武、秦勇乃秦家山寨土匪,他们怎么突然会成了黄巾军呢?我派人调查过,结果不仅秦家山寨,连王家冲的村民也一个不剩的全部失踪了。我记得你们好象是隐藏在王家冲的,你知道那王家冲村民们的下落吗?”

“哦……”

怪不得你要找我说话,原来是为了这事。你还真有心啊,只可惜你迟了一步,张半仙比你早想到了这一天,那王家冲的村民早就走远了,今生你也不会再看到他们。

“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都还在王家冲啊。”

朱隽无奈地摇了摇头,借着皎洁的月光,他仔细打量了周永一眼,那青春俊秀的脸庞上透着些许的狡诈,明亮的眸子里不时闪过一丝寒芒,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哦,原来是这样。”

走出宛城的北城门,周永和朱隽就要分手了,然而朱隽仿佛还有话要说,他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想从那遥远的月宫中找出一丝丝的答案。可是他什么也看不到,只得回头看了周永一眼。

“好了,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

周永知道朱隽的心里还在怀疑,不过这也怪不得自己,谁让你不允许黄巾军投降呢?本来皆大欢喜的结局,被你一手破坏了。想到这里,周永双手抱拳,朝朱隽施了一礼,眉宇间带着淡淡的笑意。

“将军大人,一路走好。”